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CommonHTML/jax.js
19.某中學(xué)生物科技活動興趣小組,在探究“口腔對淀粉的消化作用”時,進行了以下實驗:
試管編號123
饅頭碎屑或塊碎屑適量碎屑適量饅頭塊適量
唾液有無2mL唾液A2mL唾液
是否攪拌充分攪拌充分攪拌不攪拌攪拌
保溫37℃水浴保溫10分鐘
加入碘液2滴
請回答下列問題:
(1)為了證明“唾液對饅頭有消化作用”,在2號試管的A處加入2mL清水,與1號試管起對照作用.
(2)為了證明“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對饅頭有消化作用,應(yīng)選用1、3兩支試管進行對照實驗.
(3)實驗結(jié)果是1號試管中的物質(zhì)遇到碘液不變藍,原因是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消化為麥芽糖,麥芽糖遇碘不變藍.
(4)有的同學(xué)提出“除了以上三個試管外,還要設(shè)置第四個試管,放入饅頭塊與清水不攪拌,其他處理均相同”.你認為第四個試管的設(shè)置無(填“有”或“無”)必要.
(5)如果將一號試管放在90℃的水中,加碘液后,實驗現(xiàn)象是變藍,原因是溫度不合適,淀粉沒有被分解,遇碘變藍.
(6)在人的消化液中,參與淀粉消化的消化液除唾液外,還有腸液、胰液.

分析 (1)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jù)變量設(shè)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jié)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是的就是對照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將饅頭中的淀粉分解成麥芽糖;淀粉遇碘變藍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來驗證淀粉的存在.
(3)消化酶的特性:一、專一性:一種特定的酶只能催化一種特定的底物 二、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其他無機催化劑要高 三、酶有個最適溫度(或者范圍).

解答 解:解:(1)“為了證明‘唾液對饅頭有消化作用’”,唯一不同的變量是唾液,除有無唾液外,其它條件都相同,因此,在2號試管的A處加入2mL清水,與1號試管起對照作用.
(2)為了證明“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對饅頭有消化作用,唯一不同的變量是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因此應(yīng)選用1、3兩支試管進行對照實驗.
(3)1號試管中唾液淀粉酶將饅頭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麥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變藍;2號試管中清水對淀粉沒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變藍;3號試管中唾液淀粉酶未與饅頭中的淀粉充分混合,唾液唾液淀粉酶沒有將淀粉全部分解消化,因此滴加碘液變藍.所以實驗結(jié)果是1號試管中的物質(zhì)遇到碘液不變藍,原因是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消化為麥芽糖,麥芽糖遇碘不變藍.
(4)“有的同學(xué)提出‘除了以上三個試管外,還要設(shè)置第四個試管,放入饅頭塊與清水不攪拌,其他處理均相同’”.第四個試管的設(shè)置無(填“有”或“無”)必要,因為1號試管和3號試管已形成了以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為變量的對照實驗,況且4號試管的設(shè)置若與1號試管作為一組對照實驗,會出現(xiàn)兩個變量.
(5)“如果將一號試管放在90℃的水中,加碘液后”,實驗現(xiàn)象是變藍,原因是溫度不合適,淀粉沒有被分解,遇碘變藍.
(6)在人的消化液中,參與淀粉消化的消化液除唾液外,還有腸液、胰液.
故答案為:(1)2mL清水;對照
(2)1、3
(3)1;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消化為麥芽糖,麥芽糖遇碘不變藍
(4)無
(5)變藍;溫度不合適,淀粉沒有被分解,遇碘變藍
(6)腸液;胰液

點評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guān)鍵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作用,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能促進淀粉的消化以及對照實驗的特點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一對能卷舌的夫婦生了一個不能卷舌的孩子,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
A.這是一種變異現(xiàn)象
B.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是一對相對性狀
C.這對夫婦再生一個不能卷舌的孩子的可能性是13
D.控制能卷舌的基因一定是顯性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胎兒在母體內(nèi)生活,氧氣和營養(yǎng)物質(zhì)是( �。�
A.通過胎兒的呼吸系統(tǒng)獲得的B.直接從母體的血液中獲得的
C.通過胎盤和臍帶從母體中獲得的D.通過胎兒的消化系統(tǒng)獲得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判斷題

7.生物的生活都需要陽光.×(判斷對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雞蛋中,真正的卵細胞包括( �。�
A.卵殼、卵白、卵黃B.卵白、卵黃、胎盤
C.卵黃膜、卵黃  胎盤D.胎盤、卵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小明同學(xué)在沅江岸邊游玩時,撿到了下列物體,其中屬于生物的是( �。�
A.貝殼B.魚骨C.螃蟹D.小彩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正常情況下,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能夠維持是因為( �。�
A.呼吸作用消耗氧,產(chǎn)生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產(chǎn)生氧
B.呼吸作用消耗氧,產(chǎn)生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消耗氧,產(chǎn)生二氧化碳
C.呼吸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產(chǎn)生氧;光合作用消耗氧,產(chǎn)生二氧化碳
D.呼吸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產(chǎn)生氧;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產(chǎn)生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如圖是呼吸系統(tǒng)模式圖,請據(jù)圖回答:
(1)對吸入氣體有過濾,濕潤和溫暖作用的結(jié)構(gòu)[1]鼻(鼻腔).
(2)痰是由[6]氣管和[3]支氣管內(nèi)表面的粘膜所
分泌的粘液,以及被粘液粘著的灰塵和細菌等組成.
(3)肺內(nèi)進行氣體交換的功能單位是[7]肺泡,它的壁由一層上皮細胞構(gòu)成,外面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圍繞著,適于肺泡與血液之間進行氣體交換.
(4)肺泡內(nèi)的氧氣進入血液至少要穿過2層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9.分析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和如圖實驗,回答問題.
氣體成分大氣中的含量(%)呼出氣體中的含量(%)
氮氣7878
氧氣2116
二氧化碳0.034
0.071.1
其他氣體0.90.9

(1)從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呼出氣體中的氧氣比吸入氣體中的少.
(2)按如圖裝置及操作說明進行實驗,探究“人體呼出氣體中的二氧化碳比吸入氣體中的多”,實驗者向乙瓶呼氣的過程中,膈肌處于舒張狀態(tài).
(3)實驗中通入甲瓶的是空氣,通入乙瓶的是呼出的氣體.
實驗現(xiàn)象:乙瓶中石灰水渾濁程度大.
實驗結(jié)論:人體呼出氣體中有較多的二氧化碳.
實驗分析:呼出氣體中較多的二氧化碳最終來自細胞中的線粒體 (填寫結(jié)構(gòu)).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