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化學所取得的豐碩成果是與實驗的重要作用分不開的.結合實驗裝置圖1回答問題:

(1)寫出指定儀器的名稱: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2)實驗室用氯酸鉀制取氧氣時,可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______(填字母代號,以下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用裝置E收集氧氣的合適時機是______.
(3)實驗室用雙氧水制取氧氣時,應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______,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4)用裝置E收集氧氣的操作過程是:等集氣瓶中的水排完后,一只手扶穩(wěn)集氣瓶,另一只手首先小心地將導管從瓶口移開,然后______,最后把集氣瓶正放在桌子上.
(5)實驗室也常用A實驗裝置制備甲烷氣體,推測其反應物是______(填序號).
A.CH3COONa固體和堿石灰B.Al4C3固體和水C.CO和H2
(6)用如圖2所示裝置收集氧氣時,氧氣應從______(填“a”或“b”)端導入.
(1)圖中所給儀器的名稱為:①試管;②長頸漏斗;③集氣瓶;
(2)用氯酸鉀制取氧氣,屬于固固加熱型的裝置,所以應該選擇A裝置作為發(fā)生裝置,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KClO3
MnO2
.
2KCl+3O2↑;由于一開始加熱時冒出的氣泡中含有空氣,所以為了使收集的氣體較純,應該等出現連續(xù)均勻的氣泡冒出時再收集氣體;
(3)用雙氧水制取氧氣,屬于固液常溫型的反應,所以應該選擇B裝置作為發(fā)生裝置,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
MnO2
.
2H2O+O2↑;
(4)在用裝置E收集氧氣的操作過程是:等集氣瓶中的水排完后,一只手扶穩(wěn)集氣瓶,另一只手首先小心地將導管從瓶口移開,然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將集氣瓶口蓋好后取出,最后把集氣瓶正放在桌子上.
(5)根據A裝置的特點可以知道,A裝置適合于固固加熱型的反應,所以應該選擇CH3COONa固體和堿石灰來制取甲烷;
(6)圖2中裝有水,即為排水法收集氣體,為了方便氣體的逸出,所以應該從短管進入,即a進入,把水從b管中排出,從而收集到氣體.
故答案為:(1)試管;長頸漏斗;集氣瓶;
(2)A;2KClO3
MnO2
.
2KCl+3O2↑;有大量氣泡快速而均勻產生時;
(3)B;2H2O2
MnO2
.
2H2O+O2↑;
(4)在水面下用玻璃片將集氣瓶口蓋好后取出;
(5)A;
(6)a.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實驗室常用如圖裝置研究氣體的制取和性質,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實驗室制取氧氣的一個化學方程式______.利用該反應制取氧氣,應選擇的發(fā)生裝置是(填序號,下同)______.
(2)一氧化氮氣體難溶于水,在空氣中容易發(fā)生下列反應2NO+O2═2NO2,則收集一氧化氮氣體的應選擇的裝置是______.
(3)實驗室里將制得的二氧化碳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終未出現渾濁現象,可能的原因是(答一條)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某學習小組圍繞“氣體實驗室制取”進行了研討.請你參與完成下面的問題.
(1)原理分析:圖①和圖②裝置都能用于實驗室制取氧氣,請任選一套裝置并寫出用該裝置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______
(2)發(fā)生裝置:圖①裝置中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實驗室常用無水醋酸鈉固體與堿石灰固體在加熱的情況下制取甲烷氣體,應選圖______(填序號)發(fā)生裝置.
(3)收集裝置:實驗室收集CO2應采用的方法是______.收集有毒氣體二氧化硫時,常采用③收集裝置,氣體應從______(填字母)端通入.
(4)實驗操作:用圖①裝置制取二氧化碳時,長頸漏斗應伸入液面,原因是______,用圖②裝置制取氧氣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實驗結束應先______再熄滅酒精燈.
(5)實驗反思:用圖②裝置制取氣體,加熱時發(fā)現試管破裂,其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實驗室制取氣體所需裝置如圖所示.

