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圖是某些生物生殖和發(fā)育示意圖,①②表示某些生理過程。請回答:
(1)上圖的生殖方式屬于________生殖;生殖細胞B是________。
(2)生物體完成②過程需要經過細胞的________、________和生長。
(3)若圖中生物是榕樹,則受精卵將發(fā)育成種子中的________。
(4)若圖中生物是蝗蟲,則②過程經歷了受精卵、________、成蟲等階段,該過程稱為________發(fā)育。
(5)若圖中生物是青蛙,則①發(fā)生在________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觀察圖的動物,回答下列小題:
【1】關于呼吸,下列配對正確的是
A. 蚯蚓一肺 B. 青蛙一肺及皮膚 C. 烏龜一鰓 D. 鯽魚—體壁
【2】關于繁殖,錯誤的是
A. 青蛙將受精卵產于水中 B. 烏龜?shù)氖芫淹庥新褮けWo
C. 蜜蜂的雌雄個體有交配行為 D. 鯽魚的生殖細胞在體外完成受精
【3】關于運動,描述正確的是
A. 青蛙的四肢只適合游泳 B. 蜜蜂爬行和飛行依靠足和翅
C. 蚯蚓的運動器官是剛毛 D. 鯽魚游泳依靠鰭提供動力
【4】可以將上述動物分為兩類的分類依據是
①有無脊柱 ②恒溫或變溫 ③體表是否裸露 ④體內是否有肺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5】親緣關系最近的一組動物是
A. 蚯蚓、青蛙、烏龜 B. 蚯蚓、青蛙、蜜蜂
C. 青蛙、烏龜、蜜蜂 D. 青蛙、烏龜、鯽魚
【6】關于分類地位,敘述錯誤的是
A. 青蛙屬于動物界 脊椎動物亞門 兩棲綱
B. 烏龜屬于動物界 脊椎動物亞門 爬行綱
C. 蜜蜂屬于動物界 環(huán)節(jié)動物門 昆蟲綱
D. 鯽魚屬于動物界 脊椎動物亞門 硬骨魚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動,設計了以下實驗裝置,請據圖分析回答(注:氫氧化鈉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1)首先將甲、乙兩個裝置放在黑暗處一晝夜,目的是_____,然后將 甲、乙裝置放在光下照射幾小時,從甲裝置和乙裝置中各取一片葉,經酒精脫色后,滴加碘液,變藍色的是_____裝置中的葉片。此實驗現(xiàn)象可以證明____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設置甲裝置是為了跟乙裝置形成_____,如果甲裝置中的清水換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混濁,甲裝置必須放在_____環(huán)境中,其目的是防止植物進行_____。
(3)在實驗過程中,玻璃罩內壁出現(xiàn)的水珠主要來自植物的_____,水分是通過葉片上的_____散失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右圖為某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食物網,根據圖回答有關問題:
(1) 圖中生產者是 ,該食物網中共有 條食物鏈,寫出其中最長的一條食物鏈,可表示為: 。
(2) 在這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種生物的數(shù)量和所占比例總量維持在 的狀態(tài),這就叫做生態(tài)平衡。如果由于人類大量捕獵狐貍,野兔和老鼠的數(shù)量會 。
(3) 圖中所有動物可統(tǒng)稱為 。
(4) 若要構成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圖中還缺少的成分是 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馬副蛔蟲(如圖甲)與人蛔蟲同屬于蛔目,是常見的馬寄生蟲,也是自然界已知的染色體數(shù)量較少的動物之一,其體細胞的細胞核中只有4條染色體( I、II、III、IV如圖乙),是遺傳學研究的好材料。
(1)通常情況下,馬副蛔蟲體細胞核(圖乙)中一共有______個DNA分子,DNA分子上的基因能夠決定生物的______。
(2)已知該馬副蛔蟲的一對基因組成是Aa,A位于染色體III上,則a位于染色體______(填染色體編號)上;兩條基因組成同為Aa的馬副蛔蟲交配,產生基因組合為Aa后代的概率為______。
(3)若甲是雄蟲,產生的某精子中含有染色體I與IV,你認為除了這種精子,該雄蟲還能產生______種染色體組合不同的精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在進行野外考察時,采回了以下植物標本:腎蕨、油松、水綿、玉米、向日葵、葫蘆蘚,并進行了如下分類,F(xiàn)實驗室有以下微生物標本:霍亂弧菌、噬菌體、磨茹、金黃色葡萄球菌、酵母菌、青霉菌、大腸桿菌,請你按上述生物興趣小組同學的分類方法對其進行分類。
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