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請按照要求寫出下列化學方程式,并回答問題。
(1)木炭的不完全燃燒______,該反應屬于____(選填“放熱”或“吸熱”)反應。
(2)碳酸氫銨受熱分解______,產(chǎn)生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可以用______試紙檢驗。
(3)銅絲放入硝酸銀溶液中______,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是_____。
(4)鋁具有“自我保護”的化學原理是_____。
(5)利用熟石灰與硫酸銨混合研磨檢驗銨態(tài)氮肥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瘜W小組在利用硫酸和氫氧化鈉溶液探究酸堿中和反應時,利用數(shù)字化傳感器測得燒杯中溶液pH的變化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中c點所示溶液呈堿性
B.圖中a點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質(zhì)是Na2SO4和H2SO4
C.該實驗是將氫氧化鈉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燒杯中
D.由a點到c點的pH變化過程證明酸和堿發(fā)生了中和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小雯做了一個名為“覆水可收”的興趣實驗。她將蠟燭粘在盤子的底部,向盤子中加入適量氫氧化鈉溶液,點燃蠟燭后,將玻璃杯倒扣在盤子中(如圖所示)。玻璃杯倒扣在盤子中后,相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A.一段時間后,蠟燭熄滅
B.一段時間后,玻璃杯內(nèi)液面上升
C.液面高度不再改變時,玻璃杯內(nèi)液面上方氣體壓強不再變化
D.液面高度不再改變時,玻璃杯內(nèi)液面上方氣體只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CH4+2O22H2O + CO2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表示甲烷與氧氣在點燃條件下反應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反應前和反應后的分子數(shù)目不變
C.參加反應的甲烷與氧氣的質(zhì)量比為1:4
D.參加反應的氧氣與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個數(shù)比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硫酸銅是一種應用極其廣泛的化工原料,易溶于水而不易溶于酒精;銅離子完全沉淀的pH是5左右,鐵離子完全沉淀的pH是2左右.以下是某工廠用含鐵廢銅為原料生產(chǎn)膽礬(CuSO4·5H2O)和副產(chǎn)物石膏(CaSO4·2H2O)的生產(chǎn)流程示意圖:
膽礬和石膏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g/100g水)如表。
溫度(℃) | 20 | 40 | 60 | 80 | 100 |
石膏 | 0.32 | 0.26 | 0.15 | 0.11 | 0.07 |
膽礬 | 32 | 44.6 | 61.8 | 83.8 | 114 |
請回答下列問題:
(1)紅褐色濾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
(2)石灰漿調(diào)pH大約要調(diào)節(jié)到__________
A. 2 B. 5 C. 7 D.10
(3)含鐵的廢銅和稀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I最后溫度應該控制在___________℃左右;
(5)從溶液中分離出硫酸銅晶體的操作Ⅱ應為蒸發(fā)濃縮、__________、過濾、洗滌、干燥;晶體用無水乙醇作洗滌液而不用蒸餾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鎂條在空氣中久置表面會變黑。某小組同學設計并進行實驗,探究鎂條變黑的條件。
【查閱資料】常溫下,亞硫酸鈉(Na2SO3)可與O2發(fā)生化合反應。
【猜想與假設】常溫下,鎂條變黑可能與O2、CO2、水蒸氣有關。
【進行實驗】通過控制與鎂條接觸的物質(zhì),利用右圖裝置(鎂條長度為3cm,試管容積為20mL),分別進行下列5個實驗,并持續(xù)觀察20天。
編號 | 主要實驗操作 | 實驗現(xiàn)象 |
1 | 先充滿用NaOH濃溶液洗滌過的空氣 再加入2mL濃硫酸 | 鎂條始終無明顯變化 |
2 | 加入2mL NaOH濃溶液 | 鎂條始終無明顯變化 |
3 | 先加入2mL濃硫酸 再通入約4mL CO2 | 鎂條始終無明顯變化 |
4 | 先加入4mL飽和Na2SO3溶液 再充滿CO2 | 鎂條始終無明顯變化 |
5 | 先加入2mL蒸餾水 再通入約4mL CO2 | 鎂條第3天開始變黑 至第20天全部變黑 |
【解釋與結(jié)論】
(1)實驗1和2中,NaOH濃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2)實驗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實驗3中,試管內(nèi)的氣體主要含有CO2、__________。
(4)得出“鎂條變黑一定與CO2有關”結(jié)論,依據(jù)的兩個實驗是___________(填編號)。
(5)由上述實驗可推知,鎂條變黑的條件是___________。
【反思與評價】
(6)在猜想與假設時,同學們認為鎂條變黑與N2無關,其理由是__________。
(7)欲進一步證明鎂條表面的黑色物質(zhì)中含有碳酸鹽,所需要的試劑是__________。
【定量分析】小陸同學取了實驗室存放較久的1克鎂條和20克稀硫酸(足量)放入一支質(zhì)量為30克的試管中,看到產(chǎn)生較多氣泡,等沒有氣泡后精確稱量,得到試管和內(nèi)容物總質(zhì)量為50.92克,小陸同學認為此反應產(chǎn)生的全部為氫氣。試幫小陸同學計算這1 克鎂條中還含有多少鎂?
