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為人體部分生理活動簡圖,其中A、B、C表示3種不同類型的系統箭頭表示物質流動方向。請據圖回答:
(1)A系統中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yǎng)物質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______,在這里人體每天攝取的蛋白質最終被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后,才能進入C系統。
(2)血液流經B系統后變成含氧豐富的________________血,然后到達心臟的
________________(腔)。
(3)C系統是循環(huán)系統血液在由________________組成的密閉管道系統里循環(huán)流動,實現物質的運輸。
【答案】 (1)小腸; 氨基酸; (2)動脈; 左心房; (3)心臟和血管。
【解析】
圖示中,A為消化系統,B為呼吸系統,C是循環(huán)系統,識圖分析作答。
(1)消化系統中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yǎng)物質的主要器官是小腸。蛋白質的消化是從胃開始的,當食物中的蛋白質進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進行初步消化后進入小腸,小腸里的胰液和腸液含有消化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酶,在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質被徹底消化為氨基酸;
(2)B為呼吸系統,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是肺,通過肺泡內的氣體交換,血液由含氧少,顏色暗紅的靜脈血變成含氧多、顏色鮮紅的動脈血,動脈血由肺靜脈運回左心房;
(3)C系統是循環(huán)系統,血液在由心臟和血管組成的密閉管道系統里循環(huán)流動,實現物質的運輸。心臟就像一臺機器的發(fā)動機,人體內的血液在心臟和血管中循環(huán)流動的動力,就是來自于心臟的跳動。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小麥田中,影響小麥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
①陽光 ②雜草 ③水分 ④土壤 ⑤田鼠 ⑥空氣 ⑦蝗蟲 ⑧稻螟
A. ①②⑤⑥ B. ③④⑦⑧ C. ②⑤⑦⑧ D. ①③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魚呼吸時,從鰓孔后緣流出的水中氣體成分的變化是( )
A. 氧氣增加 B. 二氧化碳增加
C. 氧氣增加,二氧化碳減少 D. 氧氣減少,二氧化碳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示細胞生活過程中發(fā)生的一系列生理變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過程①表示細胞生長 B. 過程②表示細胞分裂
C. 過程③表示細胞分化 D. 過程③表示細胞癌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膝跳反射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膝跳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
B.①是傳入神經纖維,②是傳出神經纖維
C.膝跳反射的神經中樞在大腦皮層
D.膝跳反射是在神經系統的參與下,骨骼和骨骼肌協調完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大熊貓生活在海拔2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里,那里常年空氣稀薄,云霧繚繞,氣溫低于20℃。
(1)大熊貓幾乎完全靠吃竹子為生。但竹子開花后竹林會大片枯死。其實,竹子開花是一種生理現象,一般發(fā)生在天氣長期干旱、竹林土壤板結、雜草叢生、老鞭縱橫的竹園?梢,竹子開花是惡劣的生長環(huán)境所引起的。據此分析避免竹子開花可以實施的措施是_______。
(2)生活在竹林里的竹鼠,專吃箭竹的地下根。大熊貓發(fā)現其蹤跡后,很快找到它的洞穴,然后便用嘴向洞里噴氣,并用前爪使勁拍打,迫使竹鼠慌忙出逃,大熊貓則乘機將其食用,由此可以看出大熊貓與竹鼠之間的種間關系是_______。
(3)2019年5月25日,四川阿壩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發(fā)布了拍攝到的白色大熊貓照片,照片中大熊貓通體白色。專家認為,這只白色的大熊貓患上了“白化病”。據圖分析,大熊貓的白化是由________(填“顯性”或“隱性”)基因控制;若顯性基因用A表示,隱性基因用a表示,則這只白化病大熊貓的基因組成是________。
(4)大熊貓的性別決定與人類相似。大熊貓體細胞中有21對染色體,那么雄性大熊貓正常精子的性染色體組成為________。
(5)大熊貓屬于瀕危物種,可以采取______等措施對其進行保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千里之堤毀于蟻穴”體現的生物的基本特征分別是( )
①生物能生長
②生物能影響環(huán)境
③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
④生物具有遺傳特性
A. ①② B. ③①
C. ③④ D. ③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