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6.分析“饅頭在口腔中的消化”的探究實驗,回答下列問題:當我們細細地咀嚼饅頭時,會感覺到有甜味,這是為什么呢?某同學猜想,在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下,還是口腔中的唾液使饅頭變甜的?于是他做了如下實驗:
A、取適量新鮮饅頭,切成碎屑,分成2等份;將口漱凈,取2毫升唾液放入小燒杯中.
B、取2支潔凈且大小相同的試管,分別編號為①、②,做如下處理:在①號試管中放入1份饅頭碎屑,注入2毫升唾液,并進行充分的攪拌.(簡述2號試管如何處理?)在2號試管中放入1份饅頭碎屑,注入2毫升清水,并進行充分的攪拌.
C、將2支試管一起在室溫下放置5-10分鐘.改進(將2支試管一起放入37℃的溫水中5-10分鐘)(提示:從影響酶消化的合適溫度思考).
D、在2支試管中各滴加2滴碘液,搖勻. E、觀察并記錄個試管中的顏色變化.
分析上述實驗并回答:
(1)該同學將饅頭切成碎屑并充分攪拌,這是為了模擬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
(2)請將實驗的B步驟補充完整.
(3)該實驗的C步驟有待改進,請將改進的方法記載本步驟的橫線上.
(4)該探究實驗設置的實驗變量是唾液;本實驗中設置②號試管的目的是作對照.
(5)在①、②號試管中,會出現藍色的試管是②,出現藍色的原因是淀粉沒有被消化.本實驗結論是:淀粉的消化與唾液淀粉酶有關.

分析 在實驗中,控制變量和設置對照實驗是設計實驗方案必須處理好的兩個關鍵問題;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它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對照實驗.

解答 解:(1)食物的消化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學性消化,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是食物在口腔中進行的物理性消化,因此在實驗中將饅頭切成碎屑并充分攪拌是模擬了口腔中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
(2)要探究唾液對饅頭的消化作用,應以唾液為變量設置對照實驗;①號試管中放入1份饅頭碎屑,注入2毫升唾液,并進行充分的攪拌,那么②號試管中除唾液不同外其它條件都應該和①號試管相同,即②號試管里放入另一份饅頭碎屑,注入2ml清水,并進行充分的攪拌.
(3)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發(fā)揮作用的最適溫度是37℃,因此將實驗裝置放在室溫環(huán)境中不利于唾液淀粉酶發(fā)揮作用,應放在37℃的溫水中水浴5-10分鐘.
(4)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它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對照實驗.1號試管和2號試管形成了以唾液為變量的對照實驗,目的是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淀粉遇碘變藍色,麥芽糖遇碘不會變藍.1號試管中的饅頭經過切碎、攪拌后與唾液混合充分,在適宜的溫度下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為麥芽糖,因此加入碘液后不變藍.2號試管內的淀粉沒有變化,滴加碘液變藍色用來作對照.
(5)2號試管中的饅頭屑中有淀粉,所以滴加碘液后變藍.淀粉的消化與唾液淀粉酶有關
故答案為:(1)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
(2)在2號試管中放入1份饅頭碎屑,注入2毫升清水,并進行充分的攪拌.
(3)將2支試管一起放入37℃的溫水中5-10分鐘.
(4)唾液;作對照;
(5)②;淀粉沒有被消化;唾液淀粉酶.

點評 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作用是考查的重點,相關問題一定要熟記于心.才能做好此類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6.回顧本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通過歸納總結完成下表.
血細胞名稱形態(tài)結構功能
紅細胞呈兩面凹的圓餅狀,無細胞核運輸氧氣和
少量的二氧化碳.
白細胞比紅細胞大,
有細胞核
 