__________
同學們經(jīng)過討論一致認為在操作和稱量準確的情況下,實際含有的鎂要小于計算結(jié)果。請你分析可以有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jù)如圖儀器或裝置回答問題:
(1)寫出儀器名稱:①____。
(2)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發(fā)生裝置可選擇上圖中的____(填標號)進行組裝,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硫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藍紫色火焰,其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
(3)實驗室可將②⑦⑩連接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驗滿方法是____。生活中,人們在呼吸面具中利用過氧化鈉(Na2O2)與二氧化碳反應作為氧氣的來源,另還生成一種鹽,其中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____。本大題上述化學反應沒有涉及到的基本反應類型為____。
(4)已知反應:2NH3+3CuO3Cu+N2+3H2O;N2+3MgMg3N2;其中氮化鎂(Mg3N2)易跟水反應,F(xiàn)實驗室利用下列裝置制取少量純凈的氮化鎂,試回答下列問題:
①在裝置D中實驗室利用固體氯化銨和氫氧化鈣共熱制取氨氣,寫出該復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
②若各組儀器只能用一次,則各儀器的接口順序是: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i;
(5)化學活動周中,各競賽小組設計出了各種有趣的噴泉。
①競賽I組和競賽Ⅱ組查閱資料得知:NH3極易溶于水,1體積水中約可以溶解700體積的NH3,分別設計了圖l和圖2實驗裝置。競賽I組操作如下:在干燥的燒瓶內(nèi)收集滿純凈干燥的氨氣,塞緊帶有玻璃管和膠頭滴管(預先吸滿水)的膠塞,____,打開止水夾,形成了噴泉。競賽Ⅱ組在干燥的燒瓶內(nèi)收集滿純凈干燥的氨氣后,其引發(fā)噴泉的方法是:打開止水夾,用熱毛巾捂住圓底燒瓶。
②競賽Ⅲ組也在干燥的燒瓶內(nèi)收集滿純凈干燥的氨氣后,設計了圖3實驗(見圖3),引發(fā)了噴泉,玻璃套管中的固體是____(填序號)。
A 氫氧化鈣 B 氯化鈉 C 活性炭 D 氧化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1)化學用語是我們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重要語言工具,F(xiàn)有H、C、O、N、Na五種常見的元素,請選用其中的元素寫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質(zhì)各一種(用化學式表示):
①最簡單的有機物 ; ②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 ;
③人體中含量最多的物質(zhì)是 ; ④爐具清潔劑中的堿 。
(2)如圖是某品牌電飯煲的示意圖。
①所標物質(zhì)中,屬于合金的是__________(填一種即可);
②電飯煲的外蓋是塑料做的,制作時該用_______塑料(填 “熱塑性”或“熱固性”)。
③鋁有很好的抗腐蝕性,其原因是(用化學方程式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把煮好米飯的蓋子打開,從內(nèi)蓋上淌下來的的水是 (填“硬水”或“軟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向一定量的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不斷加入NaOH溶液,下列圖像橫坐標表示加入NaOH溶液的質(zhì)量,縱坐標表示反應的有關量的變化情況,其中正確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a、b、c三種固體物質(zhì)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a物質(zhì)的溶解度大于b物質(zhì)的溶解度
B.t1℃時,a、c兩物質(zhì)的溶解度相等
C.t2℃時,30ga物質(zhì)加入到50g水中得到80g溶液
D.t2℃時,c兩物質(zhì)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時有晶體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