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33677  33685  33691  33695  33701  33703  33707  33713  33715  33721  33727  33731  33733  33737  33743  33745  33751  33755  33757  33761  33763  33767  33769  33771  33772  33773  33775  33776  33777  33779  33781  33785  33787  33791  33793  33797  33803  33805  33811  33815  33817  33821  33827  33833  33835  33841  33845  33847  33853  33857  33863  33871  211419 

科目: 來源: 題型:

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宮城縣發(fā)生里氏9.0級大地震,引發(fā)的海嘯導致福島核電站發(fā)生重大核事故.核電站中核燃料鈾或钚在中子的撞擊下,原子核發(fā)生分裂,產生鋇、氙、碘、銫、鍶等原子和一些粒子及射線,同時釋放大量的能量,這些能量可用于驅動汽輪機發(fā)電.
(1)從物質的變化上看,核變化與化學變化的相同點是
都產生了新的物質
都產生了新的物質
;從原子的變化上看,核變化與化學變化的不同點是
在核變化中原子本身發(fā)生了變化,而在化學變化中原子本身不變
在核變化中原子本身發(fā)生了變化,而在化學變化中原子本身不變

(2)如圖為元素周期表中钚元素的相關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B
AB

A.钚是金屬元素         B.钚原子核外有94個電子
C.钚元素的中子數(shù)94     D.钚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44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現(xiàn)有火柴、一張干燥的白紙、一個光潔干燥的小燒杯,澄清的石灰水.證明紙張里所含元素.
(一)提出問題:白紙燃燒就是跟氧氣反應,生成什么物質,白紙里含什么元素?
(二)假設與猜想:紙張中含碳、氫兩種元素.
(三)設計實驗:物質燃燒,有水生成,證明物質中含氫元素;有使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產生,證明物質中含有碳元素.
(四)實驗、分析與論證、結論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結論
(1)將白紙撕成條點燃后,將
冷而干燥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觀察內壁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
冷而干燥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觀察內壁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
燒杯內壁有水珠
燒杯內壁有水珠
可知紙張中一定含有H元素
可知紙張中一定含有H元素
(2)過一會兒,
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蕩,觀察石灰水的變化
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蕩,觀察石灰水的變化
石灰水變渾濁
石灰水變渾濁
可知紙張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可知紙張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五)反思與評價:水和二氧化碳中都含有氧元素,該實驗
不能
不能
(填“能”或“不能”)證明白紙中含有氧元素?理由是
由于可燃物是在氧氣中燃燒的
由于可燃物是在氧氣中燃燒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對元素或物質按一定標準分類是我們學習化學的任務之一.填空下列四組分類標準:
A類 B類 分類標準
元素分類 (1) C、O、N Fe、Cu、Ag
非金屬、金屬
非金屬、金屬
(2) C、H、Ca Fe、Zn、I
常量元素、微量元素
常量元素、微量元素
物質分類 (3) O2、Fe、Cu H2O、NaCl、CuO
單質、化合物
單質、化合物
(4) O2、H2O、KMnO4 空氣、牛奶、硬水
純凈物、混合物
純凈物、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用序號填空:下列物質中屬于混合物的是
E
E
,屬于純凈物的是
ABCD
ABCD
,屬于化合物的是
BC
BC
,屬于氧化物的是
B
B
,屬于單質的是
AD
AD
,屬于金屬的是
A
A

A.鋅(Zn)    B.冰(H2O)    C.硝酸(HNO3)   D.液氯(Cl2)    E.硬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根據(jù)表中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化學小組同學在課外讀物中看到:“通常CO2可作滅火劑,但有些物質(如Na)著火,不能用CO2熄滅.”他們決定探究CO2與Na反應的產物.
提出猜想:CO2與Na反應可能生成4種物質:C、CO、Na2O、Na2CO3
查閱資料:
①Na是非;顫姷慕饘,常溫下與O2、H2O等物質反應.
②堿性的Na2CO3溶液與中性的CaCl2溶液發(fā)生復分解反應.
③Na2O是白色固體,與H2O反應生成NaOH.
④向氯化鈀(PdCl2)溶液中通入CO,產生黑色沉淀.
實驗過程: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了如圖所示裝置(部分夾持儀器已略去)

(1)實驗記錄
序號 實驗操作 主要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和解釋
打開a,關閉b,由長頸漏斗注入稀鹽酸 A中產生大量氣泡
E中出現(xiàn)渾濁
E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O2+Ca(OH)2=CaCO3↓+H2O
CO2+Ca(OH)2=CaCO3↓+H2O
當E中出現(xiàn)渾濁時,打開b,關閉a,點燃酒精燈 D中Na劇烈燃燒,產生白煙內壁附著黑色、白色固體
G中產生黑色沉淀
反應產物一定有
C
C
CO
CO
取D中白色固體于試管中,加水溶解,再加入石灰水 產生白色沉淀 反應產物還有
Na2CO3
Na2CO3
(2)實驗反思
①實驗記錄②中,E中出現(xiàn)渾濁,再點燃酒精燈的目的
排盡裝置內空氣,防止鈉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
排盡裝置內空氣,防止鈉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

②若無裝置C,對實驗有影響的物質是
水(或H2O)
水(或H2O)

