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73055  173063  173069  173073  173079  173081  173085  173091  173093  173099  173105  173109  173111  173115  173121  173123  173129  173133  173135  173139  173141  173145  173147  173149  173150  173151  173153  173154  173155  173157  173159  173163  173165  173169  173171  173175  173181  173183  173189  173193  173195  173199  173205  173211  173213  173219  173223  173225  173231  173235  173241  173249  211419 

科目: 來源:人教版2018屆九年級上冊化學:第3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 單元測試 題型:填空題

試用“分子”“原子”或“元素”回答:

(1)酒精易揮發(fā),這表明酒精________在作擴散運動,由液態(tài)變成氣態(tài),表明酒精________間的距離變大了。

(2)氧________保持著氧氣的化學性質;鐵________保持鐵的化學性質。

(3)下圖是某個化學反應的微觀模擬示意圖。

據圖比較分析,化學反應前后________的種類和數目不變,________的種類改變。

分子分子分子原子原子分子 【解析】 (1)酒精易揮發(fā),這表明酒精分子在作擴散運動,由液態(tài)變成氣態(tài),表明酒精分子間的距離變大了; (2)氧氣是由氧分子構成,所以保持著氧氣的化學性質的微粒是氧分子;鐵是由鐵原子構成的,所以保持鐵單質的化學性質的是鐵原子; (3)根據化學反應的微觀模擬示意圖可知,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分子的種類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人教版2018屆九年級上冊化學:第3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 單元測試 題型:填空題

請解釋下列變化:

(1)圖一中從微觀角度你獲得的一條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二所示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該反應的微觀過程是①氫分子和氧分子分裂為氫原子和氧原子,則②表示________________。

分子在不斷運動(分子間有間隔或分子很小)氫氣+氧氣水氫原子和氧原子結合成水分子(或每兩個氫原子與一個氧原子結合成一個水分子) 【解析】 (1)該圖示反應的是物質的溶解過程,可以體現的微觀信息主要有分子的運動,分子之間有間隔,分子很小等;(2)氫氣燃燒生成水,其文字表達式為:氫氣+氧氣水;結合圖示可知②表示的是原子的重新組合成新分子的過程,即:氫原子和氧原子結合成水分子(或每兩個氫原子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人教版2018屆九年級上冊化學:第3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 單元測試 題型:填空題

下圖是構成純凈物的粒子間的關系圖。請在A、B處填入物質的化學符號,C、D處填入粒子名稱(填“分子”“原子”或“離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2或H2ONaCl分子離子 【解析】 根據分子可分解為原子,原子可結合為分子,則C為分子;原子得失電子后變?yōu)殡x子,則D為離子;鐵和氧氣屬于單質,則A和B屬于化合物;鐵屬于金屬單質,是由鐵原子直接構成;氧氣屬于氣態(tài)非金屬單質,是由氧分子構成的;由構成物質的粒子間的關系圖,A是由分子構成的,如水、二氧化碳等是由分子構成的,水的化學式為:H2O(合理即可),B是由離子構成的,如氯化鈉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人教版2018屆九年級上冊化學:第3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 單元測試 題型:簡答題

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艱辛的努力,終于提出了現代元素周期表的雛形。下表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示意圖,請利用下表回答相關問題。

(1)一個水分子共有________個質子,________個原子核。

(2)我發(fā)現如下規(guī)律:

①化學反應中,第Ⅰ縱行的元素比較容易________電子(除H外);第Ⅵ縱行的元素比較容易________電子,都通常達到8個電子的穩(wěn)定結構?梢娫氐幕瘜W性質主要決定于原子的________數。

②從原子結構方面看:同一橫行的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________數;同一縱行的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________數。

③核電荷數為19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層上的電子數為________。

103失去得到最外層電子電子層最外層電子1 【解析】 (1)標在元素符號右下角的數字表示一個分子中所含原子的個數;一個水分子共有3個原子,且一個原子只有一個原子核,所以一個水分子含有3個原子核,又因一個水分子(H2O)中有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所以一個水分子中含有(2×1)+(1×8)=10個質子;(2)①原子中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少于4個時,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電子;當原子最外層電子數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人教版2018屆九年級上冊化學:第3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 單元測試 題型:簡答題

(題文)如圖是水發(fā)生變化的微觀結構模型。

(1)甲、乙兩變化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__________;從微觀結構分析,該變化的特點是__________。

(2)甲、乙兩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____________;從微觀結構分析,該變化后物質的化學性質________(填“發(fā)生了”或“未發(fā)生”)改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分子沒有變化,分子間隔變大甲發(fā)生了分子的種類發(fā)生了變化 【解析】 (1)從水發(fā)生變化的微觀結構模型可以看出,乙中水分子沒有改變,改變的是分子間的間隔,發(fā)生的是物理變化;(2)從水發(fā)生變化的微觀結構模型可以看出,甲中水分子變成了氫分子和氧分子,分子的種類發(fā)生了變化,屬于化學變化,化學變化中分子的種類發(fā)生了改變,故物質的化學性質也發(fā)生了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人教版2018屆九年級上冊化學:第3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 單元測試 題型:簡答題

