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常熟市模擬)物質之間發(fā)生化學反應時,常伴隨有明顯的現(xiàn)象,但有些化學反應卻觀察不到明顯的現(xiàn)象.某興趣小組同學為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fā)生了中和反應,從不同角度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并進行實驗.
方案一:先用pH試紙測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鹽酸,并不斷振蕩溶液,同時測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測得的pH逐漸變小且小于7,則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1)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時,正確的操作是:
將pH試紙放在潔凈的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少許待測液涂在pH試紙上,再與標準比色卡對照.
將pH試紙放在潔凈的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少許待測液涂在pH試紙上,再與標準比色卡對照.

(2)簡述強調“測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排除是因為加入鹽酸使溶液變稀而導致pH減小的因素
排除是因為加入鹽酸使溶液變稀而導致pH減小的因素

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幾滴酚酞溶液,溶液顯紅色,然后再不斷滴加鹽酸,一段時間后可觀察到紅色消失,則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該組同學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時,發(fā)現(xiàn)了一個意外現(xiàn)象: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變成了紅色,過了一會兒紅色就消失了.該小組對這種意外現(xiàn)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酚酞溶液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使紅色消失;
②可能是氫氧化鈉溶液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使紅色消失.
(1)為驗證猜想①,該組同學做了如下實驗:將配制的氫氧化鈉溶液加熱,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卻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實驗中“加熱”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
防止溶液中溶入氧氣或除去溶液中的氧氣
防止溶液中溶入氧氣或除去溶液中的氧氣
.實驗結果表明酚酞溶液紅色消失與空氣中的氧氣無關.
(2)為驗證猜想②,該組同學做了如下實驗: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發(fā)現(xiàn)溶液也呈現(xiàn)紅色,由此可得出以下兩點結論:
結論1:說明Na2CO3溶液呈
性;
結論2:說明酚酞溶液紅色消失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無關
無關
(填“有關”或“無關”).
(3)該小組同學通過查閱資料得知:當氫氧化鈉溶液濃度很大時,就會出現(xiàn)上述意外現(xiàn)象.請設計實驗證明該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濃度過大:①實驗方法:
取稀的氫氧化鈉溶液溶液滴入酚酞
取稀的氫氧化鈉溶液溶液滴入酚酞
,②觀察到的現(xiàn)象
觀察到紅色不再消失
觀察到紅色不再消失

方案三:化學反應中通常伴隨有能量的變化,可借助反應前后的溫度變化來判斷反應的發(fā)生.如果NaOH溶液與稀鹽酸混合前后溫度有變化,則證明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該組同學將不同濃度的鹽酸和NaOH溶液各10mL混合,用溫度計測定室溫下混合前后溫度的變化,并記錄了每次混合前后溫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編號 鹽酸 NaOH溶液 △t/℃
1 3.65% 2.00% 3.5
2 3.65% 4.00% x
3 7.30% 8.00% 14

(1)表中x=
7
7

(2)某同學在沒使用溫度計的情況下,通過如圖1所示裝置完成了實驗.則該同學根據(jù)
U形管左側液面降低
U形管左側液面降低
判斷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fā)生了中和反應.但有同學認為單憑此現(xiàn)象不足以說明該反應放熱,其理由是
從分液漏斗內滴下的液體也會使燒瓶內氣壓增大而使U形管內出現(xiàn)液面差
從分液漏斗內滴下的液體也會使燒瓶內氣壓增大而使U形管內出現(xiàn)液面差

