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引起淋巴細胞產生抗體的抗原物質就是抗原.抗原包括進入人體的微生物等病原體、異物、異體器官等.
(2)抗體是指抗原物質侵入人體后,刺激淋巴細胞產生的一種抵抗該抗原物質的特殊蛋白質,可與相應抗原發(fā)生特異性結合的免疫球蛋白.
(3)非特異性免疫是生來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對多種病原體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線.特異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線,產生抗體,消滅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對特定的病原體有防御作用.是患過這種病或注射過疫苗后獲得的.
(4)病毒的結構非常簡單,沒有細胞結構,僅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不能獨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細胞里才能進行生命活動.一旦離開就會變成結晶體.
(5)傳染病是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間傳播的疾。畟魅静∪裟芰餍衅饋肀仨毦邆鋫魅驹、傳播途徑、易感人群三個環(huán)節(jié).傳染源是指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傳播途徑是指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易感人群是指對某種傳染源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
(6)艾滋病全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綜合征,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傳染。瓾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傳播途徑主要有:性傳播、靜脈注射吸毒、母嬰傳播、血液及血制品傳播等;但是,交談、握手擁抱、禮節(jié)性親吻、同吃同飲、共用廁所和浴室、共用辦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娛樂設施等日常生活接觸不會傳播HIV.
解答 解:(1)接種的疫苗是由病原體制成的,只不過經過處理之后,其毒性減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體,進入人體后能刺激淋巴細胞產生相應的抗體,增強抵抗力,從而避免傳染病的感染.因此“接種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人體就會產生一種特殊的蛋白質”,叫做抗體,“會使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體失去致病性,但這種蛋白質對甲肝、乙腦等疾病沒有作用”.因此這種后天獲得的免疫功能叫做特異性免疫,又稱為獲得性免疫.
(2)“引起甲型H1N1流感和乙肝的病原體都是病毒.與其他生物相比,病毒結構簡單”,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不具有細胞結構.
(3)“從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看,給兒童進行預防接種”,可以增強兒童的免疫力避免相應傳染病的感染,因此屬于保護易感人群.
(4)“人感染艾滋病后,抵抗各種疾病的能力迅速下降”.據(jù)此推斷,被艾滋病病毒逐步破壞的人體功能是免疫功能,故選C.
(5)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是:性傳播、血液傳播、母嬰傳播.
(6)艾滋病的病原體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縮寫HIV).
故答案為:(1)抗體;特異;獲得
(2)蛋白質;遺傳物質;細胞
(3)保護易感人群
(4)C
(5)性傳播;血液傳播;母嬰傳播
(6)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
點評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并能靈活運用知識.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腦 | B. | 肌肉 | C. | 皮下脂肪 | D. | 血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這是一種反射活動 | |
B. | 此行為需經過長期的訓練才能形成 | |
C. | 這種行為的完成不需要大腦皮層的參與 | |
D. | 完成這種行為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動物名稱 | 蝗蟲 | 蚯蚓 | 家兔 |
呼吸器官(結構) | 氣管 | 體壁 | 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