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下列常見的現象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
A、食物腐爛B、光合作用
C、干冰升華D、木柴燃燒
考點: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判別
專題:物質的變化與性質
分析: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qū)別是否有新物質生成;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解:A、食物腐爛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B、光合作用過程中有新物質氧氣等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C、干冰升華過程中只是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D、木柴燃燒過程中有新物質二氧化碳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解答時要分析變化過程中是否有新物質生成,若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若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A、B兩種化合物都是由元素R和氧元素組成的,A化合物中含R元素50%,B化合物中含R元素為40%,若A化合物的化學式為RO2,則B化合物的化學式是:①R2O②R2O3③RO3中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氧氣是由氧分子構成的,每個氧分子又是由兩個氧原子構成的.已知每個氧原子的質量是2.654×10-26kg,則1kg氧氣中含有
 
個氧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請用化學用語表示:
(1)地殼內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
 
; 
(2)氧化鐵
 

(3)2個氮原子
 
;
(4)2個氫氧根根離子
 
; 
(5)氧化鎂中鎂元素的化合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向被鹽酸酸化的CuCl2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過量,下列圖象正確的是(  )(橫坐標表示加入NaOH的質量,縱坐標表示生成沉淀的質量)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用量筒量取液體時,仰視讀數
B、過濾時,液面始終底于濾紙邊緣
C、稀釋濃硫酸時,將水注入酸中
D、加熱完畢,用嘴吹滅酒精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氧氣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氧氣能支持燃燒,可作燃料
B、硫在氧氣中燃燒產生明亮的藍紫色的火焰
C、磷在氧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的煙霧
D、帶火星的木條一定能在含有氧氣的集氣瓶中復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這四位同學描述的可能是下面的同一個化學符號( 。
A、HClO
B、O3
C、NO2
D、H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共場所安放的“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兩類垃圾箱,其中可以回收的垃圾,如:廢棄的舊銅絲、廢鋼鐵、鋁制易拉罐等,根據物質的分類它們屬于(  )
A、有毒的B、單質
C、氧化物D、金屬或合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