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是X、Y兩種固體物質(zhì)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將20的飽和溶液X降溫到10,溶液X仍然是飽和溶液

B.a(chǎn)點表示30時,X的溶解度為60g

C.b點表示20時X、Y的溶解度相等

D.同質(zhì)量的X、Y飽和溶液從30降到10時,析出的Y多于X

【答案】D

【解析】X的溶解度隨溫度降低而減小,因此,將20的飽和溶液X降溫到10,會析出晶體,所得溶液X仍然是飽和溶液,A正確;觀察曲線可以看出,a點表示30時,X的溶解度為60g,B正確;b點是兩曲線的交點,表示20時X、Y的溶解度相等,C正確;由于X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比Y的大,因此,同質(zhì)量的X、Y飽和溶液從30降到10時,析出的Y少于析出的X,D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濃硝酸和鋅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為Zn+4HNO3═Zn(NO3)2+2H2O+2X↑,則X

A. NH3 B. H2 C. NO D. N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金屬資源屬于不可再生資源.某同學用同規(guī)格且光亮潔凈無銹的鐵釘進行了如下圖所示實驗.

(1)一段時間后,鐵釘表面生銹的是________(填“甲”“乙”或“丙”);由此可知,鐵制品生銹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

(2)實驗丙中為什么要用“剛煮沸并迅速冷卻的蒸餾水”?________________.

(3)為了防止鐵制品的進一步銹蝕,應(yīng)將鐵銹立即清除,可用稀鹽酸除銹(鐵銹的主要成分為Fe2O3),其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反應(yīng)前后肯定沒有變化的是

①原子數(shù)目;②分子數(shù)目;③元素種類;④物質(zhì)種類;⑤原子種類;⑥物質(zhì)的總質(zhì)量.

A.①④⑥ B.①③⑤⑥ C.①②⑥ D.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有①液氧;②二氧化硫; ③碘酒;④鎂帶.從中選擇適當?shù)奈镔|(zhì)用序號填空(每空只填一個序號):

(1)屬于混合物的是 ;

(2)屬于氧化物的是

(3)屬于金屬單質(zhì)的是 ;

(4)含有氧分子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海洋是巨大的資源寶庫,從海洋中可提取許多重要物質(zhì).請你參與下列問題的討論:

(1)關(guān)于曬鹽原理的說法正確的是(

A利用陽光和風力,使氯化鈉蒸發(fā)出來

B利用陽光和風力,使水分蒸發(fā),析出鹽

C降低溫度使氯化鈉析出

D日光照曬后,氯化鈉的溶解度變小

(2)曬鹽后得到的母液(又稱鹵水)中含有氯化鎂(MgCl2)、硫酸鎂(MgSO4)和氯化鉀(KCl)等物質(zhì),參照圖各物質(zhì)的溶解度曲線,從鹵水中提取氯化鉀晶體采用下列方法:

將鹵水加熱到60以上,蒸發(fā)水分就會逐漸析出________(填名稱)晶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的晶體過濾后,得到濾液,把濾液降溫到30以下,又析出氯化鉀晶體和氯化鎂晶體,然后用少量的________(填“熱水”或“冷水”)洗滌兩晶體的混合物,就可以得到較純的氯化鉀晶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符號只有微觀意義的是

A.O3 B.H C.2Na D.N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guān)于O2、CO2、SO2三種物質(zhì)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都含有氧分子

B.都是含氧化合物

C.氧元素的化合價相同

D.都含有氧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何將粗鹽中的難溶性雜質(zhì)(主要是泥沙)和可溶性雜質(zhì)(主要是氯化鎂、氯化鈣)除去,從而得到較為純凈的食鹽晶體?

【實驗方案】某同學為了提純粗鹽,設(shè)計了以上實驗方案并進行實驗

【交流與表達】

(1)實驗操作X的名稱是 ,該操作中要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玻璃棒和 ;

(2)實驗步驟③的主要目的是 (用化學方程式回答);判斷氫氧化鈉溶液已過量的方法是 ;

(3)實驗④中生成的沉淀D是 (填化學式);

【反思與評價】

(4)有同學認為原實驗方案不完善,做出這種評價的依據(jù)是 ;

【實驗方案再設(shè)計】

(5)為了完善原實驗方案,你設(shè)計的實驗是 (僅寫出補充部分的實驗操作和現(xiàn)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