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 8%Na2CO3溶液 | 8%NaHCO3溶液 |
pH | 10.6 | 8.0 |
溶解度 | 10℃ | 20℃ | 30℃ | 40℃ |
Na2CO3 | 12.5g | 21.5g | 39.7g | 49.0g |
NaHCO3 | 8.1g | 9.6g | 11.1g | 12.7g |
分析 【探究一】
根據(jù)表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斷相關方面的問題;
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生成碳酸鈉、水和二氧化碳;
【探究二】
氫氧化鈉溶液能夠吸收二氧化碳;
堿石灰能夠吸收水蒸氣和二氧化碳;
根據(jù)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和提供的數(shù)據(jù)可以進行相關方面的計算.
解答 解:【探究一】
(1)現(xiàn)有20℃時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8%的Na2CO3和NaHCO3溶液酸堿性:取樣于試管中,分別滴加紫色石蕊試液,均顯藍色;
酸堿度:NaHCO3溶液<Na2CO3溶液.
故填:藍;<.
(2)穩(wěn)定性:按圖1,實驗中可觀察乙燒杯中的石灰水變渾濁,對應試管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HCO3△_Na2CO3+H2O+CO2↑.
故填:乙;2NaHCO3△_Na2CO3+H2O+CO2↑.
結論:在受熱條件下,碳酸鈉比碳酸氫鈉穩(wěn)定性強.
故填:強.
(3)分別取Xg兩種固體粉末加入20℃,10g水中充分溶解,通過觀察溶解現(xiàn)象來區(qū)分,X可以是下列的A,因為2g碳酸鈉能夠完全溶解,而碳酸氫鈉不能完全溶解.
故填:A.
【問題討論】
(4)實驗結束時,應先將甲、乙燒杯移開.
故填:B.
(5)經(jīng)對裝置設計討論后一致認為可以得到上述結論,理由是:碳酸氫鈉的受熱溫度低于碳酸鈉的受熱溫度.
故填:碳酸氫鈉的受熱溫度低于碳酸鈉的受熱溫度.
【探究二】
(6)實驗前先通一段時間的空氣的目的是把裝置中的二氧化碳排盡.
故填:把裝置中的二氧化碳排盡.
(7)A的作用是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若沒有裝置E,空氣中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會進入D中,導致測定的二氧化碳質量偏大,從而導致NaHCO3的質量分數(shù)測定結果會偏大.
故填: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偏大.
(8)停止加熱后,仍繼續(xù)通入空氣一段時間,目的是把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完全排入D中.
故填:把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完全排入D中.
(9)設碳酸氫鈉的質量為x,
反應生成二氧化碳質量為:124.4g-122.2g=2.2g,
2NaHCO3△_Na2CO3+H2O+CO2↑,
168 44
x 2.2g
168x=442.2g
x=8.4g,
該樣品中NaHCO3的質量分數(shù)為:8.4g10g×100%=84%,
答:該樣品中NaHCO3的質量分數(shù)為84%.
(10)向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氣體可以生成NaHCO3,該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Na2CO3+CO2+H2O=2NaHCO3.
故填:Na2CO3+CO2+H2O=2NaHCO3.
答案:
【探究一】
(1)藍;<;
(2)乙;2NaHCO3△_Na2CO3+H2O+CO2↑;強;
(3)A;
(4)B;
(5)碳酸氫鈉的受熱溫度低于碳酸鈉的受熱溫度;
(6)把裝置中的二氧化碳排盡;
(7)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偏大;
(8)把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完全排入D中;
(9)84%.
(10)Na2CO3+CO2+H2O=2NaHCO3;
點評 合理設計實驗,科學地進行實驗、分析實驗,是得出正確實驗結論的前提,因此要學會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實驗,為學好化學知識奠定基礎.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量筒--用于液體藥品反應 | B. | 試管--用于少量試劑反應容器 | ||
C. | 膠頭滴管--用于滴加少量液體 | D. | 集氣瓶--用于收集和儲存少量氣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空氣的主要成分是氧氣,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氧氣 | |
B. | 空氣由氧氣和氮氣組成,其中氧氣的質量約占空氣質量的15 | |
C. | 從空氣中分離出的氮氣化學性質不活潑,可作食品保鮮的保護氣 | |
D. | 空氣質量報告中所列的空氣質量級別數(shù)目越大,空氣質量越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使用清潔能源代替煤和石油產品 | |
B. | 鼓勵購買汽車作交通工具 | |
C. | 開發(fā)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減少使用化石燃料燃燒 | |
D. | 使用催化凈化裝置,減少汽車尾氣的污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