吞噬和防御病菌.
血小板個體最小,形狀
不規(guī)則,無細胞核
釋放與止血和凝血有關的物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蜥蜴是常見的爬行動物.下列關于蜥蜴形態(tài)結構特征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蜥蜴皮膚干燥,表面有角質的鱗片B.蜥蜴四肢短小,不能跳躍
C.蜥蜴的呼吸器官是肺和皮膚D.蜥蜴的頸可以靈活的轉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現象和典故屬于先天性行為的是( 。
A.望梅止渴B.老馬識途C.杯弓蛇影D.作繭自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如圖(一)為一綠色植物示意圖,圖(二)為該植物在夏季晴朗天氣中一天內某些生理過程的變化曲線圖,請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從光合作用的過程考慮,圖(一)中的①、②代表的物質依次是二氧化碳、氧氣.
(2)從呼吸作用的過程考慮,圖(一)中的②代表的物質是二氧化碳,該生理過程是在細胞的線粒體結構內完成的.圖(二)中能夠表示呼吸作用的曲線是乙.
(3)植物體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區(qū),從蒸騰作用的過程考慮,②代表的物質是水蒸氣,該物質是通過葉的氣孔進入大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細菌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條件是:適宜的溫度、營養(yǎng)物質和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下面是“觀察人口腔上皮細胞“的實驗步驟,請在空白處填寫正確答案:
(1)用滴管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
(2)用涼開水把口漱凈.用牙簽從口腔側壁處輕刮幾下. 
(3)把刮下的東西放在載玻片上的液滴中.
(4)蓋上蓋玻片,注意避免產生氣泡.
(5)把制成的口腔上皮細胞裝片用碘液染色.
(6)將制成的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放在低倍鏡下觀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下列哪組結構與關節(jié)的靈活性有關( 。
①關節(jié)頭  ②關節(jié)窩  ③關節(jié)軟骨  ④關節(jié)囊  ⑤關節(jié)腔  ⑥滑液.
A.①②B.③④C.④⑤⑥D.③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閱讀以下資料并回答問題:
濕地與森林、海洋一起并稱為全球三大生態(tài)系統(tǒng),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樣性的生態(tài)景觀和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環(huán)境之一.它在蓄洪抗旱、調節(jié)徑流、降解污染、改善氣候、美化環(huán)境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同時它又是眾多野生動物,特別是許多珍稀水禽的生活、繁殖和越冬的棲息地;它還可以給人類提供水源和食物,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因此被冠以“生命的搖籃”、“地球之腎”和“鳥的樂園”等美名.我國有許多聞名于世的濕地,如黑龍江扎龍自然保護區(qū)等,它們均是鳥類生活、繁殖和越冬的理想場所.
但據近日由聯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發(fā)表的一份最新研究報告表明:由于全球人口的急劇增長及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掠奪性的開發(fā)造成了濕地面積急劇萎縮,野生鳥類棲息的濕地面積不斷減少,甚至消失,迫使它們不得不進入人類的活動區(qū)域如池塘、稻田等地,這就增加了它們與家禽接觸的機會,也使得病原體有了在野生鳥類與家禽間傳播的可能.因此,人類對濕地的破壞是禽流感在世界范圍內暴發(fā)的一個主要原因.
報告主張應加強野生鳥類與家禽的隔離,同時呼吁各國政府加大保護濕地的力度,使其免受人類活動的污染和侵蝕.報告認為這是解決禽流感問題最好的長效方法.
(1)你認為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遭受破壞的原因是什么?人們無節(jié)制的開發(fā);水資源過度開采;工業(yè)及生活污染;城市開發(fā);農田開墾等等均可(至少說出一種).
(2)聯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在報告中表明的禽流感在世界范圍內暴發(f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什么?人類對濕地的破壞.
(3)進入今年春季,去年冬天的禽流感高峰未見消退,卻反常地愈演愈烈.專家認為,本次禽流感就是由變異的流感病毒引起的,多數人對此缺乏免疫力,屬于該病流行環(huán)節(jié)中的易感人群.
(4)從免疫角度講,注射流感疫苗(抗原)能有效預防流感,因為注射后體內會產生相應的抗體,從而發(fā)揮特異性免疫的作用.
(5)如何預防、控制禽流感的傳播蔓延,是擺在世界各國科學家面前極具挑戰(zhàn)性的任務,請就此問題提出你的建議或看法加大保護濕地的力度(回答一條建議或看法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