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班同學學習了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后,決定選擇黃粉蟲作為實驗材料開展探究,步驟如下:取方形白色瓷盤作容器,往盤中央放入20只等大的黃粉蟲成蟲.瓷盤一側用不透光的塑料墊板蓋上,另一側用透明的投影膠片蓋上.觀察和記錄5分鐘內兩側黃粉蟲的數量,每隔1分鐘記錄一次.
(1)黃粉蟲的發(fā)育包括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這種發(fā)育方式為 .
(2)該班同學探究的問題是 對黃粉蟲生活的影響.
(3)為使實驗更有說服力,墊板和膠片遮蓋的瓷盤面積應相同.若全班有10個小組開展探究,應取10組數據的 值作為得出結論的依據.
(1)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2)光;(3)平均
【解析】
試題分析:(1)黃粉蟲經過受精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時期,且幼蟲和成蟲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習性差別大,這樣的發(fā)育過程稱為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
(2)探究實驗是指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這種不同的條件就是實驗變量。該實驗除了瓷盤一側用不透光的塑料墊板蓋上,另一側用透明的投影膠片蓋上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實驗變量是光。因此,該班同學探究的問題是光對黃粉蟲生活的影響。
(3)一個探究實驗中只能有一個實驗變量,其他因素均處于相同理想狀態(tài),這樣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響、干擾實驗結果的可能;實驗材料達一定數量或設置重復組并計算平均值是為了排除由于偶然性引起的誤差,為了提高實驗的準確性。
故答案為:(1)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2)光;(3)平均
點評:探究某種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這種非生物因素就是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變量。
考點:探究影響鼠婦分布的環(huán)境因素;昆蟲的生殖和發(fā)育過程。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時間 區(qū)域 數據 |
1分鐘 | 2分鐘 | 3分鐘 | 4分鐘 | 5分鐘 | ||||||||||||||||||
有光 有光 區(qū) |
△ | △ | △ | △ | △ | ||||||||||||||||||
無光 無光 區(qū) |
△ | △ | △ |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013?松山區(qū)模擬)某班同學學習了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后,決定選擇黃粉蟲作為實驗材料開展探究,步驟如下:取方形白色瓷盤作容器,往盤中央放入20只等大的黃粉蟲成蟲.瓷盤一側用不透光的塑料墊板蓋上,另一側用透明的投影膠片蓋上.觀察和記錄5分鐘內兩側黃粉蟲的數量,每隔1分鐘記錄一次. (1)黃粉蟲的發(fā)育包括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這種發(fā)育方式為 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 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 .(2)該班同學探究的問題是 光 光 對黃粉蟲生活的影響.(3)為使實驗更有說服力,墊板和膠片遮蓋的瓷盤面積應相同.若全班有10個小組開展探究,應取10組數據的 平均 平均 值作為得出結論的依據.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某班同學學習了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后,決定選擇黃粉蟲作為實驗材料開展探究,步驟如下:取方形白色瓷盤作容器,往盤中央放入20只等大的黃粉蟲成蟲.瓷盤一側用不透光的塑料墊板蓋上,另一側用透明的投影膠片蓋上. (1)該班同學探究的問題是 光照 光照 對黃粉蟲生活的影響.(2)全班有10個小組開展探究,應取10組數據的 平均 平均 值作為得出結論的依據,這樣做的目的是減少實驗誤差,使實驗結果更準確 減少實驗誤差,使實驗結果更準確 ,實驗中要用20只黃粉蟲而不用1只黃粉蟲的目的是避免出現(xiàn)實驗的偶然性 避免出現(xiàn)實驗的偶然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實驗探究 某班同學學習了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后,決定選擇黃粉蟲作為實驗材料開展探究,黃粉蟲又叫面包蟲,常常成群聚集在糧倉的糧食堆里. (1)提出問題:黃粉蟲會選擇陰暗的環(huán)境么? (2)作出假設: 黃粉蟲會選擇陰暗的環(huán)境 黃粉蟲會選擇陰暗的環(huán)境 .(3)制定并實施方案:取方形鐵盤,在中央放入20只等大的黃粉蟲,一側蓋上不透光的紙板,另一側蓋上透明的玻璃板,該實驗的變量是 明亮和陰暗(或有光無光) 明亮和陰暗(或有光無光) .(4)分析結果,得出結論:觀察和記錄5分鐘內兩側黃粉蟲的數量,每隔1分鐘記錄一次.結果如表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