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實驗室藥品取用規(guī)則.
(1)不能用手接觸藥品,
(2)不要把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藥品的氣味,
(3)不得嘗任何藥品的味道.
(4)注意節(jié)約藥品.應該嚴格按照實驗規(guī)定的用量取用藥品.如果沒有說明用量,一般應該按最少量,液體1~2mL.固體只需蓋滿試管底部.

分析 根據(jù)實驗室藥品取用的“三不”原則、實驗室藥品取用的用量原則,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實驗室里所用的藥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蝕性或有毒的.在使用藥品時為保證安全,要做到“三不”即:不能用手接觸藥品;不能把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藥品的氣味;不能嘗任何藥品的味道.
為節(jié)約藥品,根據(jù)實驗室藥品取用規(guī)則:取用化學藥品時,如果沒有說明用量,一般應按最少量(1~2mL)取用液體,固體只需蓋滿試管底部
故答案為:(1)接觸藥品;(2)鼻孔;(3)嘗;(4)1~2mL;蓋滿.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了解實驗室藥品取用的“三不”原則、實驗室藥品取用的用量原則即可正確解答本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化學課外活動小組的幾位同學到實驗室做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氫氣的實驗(用鋅粒和酸),結果沒有收集到氣體,經(jīng)過討論,他們做出如下猜想:
①反應裝置的氣密性不好;
②加錯了藥品,加入的不是稀硫酸或稀鹽酸;
③加入的酸的濃度太;
④加入的是濃硫酸;⑤誤將銅片當鋅片.
(1)一位同學設計如下實驗來驗證原因②的可能性:取原試管中的液體少量分別放入兩個試管中,再分別滴加氯化鋇溶液和硝酸銀溶液.這位同學得出的結論是“加入的酸沒有問題”.請你對該結論進行評價:不正確;滴加氯化鋇溶液和硝酸銀溶液,只能證明加入的物質中含有硫酸根離子或是氯離子,不能證明加入的物質是否是酸.
(2)另一同學設計下列實驗來驗證原因③的可能性:在原試管中逐漸加入濃硫酸或濃鹽酸,加到一定程度,觀察到有氣泡產(chǎn)生.于是得出結論“原試管中的酸的濃度太小”.你對此結論的評價是:不正確;在原試管中逐漸加入濃硫酸或濃鹽酸,加到一定程度,觀察到有氣泡產(chǎn)生,只能說明是加入的酸被原試管中的液體稀釋,不能說明一定加入的是稀酸.
(3)請設計簡單的實驗來驗證或否定①④⑤的猜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
A.   
量取液體
B. 
熄滅酒精燈
C.   
甲烷驗純
D.
稀釋濃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5.下列生活或生產(chǎn)中的事實說明空氣中含有哪種成分
(1)空氣是制氮肥的重要原料氮氣
(2)空氣可以支持燃燒氧氣
(3)澄清的石灰水敞口放置于空氣中一段時間后會變渾濁二氧化碳
(4)酥脆的餅干放置于空氣中一段時間后會變軟水蒸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2.如圖1為實驗室用于探究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shù)的常用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該裝置所用三種主要儀器的名稱.
(2)該實驗的主要現(xiàn)象是什么?
(3)在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時,紅磷是否能用木炭或硫代替?為什么?
(4)某同學在做該實驗時,所測得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小于$\frac{1}{5}$,那么可能的原因有哪些?裝置漏氣,紅磷不足,沒有冷卻至室溫就打開止水夾(至少寫三條)
(5)該實驗后來瓶中剩余氣體主要為氮氣,請推測氮氣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各一條.
(6)某同學對實驗進行反思后,提出了改進方法(如圖2所示),你認為改進后的優(yōu)點是更環(huán)保,結果更準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2.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裝置圖中標有a、b符號的儀器名稱:a試管,b集氣瓶.
(2)實驗室用雙氧水制取氧氣時,可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B;用氯酸鉀制取氧氣時可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A;可選用C或D裝置收集氧氣(寫裝置代號).
(3)固體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如下:2Na2O2+2H2O=4NaOH+O2↑.若通過此反應制取氧氣,可選用B裝置作氣體發(fā)生裝置(寫裝置代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A、B、C三種物質各15克,它們化合時,只能生成30克新物質D,若增加10克A,則反應停止后,原反應物中只余C,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第一次反應停止后,B剩余9克B.第二次反應后,D的質量為50克
C.反應中A和B的質量比是3:2D.反應中A和C的質量比無法計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類推是科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現(xiàn)有以下類推結果,其中正確的是(  )
A.酸能與堿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則能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的物質一定是堿
B.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則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堿溶液PH>7,則PH>7的溶液一定是堿溶液
D.點燃H2和O2的混合氣體可能發(fā)生爆炸,則點燃CH4與O2的混合氣體也可能爆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4.某化學學習小組的同學在實驗室進行“酸、堿的化學性質”的實驗活動.

實驗活動1:取兩個生銹的鐵釘放入A、B兩支試管中,然后加入約2mL稀鹽酸,觀察現(xiàn)象.當觀察到鐵釘表面的銹去掉變得光亮時,將A試管中的鐵釘取出,洗凈,繼續(xù)觀察另一支試管B中的現(xiàn)象,B試管中會繼續(xù)產(chǎn)生新現(xiàn)象的原因是(用化學方程式解釋)(1)Fe+2HCl=FeCl2+H2↑.
實驗活動2:取A試管過濾后的濾液,向其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開始無明顯現(xiàn)象,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溶液中出現(xiàn)了紅褐色沉淀.同學們對此時的A試管再次進行過濾,得到濾液M.
【提出問題】濾液M中含有的溶質是什么?
【猜想與假設】小冰的猜想:NaCl、HCl
小城的猜想:NaCl
小棒的猜想:NaCl、FeCl3
同學們認為小冰的猜想不合理,原因是(2)如果濾液中含有稀鹽酸,則不可能產(chǎn)生紅褐色沉淀;
【實驗與交流】小麗觀察到濾液M的顏色為無色,認為一定不能含有FeCl3,故小棒的猜想是錯誤的,小城的猜想是正確的,請你評價小麗的說法,并說明理由(3)小麗的說法不正確,這是因為如果濾液是無色的,則說明濾液中不含有氯化鐵,但是無法確定是否含有氫氧化鈉;
當向A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過程中,紅 褐色沉淀剛開始出現(xiàn)時,溶液中含有的離子是(4)Fe3+、Na+、Cl-(填離子符號).
【總結與歸納】通過實驗活動1可知,給某些金屬制品除銹可采用的方法及注意事項分別是(5)用酸浸泡;不能長時間將金屬制品浸泡在酸中,通過上述兩個實驗活動可體現(xiàn)出酸的部分化學性質,即酸能和某些(6)金屬、金屬氧化物、堿反應(填物質類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