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黑猩猩能想辦法拿到高處的食物,這種行為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動物在長期的進化中,通過___ _的“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是_ __行為。一般說來,動物越高等,這種行為也就__ __,而且它在動物的全部行為活動中占的比重也_ _,對復雜的生活環(huán)境_ 。
成長過程;生活經驗;學習性;越復雜;越大;適應
解析試題分析:動物行為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先天性行為是指動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種行為方式,是動物的一種本能,由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的,而學習行為是動物出生后在成長的過程中通過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由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是在先天性行為的基礎上建立的一種新的行為活動,也稱為后天性行為,則是一種學習行為.成年黑猩猩能夠利用經驗來解決問題,如下雨時,它會從樹上摘下寬大的樹葉當傘;幾個木箱堆疊在一起,然后爬到木箱頂上,這樣就可以拿到原來拿不到的香蕉吃等.動物越高等,利用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越強,適應復雜環(huán)境的能力也越強,有利于動物的生存和繁衍后代.
考點:此題考查了動物的行為.動物行為根據(jù)獲得的途徑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據(jù)此答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生殖和發(fā)育的特性 | B、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 C、生長現(xiàn)象 | D、由細胞構成的特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群體內部往往形成 ,成員之間有 ,有的群體還形成 。對于有社會行為的動物來說,用于交流信息的 是特別重要的行為。而對于沒有社會行為的動物來說,同樣具有 。(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綜合題
美國曾在20世紀50年代發(fā)現(xiàn)栽培大豆患枯黃病,使大豆產量下降。70年代以來,美國科學家在我國找到野生大豆,引進美國與當?shù)卮蠖闺s交,培育出一批抗大豆萎黃病的優(yōu)良品種。
(1)這是利用 的多樣性改良作物品種的一個典型實例。
(2)美國科學家從我國引進的野生大豆,利用了其 優(yōu)良品質,該品質是由 決定的。
(3)我國的野生大豆與美國的栽培大豆在分類上屬于同一 。
(4)生物分類單位由大到小的排列順序為 ,最基本的分類單位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綜合題
螳螂是晝伏夜出的昆蟲,科學家把螳螂放在實驗室里,人為的把實驗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顛倒,大約經過一周后,螳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時間里出來活動,盡管這時實際上是白天。請分析說明:
① 螳螂晝伏夜出,說明它具有 行為,這是螳螂的先天性本能行為
②本實驗說明,螳螂的這種行為受環(huán)境因素中 因素的影響。
③根據(jù)螳螂的習性,你認為放毒或捕殺螳螂的最佳時間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綜合題
閱讀下面的資料并回答問題(共10分)
1、資料一:一只失去雛鳥的美國紅雀,總是給養(yǎng)魚池邊浮到水面張口求食的金魚喂它捕來的昆蟲,就像喂養(yǎng)自己的雛鳥一樣,一連喂了好幾個星期。
資料二:很多年前,在英格蘭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巧打開了放在門外的奶瓶蓋,偷喝了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學會了偷喝牛奶。
(1)從行為獲得的途徑來說,美國紅雀喂魚的行為屬于 __________行為。其他大山
雀偷喝牛奶的行為屬于______________ 行為。
(2)美國紅雀喂魚的行為是由其體內的____________所決定的行為,其他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為是在____________因素的基礎上,通過________因素的作用而形成的行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綜合題
下圖為多莉羊的克隆過程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
(1)多莉羊性狀與 羊一致,因為該羊提供的 是 。
(2)產生多莉羊的生殖過程屬于 生殖,原因是 。
(3)通過該實驗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綜合題
閱讀下列資料并分析回答問題:
資料一:蚯蚓和小白鼠都是晝伏夜出的動物,它們都能經過訓練形成一種新的行為。某興趣小組訓練蚯蚓和小白鼠走“T”形迷宮獲取食物的學習行為。結果表明,蚯蚓大約經過200次嘗試,才能學會直接爬向食物。
資料二:反一塊肉分成大小相同的三塊,分別在相同的甲、乙、丙三個廣口瓶中,然后作如下處理和保存:
分組 | 甲 | 乙 | 丙 |
處理方法 | 滅菌 | 滅菌后接種細菌 | 不作任何處理 |
保存方法 | 無菌環(huán)境 | 無菌環(huán)境 | 自然條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