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所示某同學探究唾液淀粉酶對淀粉消化作用的實驗操作過程.下列關于該實驗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滴加碘液后,若1號試管不變藍,2號試管變藍,說明唾液淀粉酶可以消化淀粉

B. 該實驗利用了淀粉遇碘變藍的特性

C. 為了加快反應速度,可以將試管放入100℃的水中

D. 將1號試管去除,僅用2號試管按上述實驗步驟操作,同樣可以得出嚴謹?shù)膶嶒灲Y論

【答案】B

【解析】②號試管中由于加入的是唾液,在溫度適宜的情況下,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將淀粉分解為麥芽糖,因此滴加碘液后不變藍色;①號試管中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對淀粉沒有消化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后變藍色,A錯誤
淀粉遇碘變藍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來驗證淀粉的存在,B正確;
消化酶的催化能力受溫度的影響,在正常體溫下酶的催化能力最強,因此隔水加熱的水溫是37℃,C錯誤;
根據(jù)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若將1號試管去除,僅用2號試管按上述實驗步驟操作,沒有對照組,不科學,D錯誤。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俄國著名植物生理學家季米里亞捷夫曾這樣形容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它是竊取天火的普羅米修斯,它所獲取的光和熱,不僅養(yǎng)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而且使巨大的渦輪機旋轉,使詩人的筆揮舞。下圖有助于理解這段話的意思,圖中A、B、C分別表示發(fā)生在植物體內的三個重要生理過程。

據(jù)圖回答:

(1)圖中過程C表示綠色植物進行的呼吸作用,其實質是 分解,釋放能量。人體活細胞內也發(fā)生類似的生理活動,使詩人的筆揮舞。

(2)綠色植物通過圖中過程 (填字母)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參與生物圈的 循環(huán),使巨大的渦輪機旋轉。

(3)竊取的天火太陽光能,直接用于過程 (填字母),該生理活動有助于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理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原始大氣不具有的成分是(

A.水蒸氣 B.二氧化碳 C.甲烷 D.氧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分越復雜,自動調節(jié)能力越強,下面調節(jié)能力最強的是(

A.草原 B.森林 C.農田 D.沙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動物多樣性的保護要在遺傳物質、物種、生態(tài)環(huán)境三個層次上制定保護戰(zhàn)略和采取保護措施,這些措施包括: 、易地保護以及法制教育和管理。其中,最有效的措施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請閱讀下面科普文章。

分布在我國四川、秦嶺一帶的大熊貓是世界級珍稀動物。野生大熊貓屬于食肉目,卻主要以吃竹子為生。與普通的食肉目動物相似,其腸道的長度大概是身體的4倍,而一般植食性動物的腸道往往是身體的10~20倍。肉食性動物的食物中包含大量的蛋白質,其消化系統(tǒng)能夠比較容易地將蛋白質分解并吸收,而植食性動物的食物中包含大量纖維素,需要依賴腸道內的微生物將其分解。野生大熊貓腸道中也有能分解纖維素的細菌,但由于腸道較短,對植物中營養(yǎng)的利用率遠低于真正的植食性動物。因此,為了滿足最基本的營養(yǎng)需要,野外生活的大熊貓除了睡眠或短距離活動,每天取食的時間長達14個小時。

為了達到長期保護大熊貓的目的,人們嘗試將圈養(yǎng)保護的大熊貓放歸野外。圈養(yǎng)大熊貓的食物種類豐富,主要由高蛋白、高熱量的精飼料構成。研究發(fā)現(xiàn),圈養(yǎng)大熊貓腸道內的大腸桿菌和乳酸菌數(shù)量較多,有利于腸道對高蛋白食物的消化吸收。而野生大熊貓多以竹子為食,腸道中大腸桿菌和乳桿菌的數(shù)量較低,梭菌較多,這更有利于對纖維素的分解。放歸野外后,大熊貓的食物結構發(fā)生了很大變化,腸道微生物也會發(fā)生較大波動。有些大熊貓的腸道菌群發(fā)生紊亂,芽孢桿菌或酵母菌數(shù)量增加,可能引起腸道疾病,導致大熊貓死亡。

目前,研究人員加強了圈養(yǎng)大熊貓放歸前過渡期的野化訓練,并開展放歸后的疾病防治工作,使大熊貓的成活率得到提高。結合文章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大熊貓屬于_____綱、食肉目。由圖可知,與眼鏡熊相比,大熊貓與小熊貓的親緣關系更______。

(2)大熊貓的手掌多長出一個偽拇指,這與其抓取竹子的取食方式相適應。從進化的角度分析,這種適應是長期_____的結果。

(3)野生大熊貓的腸道內梭菌數(shù)量較多,可以將____分解,供大熊貓吸收利用。梭菌與大熊貓是____關系。

(4)腸道內的酵母菌或芽孢桿菌大量增多會導致放歸的大熊貓患腸道疾病。與芽孢桿菌不同,酵母菌屬于_____生物(填“原核”或“真核”),因此防治疾病的措施也不盡相同。

(5)在放歸前,需要幫助大熊貓做好適應野外生活的準備。結合上文內容,請你提出一條可行的措施。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一為我市南部升鐘湖濕地生態(tài)公園部分生物之間的關系,圖二表示圖—中某條食物鏈里四種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不同生物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食物鏈,圖一中共有________條食物鏈。

(2)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中除了圖一所示部分外,還應包括_________部分。

(3)根據(jù)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流動的特點判斷,圖二中的甲對應圖一中的生物是___________

(4)由于人類大量捕捉野生靑蛙,最終導致該生態(tài)系統(tǒng)遭到嚴重破壞態(tài)系統(tǒng)具有的____能力是有限的。

(5)在自然界的物質循環(huán)中,大多數(shù)的細菌和真菌能夠把動植物遺體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由此可見,這樣的細菌和真菌被稱為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人體消化、呼吸、泌尿、循環(huán)系統(tǒng)生理活動示意圖,其中a代表著某種營養(yǎng)物質,b代表尿液中的某種物質,c、d代表在肺泡處發(fā)生氣體交換的兩種氣體,標號①表示人體的某種生理過程,結合圖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我們平時所吃米飯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被初步消化的場所是_____,淀粉在消化道內最終被分解成了a,a代表的物質是_____

(2)物質a隨著血液循環(huán)被輸送到全身各處的組織細胞里,主要在組織細胞內的_____(填結構名稱)處分解,釋放能量供生命活動利用.

(3)氣體c經(jīng)肺泡進入血液,同時氣體d從血液進入肺泡,則c代表的是_____,d代表的是二氧化碳.經(jīng)過這一生理過程,肺泡處血液成分發(fā)生了顯著變化,由________(填動脈血或靜脈血)變成了_____(填動脈血或靜脈血).

(4)當原尿流經(jīng)腎小管時,全部a、大部分水和部分無機鹽經(jīng)腎小管的_____作用被送回到血液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其范圍除了水圈的大部還包括(

A.大氣圈、巖石圈的表面 B.大氣圈的底部、巖石圈的表面

C.大氣圈、巖石圈的下部 D.大氣圈的下部、巖石圈的下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