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在裝有水的燒杯中分別加入以下物質,其中形成的溶液溫度降低的是( 。
A.生石灰B.氫氧化鈉C.氯化鈉D.硝酸銨

分析 根據(jù)常見物質溶于水的吸熱與放熱現(xiàn)象、溶液溫度的變化情況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A、生石灰和水反應放出大量的熱,溶液溫度升高,故選項錯誤;
B、氫氧化鈉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熱,溶液溫度升高,故選項錯誤;
C、氯化鈉溶于水溫度變化不大,故選項錯誤;
D、硝酸銨溶于水時吸收熱量,溶液溫度降低,故選項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常見物質溶于水的吸熱與放熱現(xiàn)象、溫度變化情況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某校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為了對Cu-Zn合金、Fe-Cu合金、Fe-Zn合金、Fe-Al合金進行研究,他們取其中一種合金的粉末5.6g,與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應,經(jīng)測定,產(chǎn)生了0.38g氣體.則該合金可能是( 。
A.Cu-Zn合金B.Fe-Cu合金C.Fe-Zn合金D.Fe-Al合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從分子的角度解釋“熱脹冷縮'”現(xiàn)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分子遇熱體積變大,遇冷體積變小B.分子遇熱間隔變大,遇冷間隔變小
C.分子遇熱不斷運動,遇冷靜止不動D.分子遇熱數(shù)目增多,遇冷數(shù)目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推斷題

15.通過晾曬海水或者煮鹽井水、鹽湖水等,可以蒸發(fā)除去水分,得到粗鹽.粗鹽中含有多種可溶性雜質(氯化鎂、氯化鈣等)和不溶性雜質(泥沙等).工業(yè)上以粗鹽為原料制取精鹽,其生產(chǎn)流程如圖所示: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已知操作a、b、c中均含同一種操作,其名稱是過濾.
(2)將足量稀鹽酸加入溶液C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任寫一個)NaOH+HCl=NaCl+H2O.
(3)在蒸發(fā)操作中,用玻璃棒攪拌的作用是使液體受熱均勻,防止局部過熱造成液滴飛濺.
(4)如果稱量Ⅰ中稱得粗鹽的質量為5g,稱量Ⅱ中稱得精鹽的質量為5.1g,則下列分析正確的是CE.
A.精鹽的產(chǎn)率一定為98.04%      
B.精鹽的產(chǎn)率一定為102%
C.蒸發(fā)操作中可能有水分沒有蒸干 
D.溶解操作中可能有粗鹽沒有溶解
E.除雜過程中有NaCl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物質的用途與性質對應關系不合理的是( 。
A.石墨做電池電極-導電性B.焦炭冶煉金屬-可燃性
C.金剛石切割玻璃-硬度大D.活性炭除異味-吸附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物質的鑒別方法錯誤的是( 。
 選項待鑒別物質 鑒別方法
 A CuO和木炭粉 觀察顏色
 B 白酒和白醋 聞氣味
 C 羊毛和棉花 灼燒并聞氣味
 D NH4Cl和KCl 加熱石灰研磨,聞氣味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9.如圖所示是某中學化學興趣小組對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進行的創(chuàng)新實驗.
已知:20℃時,氫氧化鈉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為17.3g,而碳酸鈉在乙醇中幾乎不溶解.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儀器a的名稱試管.
(2)按圖組裝好二氧化碳的發(fā)生裝置,實驗前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3)反應裝置中長頸漏斗的作用是A(填序號)
A.添加稀鹽酸    B.添加石灰水    C.添加稀鹽酸和石灰石
(4)制取二氧化碳氣體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
(5)將二氧化碳氣體通入飽和氫氧化鈉乙醇溶液中,馬上又沉淀出現(xiàn),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20℃時氫氧化鈉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為17.3g,而碳酸鈉在乙醇中幾乎不溶解(請用文字表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小新用20g含碳酸鈉53%的天然堿制取氫氧化鈉用于制作“葉脈書簽”(雜質不參加反應).操作過程如下:
請計算:

(1)20g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為10.6g;
(2)反應后所得濾液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為多少?(寫出計算過程)
(3)將200g濾液濃縮成制作“葉脈書簽”所需質量分數(shù)為10%的氫氧化鈉溶液,需蒸發(fā)水12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用化學用語填空:
(1)鈣元素Ca;(2)2個鐵離子2Fe3+;
(3)水中氫元素的化合價$\stackrel{+1}{H}$2O;(4)酒精C2H5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