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013年3月我國報道了全球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到2014年4月22日我國共確診421例H,病死率最高的時達50%以上.2014年5月7日我國首先發(fā)現(xiàn)了與H7N9禽流感嚴重程度相關的生物標志物--血漿血管緊張素Ⅱ,為早期判斷病情、進行干預提供了依據(jù).
(1)H7N9禽流感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由蛋白質外殼和遺傳物質組成,寄生在禽類和人等動物的活細胞中.動物細胞的遺傳信息庫是細胞核.
(2)臨床上常給危重病人點滴葡萄糖和吸氧,從細胞學的角度解釋,因為細胞進行生命活動需要能量和氧氣.
(3)對患者檢查采血時,針刺破皮膚,病人會感覺疼痛.如圖所示,痛覺形成的神經傳導途徑是A→C→E→F→H.(用圖中代碼和箭頭表示)
(4)在禽流感流行的高峰期,市場上買賣禽類的交易幾乎完全停止,人們進入市場后,看到寫著“禽類區(qū)”的招牌也會繞道而走.“看到寫著‘禽類區(qū)’招牌繞道而走”是一種復雜反射,參與這一反射的神經中樞主要有視覺中樞、語言中樞、軀體運動中樞等.
(5)H7N9禽流感是禽--人傳播的傳染病.2014年2月時浙江患者還很多,在政府采取強制關閉活禽市場的措施后,病人很快就減少,現(xiàn)在基本上沒有病人了.這說明控制傳染源是預防H7N9禽流感的重要措施.

分析 (1)細胞核“遺傳信息庫”.
(2)糖類是人體最重要的供能物質.
(3)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必須通過反射弧來完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
(4)條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經過一定的過程,在大腦皮層參與下完成的,是一種高級的神經活動,是高級神經活動的基本方式.由于人類的大腦皮層內具有語言、文字中樞,能對語言文字作出反應.
(5)傳染病的預防措施有: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解答 解:(1)細胞核是細胞的控制中心,遺傳物質位于細胞核中,與生物的遺傳具有重要意義,細胞核被稱為“遺傳信息庫”.
(2)糖類是人體最重要的供能物質,危重病人的消化及呼吸功能相對減弱.吸氧有助于病人的細胞獲得氧氣,靜脈點滴葡萄糖可使病人的細胞及時獲得葡萄糖,這樣在細胞的線粒體中就可以將葡萄糖和氧轉變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能量,供給病人生命活動的需要.
(3)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必須通過反射弧來完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缺少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反射活動都不能完成,在反射弧中,神經沖動的傳導過程是:感受器接受刺激并產生神經沖動,然后神經沖動由傳入神經傳導神經中樞,神經中樞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質內(神經元細胞體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經沖動,產生新的神經沖動(即做出指令),傳出神經再將來自神經中樞的神經沖動傳至效應器,最后由效應器接受神經沖動并作出相應的反應.可見,該題中神經沖動的傳導方向為:A感受器→C傳入神經→E神經中樞→D傳出神經→B效應器.F是脊髓的白質,能上行傳導到大腦皮層的感覺中樞,產生痛覺,由上可知,脊髓具有反射和傳導的功能.故痛覺形成的神經傳導途徑是A→C→E→F→H.
(4)在禽流感流行的高峰期,市場上買賣禽類的交易幾乎完全停止,人們進入市場后,看到寫著“禽類區(qū)”的招牌也會繞道而走.“看到寫著‘禽類區(qū)’招牌繞道而走”是一種復雜反射,參與這一反射的神經中樞主要有視覺中樞、語言中樞、軀體運動中樞等.
(5)傳染病的預防措施有: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關閉活禽宰殺點,這項措施屬于傳染病預防中的控制傳染源.
故答案為:(1)細胞核;(2)能量和氧氣;(3)A→C→E→F→H;(4)語言;(5)控制傳染源.

點評 解答此類題目要全面系統(tǒng)地掌握生物學基礎知識.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如圖是生物圈中植物、動物、細菌和真菌之間的關系模式圖.請據(jù)圖回答問題:
(1)生物圈中的生產者是綠色植物,它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細胞器是葉綠體.