③檢驗第4種反應產物是否存在的實驗方案:取D中白色固體于試管中
加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氯化鈣溶液,充分反應后,向上層清液中滴加無色酚酞
加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氯化鈣溶液,充分反應后,向上層清液中滴加無色酚酞

(3)數(shù)據(jù)分析:若在實驗過程中至少需要8.8g二氧化碳參加反應,則最少需要含雜質20%的石灰石的質量是多少?(寫出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某學校的探究性學習小組發(fā)現(xiàn),銅綠[Cu2(OH)2CO3]受熱分解后,除生成CO2和水蒸氣外,試管中還有一些黑色粉末狀固體.他們通過實驗探究,分析黑色固體的組成,并驗證產生的氣體.請?zhí)羁眨?BR>(1)提出問題:黑色固體是什么?
(2)猜想與假設:黑色固體可能是:a.炭粉  b.氧化銅  c.
炭粉和氧化銅的混合物
炭粉和氧化銅的混合物

(3)查閱資料:炭粉和氧化銅均為黑色固體,其中炭粉不與稀酸反應,也不溶于稀酸,而氧化銅可與稀酸反應而溶解.
(4)設計實驗方案:
向試管中的黑色固體滴加足量的
HCl或H2SO4
HCl或H2SO4
(填化學式)溶液,充分反應后,觀察固體的溶解情況和所得溶液的顏色.
(5)現(xiàn)象與結論:
如果猜想a正確,則現(xiàn)象為
無明顯現(xiàn)象
無明顯現(xiàn)象
;若現(xiàn)象是
固體全部消失,溶液由無色變?yōu)樗{色
固體全部消失,溶液由無色變?yōu)樗{色
,則猜想b正確;假如現(xiàn)象為
固體部分消失,溶液由無色變?yōu)樗{色
固體部分消失,溶液由無色變?yōu)樗{色
,則猜想c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在戶外聚會時,化學老師點燃了一支自制的蠟燭,同學們發(fā)現(xiàn)這支蠟燭不易被風吹滅,原來在蠟燭的棉芯里藏了兩根相互纏繞的銀白色金屬絲.老師指出金屬絲的成分可能是Mg、Al、Fe中的一種或兩種.回校后,老師提供了Mg、Al、Fe三種已知金屬和MgSO4、Al2(SO43、FeSO4、CuSO4四種鹽溶液,以及未知金屬的樣品.指導同學們先進行了參照實驗,之后探究未知金屬的成分.
(1)三種已知金屬的參照實驗
試劑 Mg Al Fe
MgSO4溶液 有氣泡產生.
Al2(SO43溶液 有大量氣泡產生,一段時間后金屬表面有白色固體附著.
FeSO4溶液 有大量氣泡產生,一段時間后金屬表面有灰黑色固體附著. 試管底部有灰黑色固體析出.
CuSO4溶液 有大量氣泡產生,一段時間后金屬表面有紅色固體附著. 一段時間后金屬表面有紅色固體附著. 一段時間后金屬表面有紅色固體附著.
用“▲”標記的實驗有相同的現(xiàn)象,“▲”處應記錄的是
無明顯現(xiàn)象
無明顯現(xiàn)象
;表中的“灰黑色固體”的成分為
鐵粉
鐵粉
.Al與CuSO4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Al+3CuSO4═Al2(SO43+3Cu
2Al+3CuSO4═Al2(SO43+3Cu

(2)未知金屬成分的探究該小組同學將兩根未知金屬絲分開,如圖所示放入CuSO4溶液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記錄如下:
試劑 兩根未知金屬絲
CuSO4溶液 一根金屬絲上有大量氣泡產生,另一根金屬絲上沒有氣泡;一段時間后,兩根金屬絲表面都有紅色固體附著.
通過與參照實驗對比,可以獲得的結論是:兩種金屬絲的成分不同,有氣泡冒出的金屬絲成分是
Mg
Mg
.用老師提供的試劑再進行一個實驗,就能證明另外一種金屬絲的成分,則選用的試劑為
硫酸亞鐵溶液
硫酸亞鐵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圖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質實驗的微型一體化裝置圖,該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1)擠壓膠頭,滴入稀鹽酸.證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滿的方法是
將燃著的木條放在瓶口,若熄滅則已滿
將燃著的木條放在瓶口,若熄滅則已滿

(2)生成的二氧化碳在裝置內與1、2處的溶液反應,1處的反應現(xiàn)象是
石蕊試液變成紅色
石蕊試液變成紅色
,2處的反應現(xiàn)象是
溶液變渾濁
溶液變渾濁

(3)用橡膠塞塞緊微型集氣瓶口,再反復擠壓幾次膠頭.一段時間,氫氧化鈉溶液被吸進了微型氣體實驗器和微型集氣瓶中.這是由于
2NaOH+CO2═Na2CO3+H2O
2NaOH+CO2═Na2CO3+H2O
(寫化學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2013?百色一模)K2CO3和KNO3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線如下.
溫度/℃ 20 30 50 60 80
溶解度/g K2CO3 110 114 121 126 139
KNO3 31.6 45.8 85.5 110 169
(1)圖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線的是
(填“甲”或“乙”).
(2)M點的含義是
t1℃時,甲和乙溶解度相等
t1℃時,甲和乙溶解度相等

(3)30℃時,向114g K2CO3固體中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
飽和
飽和
(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升溫至40℃,該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不變
不變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