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小聰同學將渾濁的湖水樣品倒入燒杯中,進行凈化處理。
(1)他首先在渾濁的湖水中加入明礬粉末,其作用是                 ,靜置一會兒后,他將得到的湖水過濾,過濾過程中,使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
(2)下列過濾裝置及其操作的簡圖(圖中固定裝置和混合液、濾液均省略,且玻璃棒末端均已輕靠漏斗內的三層濾紙?zhí)?,其中正確的是            (   )

(3)過濾過程中,他發(fā)現(xiàn)過濾速度太慢,產生的原因可能是                          。
(4)過濾后觀察發(fā)現(xiàn),濾液仍然渾濁,可能原因有                        。
(5)改進后過濾,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他興奮地宣布:“我終于制得了純水!”對此看法你是否滿意嗎?         (填“是”或“否”),若要制取純水,還要采用的凈化方法是              。

(1)吸附沉降雜質,引流液體;(2)D;(3)濾紙沒有緊貼漏斗內壁或沒有先靜置一段時間,再過濾上層清液;(4)濾紙破損或液面高于漏斗邊緣或儀器不干凈等;(5)否,蒸餾。

解析試題分析:(1)在水中加入明礬的作用是吸附沉降雜質,過濾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液體;(2)過濾操作要做到:一貼、二低、三靠,故選D;(3)濾紙沒有緊貼漏斗內壁或沒有先靜置一段時間,再過濾上層清液;(4)過濾后觀察發(fā)現(xiàn),濾液仍然渾濁,可能原因有濾紙破損或液面高于漏斗邊緣或儀器不干凈等,(5)澄清透明的水不一定是純凈水,在水的凈化過程中蒸餾是凈化程度最高,故若要制取純水,還要采用的凈化方法是蒸餾。
考點:水的凈化及過濾操作。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A、B、C三個集氣瓶分別充滿氧氣、空氣、二氧化碳中的一種,按照下圖進行實驗,其中A、B中是燃燒的蠟燭,C中是白磷。

(1)A瓶中燃著的蠟燭變得十分明亮,則A中的氣體是    。
(2)B瓶中的蠟燭立即熄滅,則B瓶中的氣體是    ,由此可說明該氣體所具有的性質是    
(3)C瓶中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    ,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用10mL量筒量取液體如圖1所示,請讀出所量液體的體積數(shù)為  mL.然后從中倒出一部分液體后,把量筒放平穩(wěn),俯視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讀數(shù)為2.8mL,從量筒內倒出液體的體積     4mL(填“<”,“>”或“═”).
(2)某同學用空塑料飲料瓶做簡易凈水器,設計圖如圖2.為了獲得較好的凈水效果,請你幫他繼續(xù)設計:小卵石、活性炭、石英沙應放在的位置是    

A.①小卵石、②活性炭、③石英沙
B.①活性炭、②小卵石、③石英沙
C.①小卵石、②石英沙、③活性炭
D.①活性炭、②石英沙、③小卵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水是寶貴的自然資源,水資源不足,將嚴重影響人類的生存。
(1)無論是自來水還是純凈水,保持水的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
(2)自制簡易凈水器常加入______用于除去水中的異味和色素,屬于_______(“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
(3)小磊對水進行了下列實驗,其中能確定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是______(填序號)。

A.蒸發(fā) B.電解 C.沉淀 D.吸附 
自然界中的水凈化為生活飲用水,可以通過加入絮凝劑凝聚、沉降,然后通過________(填操作名稱)而得到較為純凈的水;要殺滅細菌可以向水中加入消毒劑,也可以通過_______操作,既殺滅細菌,又能得到純凈的水。生活中區(qū)分硬水與軟水常用_________。
(5)為了保護水資源,說說你在生活中節(jié)約用水的具體做法: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學好化學能使我們更好地認識生活中各種現(xiàn)象,能夠合理地解決實際問題,用你學過的化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化學與水
(1)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純水,凈水時需加入明礬的目的是                              。
(2)欲除去水中不溶性雜質,需進行過濾操作,該操作過程中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           
(3)節(jié)約水資源,防止水污染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下列做法會造成水體污染的有(填序號)         。

