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用來測定空氣成分的方法很多,圖1所示的是小明用紅磷在空氣中燃燒來測定氧氣在空氣中含量的方法.實驗操作有如下主要步驟:①將燃燒匙伸入廣口瓶,并塞上塞子   ②點燃燃燒匙中的紅磷    ③先用彈簧夾夾緊乳膠管   ④燃燒完全并冷卻后,打開彈簧夾.
正確的操作順序是(寫號)③②①④.
(1)實驗中看到的現(xiàn)象是產(chǎn)生大量的白煙
等集氣瓶冷卻后看到的現(xiàn)象是:水會從導管進入集氣瓶水量約占集氣瓶容積的$\frac{1}{5}$
本實驗同時證明了氮氣有不支持燃燒 的化學性質.
(2)實驗完畢,若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不到集氣瓶中原空氣總體積的$\frac{1}{5}$,你認為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寫一條)紅磷的量不足.
(3)上述實驗中的紅磷不能用木炭或硫代替,原因是:木炭和硫燃燒生成的CO2、SO2與消耗的氧氣的體積相等,木炭和硫燃燒前后集氣瓶內的壓強不變.

分析 (1)根據(jù)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的過程及步驟分析;
(2)根據(jù)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的注意事項分析;根基實驗完后,集氣瓶內剩余的氣體主要是氮氣分析其性質;
(3)根據(jù)木炭和硫燃燒生成的CO2、SO2與消耗的氧氣的體積相等,木炭和硫燃燒前后集氣瓶內的壓強不變.

解答 解:(1)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時,先用彈簧夾夾緊膠皮管,再點燃燃燒匙中的紅磷,將燃燒匙伸入廣口瓶,并塞上塞;燃燒完全后,松開彈簧夾.所以正確的操作順序是③②①④;打開止水夾前看到磷燃燒的現(xiàn)象紅磷燃燒,產(chǎn)生大量的白煙,最終熄滅;而打開止水夾后由于氧氣的消耗瓶內氣壓變低,所以水會從導管進入集氣瓶水量約占集氣瓶容積的$\frac{1}{5}$;由于實驗完后,集氣瓶內剩余的氣體主要是氮氣,由此可以得出氮氣是難溶于水、不支持燃燒的氣體等.
(2)若測量結果偏低,可能的原因有:紅磷的量不足,裝置漏氣等;
(3)上述實驗中的紅磷不能用木炭或硫代替,原因是:木炭和硫燃燒生成的CO2、SO2與消耗的氧氣的體積相等,木炭和硫燃燒前后集氣瓶內的壓強不變.
故答為:
(1)③②①④;產(chǎn)生大量的白煙;水會從導管進入集氣瓶水量約占集氣瓶容積的$\frac{1}{5}$;不支持燃燒;
(2)紅磷的量不足;
(3)木炭和硫燃燒生成的CO2、SO2與消耗的氧氣的體積相等,木炭和硫燃燒前后集氣瓶內的壓強不變.

點評 通過回答本題要學會通過實驗現(xiàn)象推實驗結論的方法,由表面現(xiàn)象考慮本質特點再進一步推算物質的性質.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1)寫出下列元素的符號:
氮元素N; 鐵元素Fe; 鉀元素K; 錳元素Mn;磷元素P.
(2)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   二氧化碳CO2 水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下列裝置圖與氧氣的制取和性質有關:
(1)根據(jù)如圖(A--D)所給的裝置,回答問題