在化學晚會上,小林同學表演了一個化學小魔術“空瓶生煙”(如圖Ⅰ所示),A瓶中充滿氯化氫氣體,B瓶中充滿氨氣,抽開毛玻璃片,瓶中充滿濃濃的白煙。請你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若用“”表示氫原子,用“”表示氮原子,用“”表示氯原子,上述反應過程可用圖Ⅱ表示為:

①該變化的文字表達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氨氣和氯化氫氣體的化學性質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③該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_。

(2)如果兩個瓶子是質地較軟的塑料瓶,我們將會觀察到塑料瓶變癟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

氨氣+氯化氫→氯化銨不同氫原子、氮原子和氯原子由于反應物為氣體,生成物為固體,使瓶內氣體體積減小,壓強變小,使瓶變癟 【解析】 根據圖示結合已有的物質的性質進行分析解答即可,氯化氫能與氨氣反應生成氯化銨固體,據此解答。 (1)①氯化氫能與氨氣反應生成氯化銨固體,故文字表達式為:氨氣+氯化氫→氯化銨;②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是保持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分子種類不同,則構成物質的化學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人教版2018屆九年級上冊化學:第3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 單元測試 題型:實驗題

已知一個氨氣(NH3)分子的質量小于一個氯化氫(HCl)分子的質量,且分子運動速率和其質量成反比。已知氨氣和氯化氫極易溶于水,又知氨氣與氯化氫相遇發(fā)生如下化學反應:氨氣+氯化氫→氯化銨(白色固體)。A中充滿HCl氣體,B中充滿NH3氣體,當反應發(fā)生時會看到有大量白煙生成。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若要在該裝置中產生白煙現象,應怎樣操作?_________白煙首先產生在________(填“A”或“B”)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這種白煙是氨氣和氯化氫氣體化合生成的微小的氯化銨晶體。從這個實驗你能獲得的信息是(任寫一點):_______________。

(2)若要在B瓶中產生噴泉現象,應怎樣操作?______________。

關閉止水夾b,打開a和c A 氨氣分子運動速率快,故在A瓶首先產生白煙 相對分子質量大的分子運動慢 關閉所有的止水夾,擠出滴管中的水,氨氣會溶于水,B瓶中的氣壓會很小,這時打開止水夾a和b,在B瓶中就會形成噴泉。 【解析】 (1)若要在該裝置中產生白煙現象,就要讓兩種分子接觸,那么,就要關閉止水夾b,打開a和c;由題意知,氨氣的相對分子質量小于氯化氫的相對分子質量,根據分子運動速率和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人教版)九年級上 化學第一單元課題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課時練 題型:單選題

在“對蠟燭及其燃燒探究實驗”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 燃燒中蠟燭融化 B. 產物CO2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C. 產物水蒸氣凝結成小水珠 D. 蠟燭浮在水面上

B 【解析】 A. 燃燒中蠟燭融化 , C. 產物水蒸氣凝結成小水珠 , D. 蠟燭浮在水面上,狀態(tài)或形態(tài)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物質,均屬于物理變化。B. 產物CO2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點睛∶本題主要考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人教版)九年級上 化學第一單元課題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課時練 題型:單選題

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蠟燭火焰中約1~2 s后取出,能觀察到火柴梗(  )

A. 均勻地變黑 B. 與外焰接觸部分被燒黑

C. 與內焰接觸部分被燒黑 D. 與焰心接觸部分被燒黑

B 【解析】 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蠟燭火焰中約1~2s后取出,能觀察到火柴梗與外焰接觸部分被燒黑,這是因為外焰的溫度最高,焰心的溫度最低。故選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人教版)九年級上 化學第一單元課題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課時練 題型:單選題

有關蠟燭燃燒時的現象描述正確的是(  )

A. 蠟燭燃燒時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B. 蠟燭燃燒放出熱量、發(fā)出黃色火焰

C. 在蠟燭火焰上方所罩的干而冷的燒杯內壁有白煙

D. 蠟燭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B 【解析】 A、蠟燭燃燒時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不是反應現象而是生成物,故A錯誤; B、蠟燭燃燒放出熱量且發(fā)出黃色火焰能通過感官器官感覺到,故B正確; C、因為蠟燭燃燒生成水,在蠟燭火焰上方所罩的干冷燒杯內璧有水霧產生,故C錯誤; D、因為在沒驗證前我們不知道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應說蠟燭燃燒生成的氣體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故D錯誤; 故選B.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