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10.6 g | B. | 9 g | C. | 8.4 g | D. | 4.2 g |
分析 利用極限法,假設(shè)固體全是碳酸鈉或碳酸氫鈉,根據(jù)二氧化碳的質(zhì)量求出碳酸鈉或碳酸氫鈉的質(zhì)量,則該固體混合物的質(zhì)量介于二者之間.
解答 解:假設(shè)固體全是碳酸鈉,設(shè)碳酸鈉的質(zhì)量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4.4g
$\frac{106}{44}=\frac{x}{4.4g}$
x=10.6g
假設(shè)固體全是碳酸氫鈉,設(shè)碳酸氫鈉的質(zhì)量為y
NaHCO3+HCl=NaCl+H2O+CO2↑
84 44
y 4.4g
$\frac{84}{44}=\frac{y}{4.4g}$
y=8.4g
故該固體混合物的質(zhì)量介于二者之間.
故選B.
點評 采用假設(shè)法解決此題是解題關(guān)鍵.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散熱的速度加快 | B. | 增大木柴與空氣的接觸面積 | ||
C. | 木柴的著火點降低 | D. | 提高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研究的是化學變化前后物質(zhì)總質(zhì)量的變化而不是物理變化 | |
B. | 從宏觀上看參與反應的所有反應物的總質(zhì)量等于生成物的總質(zhì)量 | |
C. | 從微觀上看原子的種類、數(shù)目、質(zhì)量都保持不變 | |
D. | 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質(zhì)量、分子的數(shù)目可能會改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物質(zhì) | X | Y | Z | Q |
反應前質(zhì)量(g) | 20 | 2 | 1 | 37 |
反應后質(zhì)量(g) | 未測 | 32 | 1 | 12 |
A. | 物質(zhì)Z一定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 B. | 反應后物質(zhì)X的質(zhì)量為15g | ||
C. | 反應中Y、Q的質(zhì)量比為6:5 | D. | 物質(zhì)Y一定是化合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兩種反應物均為化合物 | B. | 該反應屬于分解反應 | ||
C. | 分子在化學反應中可以再分 | D. | 分子在化學反應中不可再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Mg2+:鎂的化合價 | |
B. | $\stackrel{+2}{CaO}$:鈣離子帶兩個單位正電荷 | |
C. | 2H:元素個數(shù) | |
D. | CO2:一個二氧化碳分子中氧原子個數(sh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分離CaSO4和CaCl2固體:取樣,加足量水溶解,過濾 | |
B. | 制備Fe(OH)3:將Fe2(SO4)3溶液和適量的Ba(OH)2溶液混合,過濾 | |
C. | 除去CO2中的HCl氣體和水蒸氣:將混合氣體依次通過NaOH溶液、濃硫酸 | |
D. | 鑒別稀鹽酸、NaOH和NaCl三種溶液:取樣,分別滴入酚酞溶液后再相互混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