 ①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可選用的發(fā)上裝置為A;
 ②實驗室用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下產(chǎn)生氧氣,可選用的發(fā)生裝置為B;
 ③如果用C裝置收集氧氣,氣體應從b口進(填a或b);
 ④如果用D裝置收集氧氣,氣體應從c口進(填c或d).
(2)如圖所示,在盛水的試管中放一根潔凈的鐵釘,用帶U型管塞塞緊,U型管內水面處于同一高度,放置幾天后觀察到U型管內的水面A(填字母).
A、a比b高    B、b比a高     C、一樣高     D、無法判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實驗基本操作正確的是(  )
A.向酒精燈內添加酒精可以超過三分之二
B.用酒精燈給物質加熱,結束時用嘴吹滅酒精燈
C.集氣瓶磨口
D.必須墊上石棉網(wǎng)才可以給蒸發(fā)皿內液體加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操作步驟有:①檢驗裝置的氣密性,②裝入試劑,③加熱,④把集氣瓶灌滿水倒立在水槽中,⑤將裝有試劑的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⑥熄滅酒精燈,⑦收集氣體,⑧將導管從水槽中撤出.下列操作順序正確的是(  )
A.①②⑤④⑥⑦③⑧B.①②⑤④③⑦⑧⑥C.②①⑤④③⑦⑧⑥D.②①⑤③④⑦⑥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A、B、C、D都是初中化學中常見的物質,已知A是無色無味的氣體,能供給人體呼吸,B在A中燃燒比在空氣中燃燒更旺,生成無色氣體C,而C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D是空氣中主要成分之一,約占空氣中體積的4/5.請根據(jù)上述的信息回答:
(1)請寫出這四種物質的名稱:A氧氣;B木炭;C二氧化碳;D氮氣.
(2)若將燃燒的B放入C或D中發(fā)生的現(xiàn)象為熄滅.
(3)寫出B與A反應生成C的文字(或化學)表達式為碳+氧氣$\stackrel{點燃}{→}$二氧化碳或C+O2$\frac{\underline{\;點燃\;}}{\;}$CO2,該反應的基本類型為化合反應.
(4)D物質具有廣泛的用途.請列舉出一條為防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微粒符號
(1)“H”表示氫元素或一個氫原子
(2)“2H”表示2個氫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某化學實驗活動小組的同學為了探究實驗室中久置的氫氧化鈉固體的成分,進行了有關實驗.請你參與他們進行的探究活動:
【提出問題】久置氫氧化鈉固體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與假設】
猜想Ⅰ:全部是NaOH;
猜想Ⅱ:全部是Na2CO3;
猜想Ⅲ:NaOH和Na2CO3
【實驗與探究】
(1)實驗如下:
實驗操作步驟實驗現(xiàn)象結論及解釋
步驟一:取少量固體樣品于試管中,加蒸餾水完全溶解,然后加入足量的稀鹽酸.實驗過程中始終沒有氣泡產(chǎn)生.則證明猜想Ⅰ成立.
步驟二:另取少量固體樣品于試管中,加蒸餾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氯化鋇溶液.實驗過程中產(chǎn)生白色沉淀.則證明猜想Ⅱ或Ⅲ成立.此過程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BaCl2═BaCO3↓+2NaCl.
(2)為了進一步的驗證猜想結果,小明同學提出如下實驗方案:繼續(xù)步驟二的實驗,過濾,然后向濾液中滴加無色酚酞試液,若酚酞變紅,則猜想Ⅲ成立;若酚酞不變紅,則猜想Ⅱ成立.
小華同學立即對小明同學的方案提出了質疑,通過查閱資料知道,氯化鋇溶液呈中性,不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但碳酸鈉溶液呈堿性(填“酸”或“堿”),能使酚酞變紅,因此他認為該方案的操作步驟中應該改進的是加入過量的氯化鋇溶液.
(3)實驗小組的同學展開討論,又提出了一個定量實驗方案,通過測定產(chǎn)生沉淀的質量來證明猜想Ⅱ或Ⅲ成立.實驗如下:準確稱取m克固體樣品于試管中,加蒸餾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足量氯化鋇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洗滌、干燥稱得沉淀的質量為n克,若猜想Ⅱ成立,則m與n的關系式為(用含m和n的等式或不等式表示,下同)$\frac{106}{197}$n=m;若猜想Ⅲ成立,則m與n的關系式又為$\frac{106}{197}$n<m.
【反思與交流】久置的固體氫氧化鈉變質的原因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2NaOH+CO2═Na2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用微粒的觀點回答下列問題:
(1)保持水的化學性質的微粒是水分子.
(2)水通電分解過程中,不變的微粒是氫原子和氧原子.
(3)用濕抹布擦過的桌面,一段時間后變干的原因是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4)一定質量的水蒸氣冷凝成水時,其體積變小的原因是水分子之間間隙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