A.工業(yè)廢水直接排放B.工業(yè)廢氣處理后排放
C.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D.大量使用化肥、農藥
化學與金屬。
(1)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是           。
(2)為了全民的健康,我國推廣使用強化鐵醬油,這里的“鐵”指的是______。(填“單質”、“元素”或“原子”)。
(3)校園內鐵制車棚生銹實質是鐵與空氣中的            發(fā)生化學反應,寫出一種防止其生銹的一  種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鐵路上鋪接鋼軌常利用鋁熱反應:2Al + Fe2O3  高溫  2Fe + Al2O3,該反應說明鋁的活動性比
       (填“強”或“弱”);黃金是一種貴重金屬,各種黃金首飾易于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
化學與計算
下圖是某口服液標答的部分內容。

(1)該口服液能為人體提供的一種微量元素是         ,人體缺乏該元素會引發(fā)的病癥是          
(2)硫酸亞鐵中鐵、硫、氧三種元素的質量比是                  。
(3)我國鐵礦石資源比較豐富,某鋼鐵廠用1000t含氧化鐵80%的赤鐵礦石煉鐵,理論上可以煉出含雜質4%的生鐵多少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高郵湖是我縣境內的著名淡水湖.某課外小組對高郵湖的水樣進行了相關的研究.
(1)高郵湖水屬于         (填“純凈物”或“混合物”);
(2)從高郵湖取水樣后,制成兩個如圖所示的簡易凈水器,對湖水進行初步凈化。請問,簡易凈水器I中,用到的小卵石、石英砂和膨松棉的作用為                 
  
(3)使用簡易凈水器Ⅱ處理湖水時,在操作中,應沿著         慢慢向過濾器中傾倒河水,并注意液面始終要低于                      。
(4)用凈水器Ⅱ處理過的湖水是硬水還是軟水呢?我們可用         來檢驗。在日常生活中,常采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某工廠排放的污水中含有樹葉、碎塑料薄膜、泥沙,還具有一定的臭味,需對其進行凈化處理轉化為清洗用水。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向水中加入明礬攪拌溶解,靜置一段時間后,進行        操作,可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質;
(2)經(1)步后,用             進行吸附可除去污水的臭味。
(3)想知道得到的水是軟水還是硬水,可以用             來檢驗;日常生活中通過                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4)把生活污水回收處理再利用的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水是生命之源,它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1)“水”有很多種。下列“水”屬于純凈物的是             (填字母序號)。
A.河水       B.自來水         C.礦泉水         D.蒸餾水
(2)如圖 2 凈水器常用活性炭,主要是利用活性炭的            性。得到純水的方法是            
(3)用于鑒別硬水和軟水的物質是            
(4)電解水的裝置如下圖 1 所示,試管 B中的氣體是            
通過此實驗證明水是由____組成的,該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是            
(5)下圖 3 是自然界水的循環(huán)示意。針對水蒸發(fā)過程的幾點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_(填序號)。
A.是物理變化                             B.水的化學性質保持不變
C.水分子沒有發(fā)生改變                      D.水的狀態(tài)保持不變

(6)我們應該了解水、愛護水資源。下列做法有利于保護水資源并可行的是(     )
A.禁止使用化肥農藥                       B.工業(yè)廢水處理達標后排放
C.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我國紀念2013年“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活動的宣傳主題為“節(jié)約保護水資源,大力建設生態(tài)文明”。
(1)愛護水資源,一方面要    ,另一方面要防治水污染。
(2)有些村民打井取用地下水,可用    檢驗地下水是硬水還是軟水,生活中可以利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有些村民取用渾濁的河水,加入明礬處理后作為生活用水。明礬可用于凈水,是因為明礬溶于水生成膠狀物質可以    懸浮于水中的雜質,使之從水中沉降出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