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20.電解水的實驗中,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的目的是增強水的導電性,正極得到氧氣,負極得到氫氣,正負兩極氣體的體積比是1:2,電解水的符號表達式為2H2O$\frac{\underline{\;通電\;}}{\;}$2H2↑+O2↑,屬于分解反應.

分析 純水的導電性較差;根據(jù)電解水的實驗目的、現(xiàn)象和結論以及氣體的檢驗方法來分析;氫氣具有可燃性以及符號表達式的書寫方法來分析.

解答 解: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氫氧化鈉的目的是增強水的導電性;電解水負極產生的氣體是氫氣正極產生的氣體是氧氣,氫氣與氧氣的體積比是2:1;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的:2H2O$\frac{\underline{\;通電\;}}{\;}$2H2↑+O2↑;此反應為分解反應
故答案為:增強水的導電性、氧、氫、2:1、2H2O$\frac{\underline{\;通電\;}}{\;}$2H2↑+O2↑、分解.

點評 本題較為簡單,只要平時能認真讀課本并積極參與實驗觀察,即可較輕易地回答.因此平時學習時,某些細節(jié)也不要輕視,多了解一些會更好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研究物質的化學變化,常要涉及量的計算.為從定量角度認識中和反應,小明同學自行設計并進行了下面實驗:
①在小燒杯中倒入4%的氫氧化鈉溶液20g,滴入2-3滴酚酞指示劑后,溶液呈紅色;
②另取5%的稀鹽酸逐滴滴加到氫氧化鈉溶液中,邊滴邊振蕩,隨鹽酸滴入,溶液顏色逐漸變淺;
③在剛好滴入最后一滴鹽酸,溶液紅色消失瞬間,停止實驗.
若停止實驗時,兩溶液恰好反應.請分析小明實驗后回答:
(1)實驗中指示劑酚酞的作用是觀察氫氧化鈉和稀鹽酸是否恰好完全反應;
(2)計算出這時共用去5%的稀鹽酸的質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列有關金屬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銅是人類最早利用的金屬材料
B.鐵是目前世界年產量最高的金屬
C.大多數(shù)金屬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單質形式存在
D.日常使用的金屬材料大多數(shù)是合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實驗操作能達到預期目的是( 。
A.用10mL的量筒量取9.0mL水
B.用100mL的量筒量取2.0mL水
C.用托盤天平稱取10.58g碳酸鈉粉末
D.用150mL酒精和50mL水精確配制200mL醫(yī)用消毒酒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現(xiàn)有銅與金屬鎂、鐵、鋅中的一種組成的混合物,興趣小組的同學欲測定其組成.進行以下實驗,取該混合物粉末8.0g放入燒杯中,將140.0g 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14.0%的稀硫酸平均分四次加入該燒杯中,充分反應后,測得剩余固體質量數(shù)據(jù)記錄如圖.請你通過計算回答:
(1)該混合物粉末中銅的質量分數(shù)和混合物粉末的組成?
(2)第三次加入硫酸充分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一位農民種植的某塊農田小麥產量總是比鄰近地塊的低.觀察比較后,發(fā)現(xiàn)此農田的小麥長得矮小、容易倒伏、葉片上有斑點.農民將該塊肥力均勻的農田分成面積相等的五小塊,進行田間實驗.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田問管理措施相同.實驗結果如表:
地  塊   甲    乙    丙  丁  戊
 施肥情況(等質量) 尿素
(含N)
磷酸二氫鉀
(含P、K)
磷酸二氫銨
(含N、P)
硫酸銨
(含N)
不施肥
 小麥收獲量(千克) 55.5669.2656.8855.4455.11
比較甲、乙、丁、戊可知,該農田可能缺少的元素是磷和鉀,比較乙和丙可判斷該農田缺少的元素是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T℃時,氯化鈉的溶解度是n克,將m克氯化鈉投入到n克水中,充分攪拌,若得到不飽和溶液,則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frac{100m}{m+n}$%,如果m克氯化鈉不能完全溶解在n克水中,則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frac{100n}{n+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某課外興趣小組的同學繪制四種實驗數(shù)據(jù)的變化趨勢圖象,其中正確的是(  )
A.
某溫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飽和的硝酸鉀溶液中不斷加入硝酸鉀晶體
B.
向硫酸銅溶液中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
C.
向足量且溶質質量分數(shù)相等的稀硫酸中分別加入等質量的金屬鎂和鐵
D.
現(xiàn)有鹽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過量碳酸鈉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小林同學在做探究質量守恒定律實驗時,稱取2.4g鎂條在點燃的條件下與充足的空氣反應,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Mg+O2$\frac{\underline{\;點燃\;}}{\;}$2MgO,實驗完畢后,稱得所得固體的質量小于4.0g.
【提出問題】固體質量為什么會小于4.0g呢?是否發(fā)生了其他反應呢?
【查閱資料】鎂在空氣中燃燒時,除了鎂與氧氣反應外,還可發(fā)生反應:
①2Mg+CO2 $\frac{\underline{\;點燃\;}}{\;}$C+2MgO ②3Mg+N2 $\frac{\underline{\;點燃\;}}{\;}$Mg3N2
【猜想與假設】反應后固體質量小于4.0g是由于發(fā)生反應②(填“①”或“②”)造成的,其理由是2.4g鎂和氮氣反應生成的氮化鎂質量小于4g.
【實驗探究】根據(jù)初中化學所學知識用圖所示裝置除去空氣中的氧氣得到氮氣(含少量稀有氣體).可燃物應選擇的物質是B(填寫物質的字母代號).
A.木炭   B.紅磷  C.硫粉
選擇的理由是紅磷和氧氣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固體.
將點燃的鎂條伸入所制得的氮氣中,鎂條在氮氣中劇烈燃燒.
【實驗結論】2.4g鎂在空氣中完全反應后所得固體質量小于4.0g,是由于生成的產物是氧化鎂和氮化鎂的混合物所致.
【評價與反思】通過上述實驗,小林對燃燒有了新的認識:燃燒不一定需要氧氣參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