(1)實驗儀器a、b的名稱是a______、b______.(每空1分)
(2)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時,所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______(填序號),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檢驗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滿的方法是______.
(3)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將裝置A和C連接進行此實驗,實驗結束,停止加熱前要先將導管移出水面,目的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通過幾個月的化學學習,你已經掌握了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有關規(guī)律,以下是老師提供的一些實驗裝置.請結合下圖回答問題:

(1)寫出圖中標號的儀器名稱:a______;b______.
(2)用裝置B和C制取氧氣時,實驗完畢,應先______后______,目的是______,C圖收集氣體的方法叫______.
(3)通過查閱資料得知:①氨氣(NH3)是一種密度比空氣小且極易溶于水的氣體,其水溶液稱為氨水;②氨氣在加熱條件下能與氧化銅反應生成銅、水和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小芳同學加熱氯化銨和氫氧化鈣的固體混合物制取氨氣,她應選擇的反應的發(fā)生裝置是______,收集裝置是______.(填字母編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實驗室獲取氮氣有很多種途徑,常見的3種方法是:
方法一:將氨氣通入灼熱的氧化銅粉末,得到純凈的氮氣和銅;
方法二:將空氣通過灼熱的銅,得到較純凈的氮氣和氧化銅粉末;
方法三:將亞硝酸鈉(NaNO2)和氯化銨的混合溶液加熱,氮元素全部轉化為氮氣.
進行實驗時可選擇的實驗儀器如下圖所示(省略夾持裝置與加熱裝置):

(1)方法一:制氮氣所需的氨氣可以用濃氨水滴加到生石灰中得到,此反應的發(fā)生裝置最好選用______(選填裝置編號).請寫出生石灰在此反應中的兩個作用:______,______.
(2)方法二:為保證所得氮氣盡可能純凈,除了使用銅外,還可以向裝置______(選填裝置編號)中加入______以除去其它雜質氣體.
(3)方法三:制氮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4)綠色化學是指在制造和應用化學產品時應有效利用(最好可再生)原料,消除廢物和避免使用有毒的和危險的試劑與溶劑.在制取氮氣的3種方法中,聯(lián)合使用方法一和方法二與單獨使用方法三相比,具有很多優(yōu)越性,請從綠色化學的角度進行評價:______.
(5)1892年,英國科學家瑞利(Rayleigh)發(fā)現,采用方法二得到的氮氣在相同條件下比方法三得到的氮氣密度總是偏大5‰左右.若上述實驗設計與操作均無錯誤,且氮氣已完全干燥,請解釋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下圖是實驗室制取氣體的部分裝置,據圖回答有關問題:
(1)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______,應選用的發(fā)生裝置為______(填字母).
(2)檢驗B裝置氣密性的方法為______.
(3)某同學觀察到錐形瓶內有大量氣泡時,開始用E裝置收集氧氣,過一段時間后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瓶口、瓶中和瓶底,都末見木條復燃.其原因是______.
(4)小強想用加熱高錳酸鉀固體的方法制取并收集純凈的氧氣,他應選擇的裝置為______(填字母).當氧氣收集滿并取出集氣瓶后,停止該實驗的正確操作步驟是先______后______.他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潛水員使用的供氧裝置是用過氧化鈉(Na2O2)和呼出的CO2反應來制取氧氣提供呼吸.某實驗小組為驗證這一原理,進行了實驗探究.
【查閱資料】在常溫常壓下過氧化鈉是淡黃色固體,在不需要加熱的情況下能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氧氣.
【設計裝置】實驗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探究,B裝置中盛裝NaOH溶液.
【實驗過程】向裝置A中通入足量CO2氣體,觀察到A瓶中的淡黃色固體逐漸變?yōu)榘咨勰,同時見到B、C裝置中有氣泡出現.
【實驗分析】
(1)為驗證過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氧氣,實驗小組采用的驗證方法是用一根帶火星的木條______;
(2)裝置C中濃硫酸的作用是______,這是根據濃硫酸具有______的原理;
(3)寫出過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
【實驗結論】
(4)實驗證明:Na2O2和CO2在不需要加熱的情況下反應可得到氧氣.通過探究同學們認為:在實驗室不用加熱的方法,用氣體也可制得氧氣.按你在實驗室制取氧氣的經驗,你采用的方法是:______(用一個化學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5分)水是生命之源,愛護水資源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請舉出你在生活中節(jié)約用水的一種做法:                                                。
(2)下列是一些凈水的方法,其中可使硬水變成軟水的是:      。(填序號)
①過濾  ②蒸餾 ③沉淀 ④煮沸
(3)下列物質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填序號).
①面粉      ②蔗糖      ③植物油     ④冰塊
(4)按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一段時間后,理論上A試管中產生的氣體與B試管中產生的氣體的體積比
為         。該實驗過程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