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2008?南通)下列關于分子、原子、離子構成物質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答案】分析:根據物質的構成,如金屬由原子直接構成,氫氣及氫化物是分子構成的,大部分的鹽是離子構成的,及分子可由原子構成,金屬原子易失去電子,非金屬元素的原子易得到電子的關系來解答.
解答:解:A、汞是金屬單質,它是由金屬汞原子直接構成的,說法正確,故A不選;
B、氫分子是由氫原子構成的,氫氣是由氫分子構成的,B項說法錯誤,故B選;
C、氯化氫是由氯化氫分子構成,氯化氫分子是由氯原子和氫原子構成的,說法正確,故C不選;
D、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因鈉原子易失電子變?yōu)榻饘訇栯x子,氯原子易得電子變?yōu)槁入x子,說法正確,故D不選;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物質的構成及構成微粒之間的關系,學生能根據物質的類別正確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掌握物質的構成微粒的判斷.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09年江蘇省揚州市網上閱卷適應性考試化學試卷(二)(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08?南通)北京奧運火炬的外殼主要采用高品質的鋁合金材料制造,燃燒系統(tǒng)內裝環(huán)保型氣體燃料--丙烷(C3H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09年九年級調研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2008?南通)1909年化學家哈伯在實驗室首次合成了氨.2007年化學家格哈德?埃特爾在哈伯研究所證實了氫氣與氮氣在固體催化劑表面合成氨的反應過程,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1)將氫氣和氮氣在高溫、高壓和催化劑的條件下合成氨(NH3).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用分別表示N2、H2、NH3.觀察下圖,寫出符合在催化劑表面合成氨反應過程的順序(將下面五張圖按反應過程順序用序號排列).

(3)表面化學對于化學工業(yè)很重要,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不同的過程.在潮濕的空氣里,鐵表面吸附了一層薄薄的水膜,同時由于空氣中O2的溶解,水膜呈中性.若空氣中CO2溶解,水膜呈酸性,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在汽車排氣管上安裝尾氣凈化裝置,可使尾氣中的CO和NO在催化劑表面發(fā)生反應,產生兩種空氣組成的氣體,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08年江蘇省南通市中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2008?南通)1909年化學家哈伯在實驗室首次合成了氨.2007年化學家格哈德?埃特爾在哈伯研究所證實了氫氣與氮氣在固體催化劑表面合成氨的反應過程,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1)將氫氣和氮氣在高溫、高壓和催化劑的條件下合成氨(NH3).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用分別表示N2、H2、NH3.觀察下圖,寫出符合在催化劑表面合成氨反應過程的順序(將下面五張圖按反應過程順序用序號排列).

(3)表面化學對于化學工業(yè)很重要,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不同的過程.在潮濕的空氣里,鐵表面吸附了一層薄薄的水膜,同時由于空氣中O2的溶解,水膜呈中性.若空氣中CO2溶解,水膜呈酸性,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在汽車排氣管上安裝尾氣凈化裝置,可使尾氣中的CO和NO在催化劑表面發(fā)生反應,產生兩種空氣組成的氣體,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08年江蘇省南通市中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2008?南通)化學可以幫助人類認識改造周圍的世界,促進社會發(fā)展.
(1)糖類、油脂、蛋白質和維生素都是人類的基本營養(yǎng)物質.下表為某品牌燕麥片標簽中的一部分.
每100 g含有
營養(yǎng)成分
糖類油脂蛋白質維生素C
7.6 g7.8 g7.4 g18 mg201 mg18.2 mg30.8 mg8.1 mg
①燕麥片的營養(yǎng)成分中能與水反應生成氨基酸的營養(yǎng)物質是;每克營養(yǎng)物質氧化時放出能量最多的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是.
②維生素C易溶于水,向其水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試液,石蕊變紅色,加熱該溶液至沸騰,紅色消失.因此,烹調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時,應該注意;在堿性條件下,維生素C易被空氣氧化,燒煮時最好加一點.
(2)我們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纖維織成的,常見的纖維有棉花、羊毛、滌綸等.用灼燒法可初步鑒別三種纖維,給三種纖維編號后,分別灼燒產生的氣味如下:
纖維編號
灼燒時的氣味特殊氣味燒紙氣味燒焦羽毛氣味
則羊毛、棉花的編號分別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08年江蘇省南通市中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08?南通)北京奧運火炬的外殼主要采用高品質的鋁合金材料制造,燃燒系統(tǒng)內裝環(huán)保型氣體燃料--丙烷(C3H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