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在學習了“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后,想自己做一個探究實驗,研究環(huán)境條件對葉綠素的形成有沒有影響.于是,他們準備了一些實驗材料和用具,設計了實驗方案并加以實施.實驗方案及記錄如表所示:
實驗材料及數(shù)量實驗環(huán)境條件實驗結果
甲組剛長出的蒜苗10株光照充足、20℃、潮濕土壤一周后長勢良好,蒜苗變綠
乙組同甲組遮光處理、20℃、潮濕土壤一周后長勢弱小,蒜苗變黃
(1)你認為該實驗的變量是什么?
(2)通過上述實驗,該小組應得出怎樣的結論?
(3)在設計實驗時,有的同學認為每組只用2株幼苗就可以了,用多了還浪費材料.你同意這一觀點嗎?請說明理由.
(4)如果用“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方法分別檢驗兩組的蒜苗,你推測一下哪組蒜苗的葉片中含有較多淀粉?

分析 (1)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2)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jù)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是的就是對照組.

解答 解:(1)對照實驗的設計要遵循變量唯一的原則,設計的變量即為我們所要研究的問題.據(jù)表可見,該實驗的變量是光.
(2)根據(jù)實驗結果得出實驗結論:光是形成葉綠素的必要條件.
(3)實驗材料太少,會出現(xiàn)偶然性;所用蒜苗的數(shù)量要多,因為這樣可以減少其他偶然因素的影響而導致實驗出現(xiàn)誤差.所以不同意該同學的觀點.
(4)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由于甲組光照充足,乙組遮光處理,所以甲組合成的淀粉較多.
故答案為:(1)光;
(2)光是形成葉綠素的必要條件.
(3)不同意;實驗材料太少,會出現(xiàn)偶然性;
(4)甲組

點評 實驗中,控制變量和設置對照實驗是設計實驗方案必須處理好的兩個關鍵問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判斷題

13.移栽樹木時,幼苗帶土移栽是為了保護幼根和根毛.√(判斷對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用熱水燙馬鈴薯(土豆),很容易在其表面撕下一層“皮”,這層“皮”屬于( �。�
A.營養(yǎng)組織B.分生組織C.輸導組織D.保護組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列生物中,能產(chǎn)生種子的是( �。�
A.銀杏B.葫蘆蘚C.鐵線蕨D.海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通常情況下,蕨類植物的植株比苔蘚植物高大,其主要原因是( �。�
A.蕨類植物生活環(huán)境比苔蘚植物好B.生殖過程脫離了水的限制
C.植物體有了根、莖、葉的分化D.根、莖、葉中有專門的輸導組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如圖是某同學所繪的衣藻、病毒、細菌、酵母菌和草履蟲五種生物部分示意圖,但忘記標注它們的名稱了.

(1)上述生物沒有細胞結構的是[③]病毒.它由蛋白質和遺傳物質兩部分構成.
(2)②與①的主要區(qū)別是②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3)②繁殖后代的方式是分裂.環(huán)境惡劣時形成芽孢.人類日常生活中對①的應用有做饅頭、面包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關于細胞核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由更加粘稠的物質組成
B.含有遺傳物質
C.位于細胞液的中央
D.成熟的植物細胞,細胞核在細胞的一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如圖:人體屈肘時肱二頭肌和和肱三頭肌所處的狀態(tài)分別是( �。�
A.收縮,收縮B.收縮,舒張C.舒張,舒張D.舒張,收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生物圈是我們共同的家園,這里的“我們”是( �。�
A.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生物B.所有珍稀的動物和植物
C.除人類以外的所有生物D.能夠提供給人類食物的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