(3)對上述過程采用微觀模型加以認識,如圖2:
①氫氧化鈉溶液與鹽酸反應中消失的離子有:
H+和OH-
H+和OH-

②上圖微觀模型所反映的NaCl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保留至0.1%):
28.9%
28.9%
分析:方案一:(1)根據(jù)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的正確操作方法進行解答;
(2)簡述強調“測得的pH小于7”的理由時考慮稀鹽酸和稀釋的作用.
方案二:(1)根據(jù)實驗中“加熱”目的和“滴入植物油”目的和實驗結果表明酚酞溶液紅色消失與空氣中的氧氣無關進行解答;
(3)①根據(jù)滴入酚酞溶液之后發(fā)現(xiàn)溶液呈現(xiàn)紅色和酚酞遇堿性溶液變紅的性質來進行解答;
②根據(jù)溶液的紅色是否消失來進行判斷;
方案三:(1)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推出x的值.
(2)某同學在沒使用溫度計的情況下,通過如圖所示裝置完成了實驗.則該同學根據(jù)U形管中左邊液面下降判斷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fā)生了中和反應,完成后一空的解答可以考慮到溶液的加入也會使氣體的體積被壓縮,可以據(jù)此解答;
(3)①根據(jù)左右兩個容器中的粒子變化來進行解答;
②根據(jù)酸堿中和反應原理結合微觀圖象,計算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解答:解:方案一:(1)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的正確操作方法為:將pH試紙放在潔凈的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少許待測液涂在pH試紙上,再與標準比色卡對照.
(2)根據(jù)實驗過程及鹽酸呈酸性的性質可以知道,強調“測得的pH小于7”的理由是為了排除是因為加入鹽酸使溶液變稀而導致pH減小的因素;
方案二:(1)根據(jù)實驗中“加熱”目的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為了防止溶液中溶入氧氣或除去溶液中的氧氣,從而表明酚酞溶液紅色消失與空氣中的氧氣無關;
(3)①為了驗證是否是堿的濃度過大而使溶液的紅色消失,可以用濃度較小的氫氧化鈉溶液來進行檢驗,即:取稀的氫氧化鈉溶液溶液滴入酚酞溶液;
②觀察到溶液的紅色沒有消失,所以可以判斷氫氧化鈉溶液的濃度影響顏色的變化;
方案三:(1)對比編號2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是編號1的2倍,而3中鹽酸和氫氧化鈉都是1的2倍,共同作用應該是4倍,而溫度變化也是4倍,所以編號2中溫度變化應該是2倍,所以結論為7;
(2)氫氧化鈉和鹽酸發(fā)生中和反應,溶液的溫度會升高,導致燒瓶內的壓強增大,使U形管的液面出現(xiàn)高度差,考慮到燒瓶中的液體進入U型管中也會導致左側的氣體壓強變大,所以也會使出現(xiàn)類似情況所以該同學的判斷不一定準確;
(3)①仔細觀察微觀圖象,我們知道反應前有H2O、Na+、Cl-、H+、OH-五種粒子存在,反應后有H2O、Na+、Cl-三種粒子存在,少了H+、OH-粒子,故反應消失的離子是H+、OH-;
②觀察反應后的微觀圖形,可知水分子和氯化鈉分子的個數(shù)比是8:1,故溶液中含有NaCl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
58.5
58.5+18×10
×100%=25%.
答:上圖微觀模型所反映的NaCl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25%.
故答案為:方案一:(1)將pH試紙放在潔凈的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少許待測液涂在pH試紙上,再與標準比色卡對照.
(2)排除是因為加入鹽酸使溶液變稀而導致pH減小的因素;
方案二:(1)防止溶液中溶入氧氣或除去溶液中的氧氣.
(2)堿;無關;
(3)取稀的氫氧化鈉溶液溶液滴入酚酞,觀察到紅色不再消失;
方案三:(1)7;
(2)U形管左側液面降低;從分液漏斗內滴下的液體也會使燒瓶內氣壓增大而使U形管內出現(xiàn)液面差;
(3)①H+和OH-;
②28.9%.
點評:在做中和反應的實驗時,由于酸和堿的溶液一般是無色,二者反應時的現(xiàn)象不明顯,所以往往借助于一些試劑或儀器等(如酸堿指示劑、pH試紙、溫度計等),來幫助我們判斷反應是否進行或恰好完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3?常熟市模擬)下列各組中物質的俗稱、學名與化學式表示同一種物質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3?常熟市模擬)下列各組物質在pH=12的某無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3?常熟市模擬)小明在實驗室用足量的鋅粒與稀硫酸按如圖裝置制取一定量的氫氣,發(fā)現(xiàn)液面剛好不與鋅粒接觸而又無硫酸可加,若從長頸漏斗中加入適量下列試劑,又不影響生成氫氣的量,你認為最合適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3?常熟市模擬)配制20%的氯化鈉溶液時,會引起溶液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偏大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3?常熟市模擬)t℃時,將一定量KNO3的不飽和溶液平均分為三份,分別恒溫蒸發(fā)出水的質量為5g、10g、15g,析出KNO3晶體的質量依次為ag、bg、cg則,a、b、c三者的關系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