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圖中各部分的結構名稱是:1食道;2胃;3膽囊;4胰腺;5小腸;6大腸;7肝臟.
解答 解:(1)肝臟屬于大消化腺,能分泌膽汁,膽汁中不含有消化酶,但能對脂肪起乳化作用,將較大的脂肪微粒乳化成較小的脂肪微粒,利于脂肪的消化.
(2)胰腺包括內分泌部和外分泌部,內分泌部是胰島,能分泌胰島素,調節(jié)糖在體內的吸收、利用和轉化等,如促進血糖(血糖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等.所以,飯后大量食用食糖后,血糖的濃度會暫時升高,但在胰島分泌的胰島素的作用下,血糖濃度又會逐漸恢復正常.
(3)脂肪的最終產物是甘油和脂肪酸.③處為膽囊,膽囊里儲存著膽汁,膽汁中不含有消化酶,但能對脂肪起乳化作用,將較大的脂肪微粒乳化成較小的脂肪微粒,利于脂肪的消化,所以此處甘油和脂肪酸的含量很少.⑤處為小腸,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面積大;在消化道內最長,長約5-6米;小腸內表面有許多小腸絨毛;腸腺分泌腸液.小腸內含有胰液、膽汁等多種消化液;小腸絨毛壁、毛細血管壁都只有一層上皮細胞構成,有利于吸收營養(yǎng)成分.⑥大腸內沒有消化酶,且脂肪、淀粉、蛋白質的最終消化產物大部分都在小腸內被吸收了,所以脂肪的最終消化產物甘油和脂肪酸在大腸內很少.
(4)通過圖示可以看出:經過這個器官后,氧氣含量減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葡萄糖的含量增加,由于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所以,血液流經小腸后,血液中的營養(yǎng)物質含量增加.又由于小腸周圍的毛細血管是體循環(huán)的一部分,血液經過體循環(huán),將富含養(yǎng)料和氧的血液送到身體各部分的毛細血管網,與組織細胞進行物質交換,將運來的養(yǎng)料和氧供細胞利用,同時,把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謝廢物運走.這樣,血液就由含氧豐富、顏色鮮紅的動脈血變成了含氧較少、顏色暗紅的靜脈血.所以,此處為小腸.
(5)小腸是消化道中最長的一段.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與其相適應的特點是:小腸很長,約5-6米,小腸內表面有許多皺襞和小腸絨毛,使小腸的消化吸收面積大大增加,小腸絨毛壁很薄,只有一層上皮細胞構成,而且絨毛中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也很薄也只有一層上皮細胞組成.這些結構特點有利于小腸吸收營養(yǎng)物質.
(6)新陳代謝是指生物體與外界環(huán)境之間的物質和能量交換以及生物體內物質和能量的轉變過程,包括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兩個方面的內容.同化作用是指生物體把從外界環(huán)境中獲取的營養(yǎng)物質轉變成自身的組成物質,并且儲存能量的變化過程;異化作用是指生物體能夠把自身的一部分組成物質加以分解,釋放出其中的能量,并且把分解的終產物排出體外的變化過程.異化作用和同化作用是同時進行的.當同化作用大于異化作用的時候,體重增加.
故答案為:
(1)⑦肝臟;
(2)④胰腺(胰島);
(3)③⑥;
(4)C;
(5)小腸內表面有許多皺襞和小腸絨毛,使小腸的消化吸收面積大大增加;
(6)同化作用大于異化作用.
點評 化系統(tǒng)的組成以及功能是考查的重點,可結合著具體的圖示掌握.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細胞壁 | B. | 細胞核 | C. | 液泡 | D. | 螺旋狀的葉綠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為許多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 B. | 有助于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 ||
C. | 促進生物圈中的水循環(huán) | D. | 以上說法都正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蟋蟀的發(fā)育經歷了受精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 | |
B. | 螞蟻的發(fā)育是不完全變態(tài) | |
C. | 鳥卵中卵殼、卵白、卵黃共同構成卵細胞 | |
D. | 青蛙的個體發(fā)育屬于完全變態(tài)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若Ⅱ所示結構為腎小球,則Y可能是大分子蛋白質 | |
B. | 若Y表示血液中二氧化碳氣體,則Ⅲ為肺動脈 | |
C. | 若Ⅱ所示結構為腎小管,則Y一定是尿素 | |
D. | 若Y表示人體的脂肪,則Ⅱ是小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