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2.3g某物質(zhì)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生成4.4g二氧化碳和2.7g水,則有關該物質(zhì)的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該物質(zhì)中一定含有碳、氫兩種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B. 該物質(zhì)中含有碳元素的質(zhì)量為1.2g

C. 該物質(zhì)中含有氫元素的質(zhì)量為0.3g

D. 該物質(zhì)中一定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

【答案】A

【解析】2.3g某化合物完全燃燒生成4.4g二氧化碳和2.7g,4.4gCO2中含有碳元素的質(zhì)量為:4.4g××100%=1.2g,2.7g水中含有氫元素的質(zhì)量為:2.7g××100%=0.3g,生成物4.4g二氧化碳和2.7g水中所含碳、氫元素的質(zhì)量和=1.2g+0.3g=1.5g1.5g2.3g,該物質(zhì)中含氧元素的質(zhì)量為:2.3g-1.5g=0.8g,則該物質(zhì)中一定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故選A。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利用下列能源,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是( 。

A.太陽能B.C.石油D.天然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現(xiàn)有①水 ②鐵 ③高錳酸鉀 ④醫(yī)用75%的酒精 ⑤湖水 ⑥過氧化氫六種物質(zhì),其中屬于混合物有(填序號,下同)_____ ,屬于化合物的有_____,屬于單質(zhì)的有_____ ,屬于氧化物的有 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正確的操作能保證實驗順利進行。請?zhí)顚懴铝杏嘘P實驗操作中的空格:

(1)用酒精燈給物質(zhì)加熱時,要用酒精燈火焰的___________。

(2)做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集氣瓶底應預先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管口需_____________,防止固體粉末進入導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資源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氫氣被認為是理想的清潔、高能燃料

B.洗滌劑具有乳化作用能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C.pH<6.5的雨水稱為酸雨

D.發(fā)生火災時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墻壁跑出火災區(q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回答下列問題。

1)保持氦氣化學性質(zhì)的最小粒子可用符號表示為_____。

2m個氯離子可用符號表示為_____。

3)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化學式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實驗室常見氣體的制備和進行性質(zhì)實驗的部分儀器,某;瘜W實驗探究小組的同學欲用它們完成各自的探究實驗。根據(jù)探究過程回答下列問題:

(1)第一小組的同學根據(jù)圖1提供的儀器,制備并收集氣體:

A裝置能用來制取常見的一些氣體,請你寫出其中的一個化學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②要制備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氣,所選儀器的連接順序為________(填儀器序號字母)。

③聰聰同學認為不能選用E裝置收集CO2,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小組的同學用干燥、純凈的CO2氣體探究其化學性質(zhì):

①如圖2所示,分別向盛滿二氧化碳的A、B、C三個塑料瓶中,倒入等體積的飽和氫氧化鈉溶液、飽和澄清石灰水、水,蓋緊瓶塞,充分振蕩,發(fā)現(xiàn):三個塑料瓶變癟的程度為A>B>C,因此,要吸收大量CO2氣體,最好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學們還發(fā)現(xiàn),B瓶內(nèi)液體出現(xiàn)白色渾濁,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時,瓶內(nèi)溶液pH與反應前溶液相比較是________________(增大、減小、不變之一)。

②陽陽同學用試管取了少量C瓶所得的液體,滴入紫色石蕊試液,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原因是(用化學方程式解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一些物質(zhì)的pH范圍如下,其中呈堿性的是

A.潔廁靈(1~2B.橘子汁(3~4

C.西瓜汁(5~6D.油污凈(12~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點燃條件下,4.4gC3H8與12.8g氧氣恰好完全反應,生成7.2g水、4.4g二氧化碳和a g X。則X的化學式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