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生物 > 題目詳情

【題目】取甲、乙、丙3只廣口瓶,完成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其中各瓶內均含大量的二氧化碳,瓶口密封。然后把甲置于黑暗處,乙、丙置于陽光下,2小時后,3只瓶內分別滴溴麝香草酚藍溶液,這組實驗的結果可以證明的結論是( )

A. 植物在黑暗處不能產生氧氣

B. 甲、丙瓶內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C. 植物能放出二氧化碳

D. 植物在光下能吸收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

分析該興趣小組的實驗裝置可知,該小組設置了兩組對照實驗:甲與乙以光為變量形成一組對照實驗,乙與丙以有無綠色植物為變量形成了一組對照實驗。

甲瓶處于黑暗狀態(tài)下,瓶內的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但能進行呼吸作用,瓶內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乙瓶內的葉片能接受光照,瓶內的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葉片也能吸收水,因而能進行光合作用;由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乙瓶內的二氧化碳含量減少。丙瓶盡管處于光照條件下,但瓶內的二氧化碳沒有綠色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二氧化碳變化不大。因此2h后,3只瓶內分別滴入溴麝香草酚藍溶液(簡稱BTB,當水中溶有二氧化碳后,會形成碳酸,BTB溶液由淡藍色變?yōu)辄S色)。出現的現象是:甲、丙中的溴麝香草酚藍溶液由淡藍色變?yōu)辄S色;乙中的溴麝香草酚藍溶液不變色,從而證明了植物在光下能吸收二氧化碳。D符合題意。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巴斯德的鵝頸瓶實驗證明了(

A. 細菌本身就已經存在 B. 細菌是由鵝頸瓶中的肉湯變得

C. 細菌是自然發(fā)生的 D. 細菌是肉眼可見的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顯微鏡結果模式圖,根據圖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圖中4是________,8是________

(2)圖中能小幅度升降鏡筒的結構是[________]_________

(3)試驗中使用的目鏡是10X,物鏡是40X,那么物象的放大倍數是________

(4)使用顯微鏡觀察時,如果發(fā)現視野變暗,可采取的措施是調換成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能證明原始地球條件下可以產生有機小分子物質的實驗是

A雷迪實驗 B米勒實驗 C達爾文實驗 D巴斯德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細胞中的物質都是自己制造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顯微鏡下觀察一滴河水,發(fā)現了一些能運動的綠色小顆粒。下列哪項不能作為判斷這些小顆粒是生物的依據

A.有細胞結構 B.能生長和繁殖

C.體小且綠色 D.新陳代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科學工作者對我國北方地區(qū)森林、草原和荒漠面積變化的調查結果,這對分析我國華北地區(qū)多次出現的沙塵暴天氣有很大幫助。

(1)分析造成此種結果的原因_____。

(2)聯(lián)系實際提出治理沙塵暴的方法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個完整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包含了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動物的行為主要受 的調控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