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8.在化學學習中,經常會遇到“1+1≠2”的有趣現(xiàn)象.下列選項符合此現(xiàn)象的是(  )
A.n個氮氣分子與n個氧氣分子混合后得到的分子總數(shù)
B.100 mL酒精與100 mL水混合后溶液的總體積
C.1g飽和食鹽水中加1g水后所得溶液的質量
D.1g氫氧化鈉稀溶液和1g稀硫酸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質量

分析 可以根據(jù)具體的敘述進行分析、考慮,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例如,n個N2與n個O2混合后不發(fā)生反應,分子總數(shù)是2n個

解答 解析:溶液混合后總質量不變,但只要兩溶液不完全相同(溶質或濃度),混合后溶液的體積會發(fā)生變化.
故選B.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了如何判斷一種說法是否正確的問題,知道分子之間有間隔,質量可以相加,體積不能相加.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分類是科學方法之一.下列各組物質中,按單質、氧化物、混合物順序排列的是( �。�
A.氧氣、干冰、液態(tài)空氣B.冰川水、石灰水、生理鹽水
C.鋼、蒸餾水、硫酸銅晶體D.水銀、冰、冰水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甲、乙兩同學利用下面裝置測定銅和氧化銅的混合物中銅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

A中發(fā)生的化學方程式:Zn+2HCL=ZnCL2+H2
(1)B裝置作用吸收氯化氫.
(2)D裝置中銅和氧化銅總質量為10克,充分反應后,欲求原混合物中銅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還需要的實驗數(shù)據(jù)是E增加的質量.
(3)F裝置的作用是吸收空氣中的水,如果沒有F裝置,會使實驗結果比真實值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對下列實驗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釋無法說明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①量筒中的水:通過水體積的變化得出O2體積
B.②集氣瓶中的水:冷卻濺落融熔物,防止集氣瓶炸裂
C.③燒杯中的水:加熱銅片;隔絕空氣
D.④集氣瓶中的水:吸收硫燃燒放出的熱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氟里昂是一種常見的致冷劑.氟里昂在紫外線的照射下能分解出氯原子破壞臭氧層,其破壞臭氧的循環(huán)示意圖如圖:

(1)請寫出臭氧的化學式O3;臭氧與氧氣化學性質不同的原因是組成兩種物質的分子不同.
(2)經過①②③的反應后,反應物氯原子的個數(shù)不變(填“減少”、“增加”或“不變”),其原因是:在化學變化中,原子的種類和數(shù)目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各組物質中,前者一定包括后者的是( �。�
A.化合物、氧化物B.單質、化合物C.混合物、化合物D.化合物、純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點燃蠟燭,觀察到蠟燭的火焰分為三層,分別是外焰、內焰、焰心.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蠟燭的火焰上約1s后取出,可以看到在a處(填字母)的火柴梗最先碳化.結論:蠟燭火焰的外焰溫度最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日本侵略者曾使用一種“石墨炸彈”攻擊他國電廠,這種炸彈爆炸后釋放出大量纖維狀的石墨,它們覆蓋在發(fā)電廠的設備上,造成設備短路而停電.試解釋產生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為了研究化學反應快慢的影響因素,小明組裝了A、B兩套相同的裝置(如圖).盛有1克碳酸鈣的小試管安裝在大試管(外包一層透明的隔熱紙)內,膠頭滴管內裝有等質量的相同溶質質量分數(shù)稀鹽酸.實驗時,將滴管中的稀鹽酸同時加入到小試管中,并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兩裝置中長玻璃管內的紅墨水上升,且裝置A中長玻璃管內紅墨水上升得比裝置B快.
(1)實驗結果說明,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化學反應的快慢與顆粒大小有關.
(2)待兩裝置內反應結束,長玻璃管中的紅墨水不再上升時,請比較此時A、B兩裝置長玻璃管中紅墨水上升的高度的關系?一樣高.
(3)1克粉狀碳酸鈣與10克稀鹽酸正好完全反應,則所用的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
闂傚倸鍊烽懗鑸电仚婵°倗濮寸换姗€鐛箛娑欐櫢闁跨噦鎷�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诲┑鐘叉搐缁狀垶鏌ㄩ悤鍌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