(2)自然界中的動物和植物都進行呼吸作用,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時所分解的物質是光合作用的產物.
(3)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無機鹽,水和無機鹽的吸收是通過器官根,再通過莖中的導管運輸?shù)街参矬w的各部;其中水參與光合作用.
(4)動物、植物和人體共有的能量轉換器是線粒體.
(5)綠色植物生殖器官花的主要部分是花蕊;種子結構中子房將來發(fā)育成果實.
(6)在這個關系模式圖中,植物和動物的關系是吃與被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蘋果、梨、桃等很多種果樹,都采用嫁接法來繁殖優(yōu)良品種.√(判斷對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佝僂病是應為缺鈣或維生素D引起的,壞血病、免疫力下降是缺維生素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圖是人眼球結構圖,請根據(jù)圖中編號及其所指部位回答:
(1)眼球壁有三層膜組成.外層的前方是[⑦]角膜,后方是[①]鞏膜,中層由[⑤]虹膜、睫狀體和[②]脈絡膜組成.內層是視網(wǎng)膜,具有感光作用.
(2)人從暗室走到陽光下,瞳孔會變小,正常的眼睛中,經過折射的光線在視網(wǎng)膜成像,此處分布著許多能把物像轉變成神經沖動的細胞,即感光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認真閱讀以下材料并進行分析,同時得出結論.
材料一:通過對生物在傳種接代中的細胞學分析,染色體的數(shù)量在生物的生殖與發(fā)育過程中的變化如圖.
材料二:通過對染色體化學成分分析,發(fā)現(xiàn)染色體主要由DNA和蛋白質組成,其中DNA的含量穩(wěn)定,而蛋白質的含量不穩(wěn)定.
材料三;病毒只有核酸和蛋白質外殼兩種物質組成,用病毒侵染細菌發(fā)現(xiàn),病毒的蛋白質外殼都沒有進入被侵染的細胞,只有核酸被注入到受侵染的細胞內,被侵染的細胞最后裂解釋放出很多新的病毒.
材料四:研究發(fā)現(xiàn),人類、動物、植物、原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 DNA,病毒中有的種類的遺傳物質是DNA,有的種類遺傳物質是RNA.
(1)從遺傳學的角度分析“材料一”,可以看出染色體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是成對存在的,其精子中DNA的含量為體細胞的一半.
(2)從遺傳物質應該具有的特點看;通過“材料二”,你認為DNA應該是遺傳物質.
(3)通過分析“材料三”,你認為在病毒中起遺傳作用的物質應該是核酸.
(4)從“材料四”中,你可以歸納出的結論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人體的體溫是指(  )
A.人體體表溫度B.人體內部溫度C.人體腋窩溫度D.人體口腔溫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關愛眼睛,遠離近視.下面的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人能夠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是因為瞳孔的大小可以調節(jié)
B.角膜、虹膜、房水、晶狀體、玻璃體是光線進入眼睛的通路
C.近視眼是由于長期用眼不正確,導致晶狀體曲度改變引起
D.調節(jié)晶狀體曲度大小的是睫狀體,分布有感光細胞的是脈絡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根據(jù)所給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十七世紀,比利時科學家海爾蒙特做了一個實驗.他把一棵2.5kg的柳樹種在裝有90kg泥土的桶里,只澆雨水.5年后,柳樹長到85kg,而泥土的重量只少了不到100g.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惟一物質,所以,海爾蒙特認為使柳樹生長的物質是水.
(1)該實驗中泥土的重量減少了,這主要是由于土壤中的無機鹽被柳樹吸收.
(2)柳樹吸收的水分中,一部分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而絕大部分則通過蒸騰作用散失到空氣中.水分散失到空氣中對植物體本身的意義是降低植物體的溫度,促進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
(3)寫出植物合成有機物的表達式:二氧化碳+水$→_{葉綠體}^{光能}$有機物(儲存能量)+氧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