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圖所示,按要求回答問題:

(1)圖中儀器a的名稱是
集氣瓶
集氣瓶
,圖F實驗的目的是
檢查裝置氣密性
檢查裝置氣密性

(2)實驗室用制取氧氣的文字方程式為
氯酸鉀
 二氧化錳 
.
加熱
氯化鉀+氧氣
氯酸鉀
 二氧化錳 
.
加熱
氯化鉀+氧氣
,所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
B
B
,收集裝置是
D或E
D或E
(填序號),采用該裝置收集氣體的原因是
氧氣密度比空氣大或氧氣不易溶于水
氧氣密度比空氣大或氧氣不易溶于水

(3)實驗室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氧氣時,在該反應中質量和化學性質都沒有改變的物質是
二氧化錳
二氧化錳
,排空氣法收集一瓶氧氣,驗滿的方法是
將帶火星木條放到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則滿了
將帶火星木條放到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則滿了
;用E裝置收集氧氣時,怎樣證明氧氣已滿?
集氣瓶口不斷有大氣泡冒出時則滿了
集氣瓶口不斷有大氣泡冒出時則滿了
分析:(1)根據(jù)對常見儀器名稱的記憶考和裝置氣密性檢查方法慮本題;(2)根據(jù)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物的狀態(tài)以及反應條件選擇發(fā)生裝置;根據(jù)氧氣的密度和溶解性選擇的收集裝置進行分析;(3)根據(jù)催化劑的特點和收集氧氣驗滿的方法考慮.
解答:解:(1)收集氣體的儀器屬于集氣瓶;收集氣體前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否則會漏氣收集不到氣體,圖F實驗是檢查裝置氣密性;
(2)反應物是氯酸鉀,生成物是氯化鉀和氧氣,反應條件是加熱二氧化錳做催化劑,所以表達式是:氯酸鉀
 二氧化錳 
.
加熱
氯化鉀+氧氣;反應物是氯酸鉀,屬于固體,反應需要加熱,所以選擇發(fā)生裝置是B;氧氣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氣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所以收集方法是D或E;選用D或E收集是因為氧氣密度比空氣大或氧氣不易溶于水;   
(3)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氧氣時,二氧化錳是催化劑,催化劑在化學反應前后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因為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所以驗滿方法是將帶火星木條放到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則滿了;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當集氣瓶口不斷有大氣泡冒出時則滿了.
故答案為:(1)集氣瓶;檢查裝置氣密性;
(2)氯酸鉀
 二氧化錳 
.
加熱
氯化鉀+氧氣;B;D或E;氧氣密度比空氣大或氧氣不易溶于水;
(3)將帶火星木條放到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則滿了.
點評:本題考查了氣體的實驗室制法,要熟練掌握反應原理、發(fā)生裝置的選擇、收集裝置的選擇;另外還要掌握氣體的檢驗、驗滿及實驗操作注意事項等方面的知識,總結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7、某化學課外活動小組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探究,請按要求回答:

(1)寫出儀器名稱:①:
鐵架臺
;②:
長頸漏斗

(2)按要求從以下A-E裝置中選擇(填裝置的字母序號).李紅同學要制取并收集H2應選擇
BD或BE
;黃同學要收集一瓶O2,應選擇
C或D

(3)羅明同學探究B裝置時,對此裝置作了改進,改進的裝置如圖(I)所示.檢查圖(I)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是
關閉a(或止水夾),然后向長頸漏斗中加入水至形成一段水柱為止;靜置,水柱高度不變,則裝置不漏氣

(4)使用圖(I)裝置制取CO2,反應進行過程中,關閉該裝置中的止水夾a 后,可以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液面下降,反應液被壓回長頸漏斗,反應液與塊狀固體脫離,反應停止

(5)小亮同學也改進了B裝置,改進的裝置如圖(II)所示,并按下列操作檢驗裝置的氣密性.關閉裝置中的彈簧夾a后,開啟分液漏斗活塞b,水不斷往下滴,直至全部流進燒瓶.根據(jù)現(xiàn)象判斷該裝置
無法確定
(填“漏氣”或“不漏氣”或“無法確定”),理由是
由于分液漏斗與燒瓶間有橡皮管相連,使分液漏斗中液面上方和燒瓶液面上方壓強相同,所以分液漏斗中水不斷下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