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8.某廢舊金屬中含有銅、金(Au)和鎳(Ni),回收Au并制備CuSO4•5H2O晶體的流程如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反應1的生成物為H2O
B.操作1和操作2用到玻璃儀器為漏斗、燒杯和玻璃棒
C.三種金屬的金屬活動性順序為:Cu>Ni>Au
D.反應2的化學方程式為:2Cu+O2+2H2SO4$\frac{\underline{\;\;△\;\;}}{\;}$2CuSO4+2H2O

分析 根據回收Au并制備CuSO4•5H2O晶體的流程,分析發(fā)生的反應,判斷金屬的活動性順序.

解答 解:A、由反應的流程圖可知,反應1是鹽酸與鎳反應生成了NiCl2和氫氣,沒有H2O生成,故A錯誤;
B、由反應的流程圖可知,操作1和操作2都是固體和液體分離,都是過濾,用到玻璃儀器為漏斗、燒杯和玻璃棒.故B正確;
C、由于鎳能與鹽酸反應,位于氫的前邊,所以三種金屬的金屬活動性順序為:Ni>Cu>Au,故錯誤;
D、由反應的流程圖可知,反應2的化學方程式為:2Cu+O2+2H2SO4$\frac{\underline{\;\;△\;\;}}{\;}$2CuSO4+2H2O,故D正確.
故選BD.

點評 本題考查了從廢舊金屬中回收金屬或制取某種物質的反應,完成此題,可以依據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意義以及過濾的原理和操作進行解答即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不能由金屬和酸直接反應得到的物質是(  )
A.硫酸銅B.硫酸鋅C.氯化亞鐵D.氯化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根據對金屬和金屬金屬材料的認識,回答:
(1)鋁制品在空氣中有較強的抗腐蝕性,原因是鋁與氧氣反應生成的致密的氧化鋁薄膜,能覆蓋在鋁表面,從而保護里層的鋁不再與氧氣反應.
(2)保護金屬資源的途徑有:①防銹;②回收利用廢舊金屬;③合理有效地開采礦物;以及尋找金屬代用品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排水法收集氧氣時,當導管口能開始有氣泡冒出時立即收集,防止氣體逃逸
B.稀釋濃硫酸時,沿燒杯壁將水緩緩注入盛有濃硫酸的燒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
C.過濾時,用玻璃棒在過濾器中不斷攪拌
D.氫氣、一氧化碳等可燃性氣體點燃前進行驗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化學知識的歸納,有錯誤的一組是(  )
A.實驗儀器的使用B.自來水的生產
燒杯加熱--應墊石棉網加熱
洗凈的試管--管口向上正放在試管架上
混凝劑--吸附水中懸浮顆粒沉降除去
消毒劑--除去水中的細菌
C.化學與生活D.重要化學史
墻內開花墻外香--分子在不停運動
打開瓶蓋,汽水噴出--氣體溶解度隨壓強減小而減小
拉瓦錫--通過實驗研究空氣成分
居里夫婦--發(fā)現放射性元素釙和鐳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3.亞硝酸鈉(NaNO2)大量用于染料和有機合成工業(yè)中.工業(yè)上可以用NaOH溶液吸收NO和NO2(微粒個數比為1:1)制備.
(1)NaNO2中N的化合價為+3價;
(2)微粒個數比1:1的NO和NO2混合氣被NaOH溶液吸收的化學方程式為NO+NO2+2NaOH=2NaN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2015年“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的宣傳主題為“節(jié)約水資源,保障水安全”.下列有關水的認識中正確的是( 。
A.明礬可以區(qū)分硬水和軟水
B.在自來水廠凈化水的過程中,發(fā)生的變化都是物理變化
C.水體有自凈能力,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
D.農業(yè)生活中改變灌溉方式,變漫灌為噴灌或滴灌,以節(jié)約用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過氧化鈉(Na2O2)是一種黃色固體.某次科技活動中,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將包有Na2O2固體的棉花放入圖1燒杯中,緩慢倒入CO2后發(fā)現處于下位的蠟燭先熄滅,上位的后熄滅,同時又驚奇的發(fā)現棉花燃燒起來.
I.實驗過程中“下位的蠟燭先熄滅,上位的后熄滅”的現象說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質有密度比空氣大、不可燃燒且不支持燃燒.
Ⅱ.棉花為什么會燃燒呢?小組同學聯想起物質燃燒的相關知識,推理出棉花要燃燒,除了我們已知“棉花是可燃物”之外,還需滿足的條件為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
提出問題:在實驗中是如何給棉花燃燒提供上述條件的呢?
查閱資料:1、2Na2O2+2CO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
2、濃硫酸有吸水性,無水硫酸銅遇水白色會變成藍色.
設計實驗:經過討論后,小組同學設計了如圖2的實驗進行探究.

實驗步驟:
(1)按圖2裝配好裝置,并檢查其氣密性;
(2)將相關的試劑放入對應的儀器中;
(3)推動注射器的活塞,把稀鹽酸注入錐形瓶內,并固定活塞位置;A中發(fā)生的反應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
(4)一段時間后,在a處放置一根帶火星的小木條,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1)C中干燥管中沒有出現藍色(2)a處帶火星的小木條復燃;(3)D處燒杯中水的溫度升高.
實驗分析:(1)B裝置的作用是除去CO2中混有的水蒸氣(或干燥);
(2)C裝置的作用是檢驗水蒸氣是否除盡; 
(3)D裝置的燒杯內水溫升高的原因是Na2O2和CO2反應要放出(填“吸收”或“放出”)熱量.
實驗結論:“小木條復燃”說明了Na2O2和CO2反應產生了氧氣并放出熱量;滿足了棉花燃燒的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學習化學的一個重要途徑是科學探究,我們做化學實驗是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學實驗操作不正確的是( 。
A.
傾倒液體
B.
熄滅酒精燈
C.
 讀取液體的體積
D.
聞氣體的氣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