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下列關于生命起源和生物進化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米勒的模擬實驗開創(chuàng)了生命起源的研究途徑
B.古代爬行動物進化為鳥類,鳥類再進化為哺乳動物
C.生進化的主要證據是生物化石
D.可遺傳的變異為生物提供了材料

分析 生物進化論,是生物學最基本的理論之一,是指生物在變異、遺傳與自然選擇作用下的演變發(fā)展、物種淘汰和物種產生過程;地球上原來無生命,大約在30多億年前,在一定的條件下,形成了原始生命,其后,生物不斷的進化,直至今天世界上存在著170多萬個物種;生物進化論最早是由達爾文提出的,其在著《物種起源》時有詳細的論述.

解答 解:A、生命起源的學說有很多,其中化學起源說是被廣大學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說.這一假說認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溫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極其漫長的時間內,由非生命物質經過極其復雜的化學過程,一步一步地演變而成的.化學起源說將生命的起源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無機小分子生成有機小分子的階段;第二個階段,從有機小分子物質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質;第三個階段,從生物大分子物質組成多分子體系;第四個階段,有機多分子體系演變?yōu)樵忌桌胀ㄟ^實驗驗證了化學起源學說的第一階段:在原始地球大氣中,無機物可以形成有機物,A正確.
B、脊椎動物的進化歷程:原始魚類→原始兩棲類→原始爬行類→原始鳥類、哺乳類.原始鳥類和哺乳類是原始的爬行類進化而來的.始祖鳥化石的身體結構既和爬行動物有相似之處,又和鳥類有相同之處,根據以上特征,科學家認為始祖鳥是由古代爬行類進化到鳥類的一個過渡類型,始祖鳥化石說明了古代鳥類是由古代的爬行動物進化來的.獸齒類動物的化石證明哺乳類是原始的爬行類進化而來的,B錯誤.
C、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等,由于某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漫長的年代和復雜的變化而形成的.并不是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就叫化石,研究發(fā)現,不同的地層中埋藏著不同類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較淺地層中的化石與現代生物結構比較相似,埋藏于較深地層中的化石與現代生物結構差別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層中發(fā)掘的生物化石結構越簡單、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層中發(fā)掘的生物化石結構越復雜、高等,陸生生物化石越多.因此化石是研究地球上生物進化的非常重要的證據,C正確.
D、并不是所有變異都為生物進化提供了原始材料,可遺傳的變異為生物進化提供了原始材料,D正確.
故選:B

點評 解題的關鍵是知道生物進化與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我市雪野旅游區(qū)環(huán)境優(yōu)美,植被茂密,林間生活著松毛蟲、食蟲鳥、貓頭鷹、鼠、蛇、野兔等生物無數.
(1)雪野旅游區(qū)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兩部分構成.
(2)貓頭鷹、鼠、蛇、野兔等生物的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歸根到底來源于太陽能.松毛蟲、食蟲鳥等動物屬于該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消費者.請寫出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一條由四種生物構成的食物鏈植物→松毛蟲→食蟲鳥→貓頭鷹.
(3)野兔與青草在結構層次上的主要區(qū)別是野兔有系統(tǒng)而青草沒有.
(4)植物生活在廣袤的生物圈,不斷為生物圈做出自己的貢獻.寫出植物對生物圈的兩項意義:維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氣的相對平衡,即碳-氧平衡;綠色植物通過吸水和蒸騰作用影響生物圈的水循環(huán)..
(5)在雪野湖內適度捕撈魚蝦不會對該生態(tài)系統(tǒng)造成破壞,原因是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但與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相比,雪野湖生態(tài)系統(tǒng)自我調節(jié)能力相對比較弱(填“弱”或“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青少年學生每天應喝一定量的牛奶,這樣可以促進身體的生長,增強體質,應為牛奶中有較多的( 。
A.維生素、鈣B.蛋白質、糖類C.蛋白質、鈣D.維生素、糖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用以下三種水:①蒸餾水、②河水、③稻田中的泥水,分別培養(yǎng)同樣大小的三株玉米幼苗.一段時間后,幼苗的高度可能是( 。
A.①最高B.②最高C.③最高D.三者一樣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子女的一些性狀非常像他們的父母,這是因為他們( 。
A.與父母生活在相同的環(huán)境中B.與父母吃的食物一樣
C.小孩子都孩子會模仿大人D.具有父母雙方的遺傳物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如圖所示是有關生物細胞生活史的模擬概括,請據圖分析回答問題:

(1)假若ABC代表生物發(fā)育過程的起始階段,則A細胞通過受精卵,才能使細胞數目增多,圖中的①、②(填序號)代表這一過程.
(2)③所示的變化在生物學上稱為細胞分化,在這個過程中,除了一小部分細胞仍保持著分裂能力外,大部分細胞失去分裂能力,細胞在形態(tài)結構上發(fā)生變化,其結果是形成了組織.
(3)F→G→H過程的技術,在植物學上叫組織培養(yǎng),該植株的產生與“克隆羊”都屬于無性生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假如你碰巧看見了你的老師在一次見義勇為行動中,你的老師被罪犯用刀砍傷大腿,鮮紅色的血液從傷口噴射而出,然后你把老師送到醫(yī)院,由于失血過多,急需要輸血.而你老師被檢測的血型是Rh陰性B型血(熊貓血),而你剛好也是這種血型剛好你已經超過了18歲體重也超過45Kg,你會選擇怎么做呢( 。
A.馬上為老師輸血
B.馬上到醫(yī)院為老師獻血并倡導無償獻血
C.繼續(xù)做禽獸
D.無法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如圖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質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請根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曲線X代表淀粉被消化的情況,理由是淀粉從口腔開始消化.
(2)從圖中可以看出,人體內主要的消化場所是小腸,即D,因為三條曲線在這里都呈現急劇下降.
(3)口腔部的消化腺是唾液腺,它分泌的消化液能將部分淀粉分解成麥芽糖.
(4)人體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臟,它能分泌膽汁,暫時儲存在膽囊中,進入消化道后對脂肪有乳化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如圖分別是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結構模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A、B都具有的結構是[1]細胞膜,功能:保護細胞和控制物質的進出;[6]細胞質功能:細胞質能不斷的流動,它的流動加速了細胞與外界之間的物質交換;細胞核,內含有遺傳物質.
(2)A圖中有B圖中沒有的結構是[1]細胞壁;[3]葉綠體;[5]液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