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在我國,濫用抗生素的現(xiàn)象非常普遍,有些人甚至把它當作治療感冒和咳嗽等疾病的“萬靈丹”.據(jù)統(tǒng)計,我國每年約有8萬人直接或間接死于濫用抗生素,由于長期使用或用藥不當,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逐漸增強.在二戰(zhàn)期間,幾十道一百單位的青霉素就可以挽救無數(shù)傷員的生命,現(xiàn)在相同病情,用幾百萬單位也沒有效果;在某些地方,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耐藥性,連抗生素的王牌“萬古霉素”也無法將其消滅.
材料二 為改變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2004年7月國家正式實施憑處方購買抗生素的規(guī)定,除黃連素和一些非處方滅菌藥物外,其它抗生素均要憑醫(yī)師處方購買和使用.因此,到藥店購藥須認清處方用藥和非處方用藥.
(1)產生青霉素的生物與青霉素殺死的細菌相比,兩類生物的主要區(qū)別是:結構上前者具有成形細胞核,所以前者屬于真核生物,生殖方面后者主要是以分裂生殖為主.
(2)有的人在注射青霉素后會出現(xiàn)皮膚紅腫,休克等現(xiàn)象,這稱之為過敏反應,在這里青霉素相當于抗原(抗原/抗體),進入人體后,引起人體產生了免疫反應,所以注射青霉素前要進行皮試.
(3)試用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解釋濫用抗生素導致細菌耐藥性逐漸增強的原因:導致病菌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的原因是抗生素對病菌起到了選擇作用.

分析 真菌和細菌都有獨立生活能力,細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DNA集中的區(qū)域,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沒有葉綠體;
真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沒有葉綠體.因此細菌與真菌的根本區(qū)別在于真菌具有成形細胞核,而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解答 解:(1)青霉素是由青霉菌產生的,青霉菌屬于真菌,具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而被青霉素殺死的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因此兩類生物在細胞結構上的主要區(qū)別是細胞內有無成形的細胞核.
(2)當病原體(如細菌、病毒等異物)進入人體后會刺激淋巴細胞產生一種抵抗該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叫做抗體,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如病原體等異物)叫做抗原;有人對青霉素過敏,會出現(xiàn)皮膚紅腫,休克等現(xiàn)象,這稱之為過敏反,在這里青霉素相當于一種抗原,青霉素進入人體后,刺激了人體內的免疫系統(tǒng),引起人體產生了免疫反應,即過敏.
(3)濫用抗生素導致細菌耐藥性的產生,按照達爾文的理論,病菌抗藥性是這樣產生的:細菌個體中存在著對抗生素耐藥性的變異,在抗生素使用時耐藥性強的個體生存下來并繁衍后代,其耐藥性狀遺傳給后代;隨著抗生素的頻繁使用(濫用),細菌耐藥性逐漸增強,因此,導致病菌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的原因是抗生素;對病菌起到了選擇作用.
故答案為:(1)成形細胞核;  
(2)過敏反應;抗原;
(3)抗生素;選擇.

點評 認真閱讀題干中提供的資料,聯(lián)系相關知識,是做好該類題的關鍵所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仔細閱讀以下材料,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2014年西非地區(qū)爆發(fā)了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埃博拉疫情,埃博拉病毒感染致死率極高,可達90%,截至目前,該疫情已造成2.5萬人感染,超過1萬多人死亡.
材料二:埃博拉病毒不能通過空氣傳播,健康人只有在接觸了被感染對象的尸體或感染者的體液(包括血液、唾液、汗液、尿液、嘔吐物或精液)后,才能感染上埃博拉病毒.
材料三:埃博拉病毒感染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抑制宿主的免疫反應.在感染期間,患者的脾臟、胸腺和淋巴結等部位有大量淋巴細胞凋亡,重癥患者最后可因內臟和體表出血而死亡,人一旦發(fā)現(xiàn)被感染,就要及時隔離并接受抗病毒治療和對癥治療.
材料四:對于埃博拉病毒,至今仍無十分有效的治療措施,疫苗是對付病毒的有效手段,埃博拉病毒疫苗的研制自2006年開始,目前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1)埃博拉病毒是一種非細胞型生物,其結構簡單,僅有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主要感染人類和靈長類動物,屬于動物病毒.
(2)埃博拉病毒的傳播方式屬于接觸傳染,其感染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抑制被感染者自身發(fā)生免疫反應,從而使感染者患病死亡.
(3)對埃博拉病毒感染者進行隔離治療是屬于傳染病預防措施中的控制傳染源環(huán)節(jié);在疫情發(fā)展期間,對來自疫區(qū)人員進行嚴格的隔離觀察.禁止非疫區(qū)旅行者去疫區(qū),這屬于傳染病預防措施中的切斷傳播途徑環(huán)節(jié).
(4)在生活中,人們通常會為預防某種傳染病的發(fā)生而接種相應的疫苗,那么,接種的疫苗屬于抗原  這種免疫措施屬于特異性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我國有廣裘的陸地、遼闊的海洋、復雜的地形和多樣的氣候,從而形成森林、草原、荒漠、沙地等( �。┒鄻有裕�
A.物種B.蛋白質C.基因D.生態(tài)系統(tǒ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下列哪組消化液都含有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的酶( �。�
A.胰液和腸液B.唾液和腸液C.胃液和胰液D.唾液和胃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7.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判斷對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將大米播種到地里,大米不能萌發(fā)的主要原因是( �。�
A.地里的水不足B.外界溫度太低C.沒有胚乳D.胚被破壞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設計模擬原始大氣環(huán)境的實驗裝置,通過模擬原始地球條件的實驗,為生命起源的化學演化提供了實驗依據(jù)的科學家是( �。�
A.范?海爾蒙特B.巴斯德C.米勒D.雷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向試管內加入2ml食用油,再加入1ml配制的“消化液X”,充分振蕩后置于37℃的溫水中,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植物油消失.據(jù)此判斷,“消化液X”可能是( �。�
A.唾液、胃液、胰液B.膽汁、腸液、胰液C.膽汁、胃液、胰液D.胃液、腸液、胰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海驢島素有“鷗鷺王國”之稱.每年春天有十幾萬只黑尾鷗、近千只黃嘴白鷺等海鳥遷徙到此繁衍生息.海驢島的興盛,詮釋了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關系.
(1)哪里具備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條件,哪里就可能有生物.海驢島吸引黑尾鷗的生態(tài)因素主要是生物因素,因為黑尾鷗主要以海中魚類為食,也吃蝦、軟體動物和水生昆蟲等,黑尾鷗與這些生物之間構成了捕食關系,而海驢島周圍黑尾鷗的食物充足,并且沒有天敵. 
(2)生物必須適應環(huán)境,才能得以生存.黑尾鷗的形態(tài)結構特征與海島生活相適應,如趾間有蹼,適于游泳,喙細而側扁,前端具鉤,適于從海島周圍的水域中捕食魚蝦和軟體動物.黑尾鷗的這些特征,既體現(xiàn)了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又體現(xiàn)了生物與環(huán)境相適應. 
(3)注意保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可以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當?shù)卣ㄟ^禁止采伐保護海驢島的植被,通過禁止“趕�!北Wo海島周圍水域中的生物,從而保護海島的棲息環(huán)境,使來島的海鳥逐年增加,如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黃嘴白鷺由最初的30多只增加到近千只.由此可見,保護生物的棲息環(huán)境有利于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但海驢島由于面積較小,動植物種類較少,作為生態(tài)系統(tǒng),其自動調節(jié)能力相對較弱,因此,人類在享受海島純樸之美的同時,一定勿忘保護,并盡量減少打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