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下列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
A、加熱后的蒸發(fā)皿,要用坩堝鉗夾持
B、用剩的藥品不能亂丟,要放回原試劑瓶
C、燒杯和試管都可以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熱
D、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要用酒精燈的內焰,試管傾斜45°角
考點:蒸發(fā)與蒸餾操作,用于加熱的儀器,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
專題:常見儀器及化學實驗基本操作
分析:A、根據蒸發(fā)皿使用時的注意事項分析,加熱后的蒸發(fā)皿,要用坩堝鉗夾持;
B、根據用剩藥品的處理方法進行分析;
C、根據儀器是否能直接加熱進行分析,加熱時,燒杯需放在石棉網上;
D、根據給試管中液體加熱的注意事項分析.
解答:解:
A、使用蒸發(fā)皿加熱結束后,要用坩堝鉗夾持取下蒸發(fā)皿,不要用手拿,以防燙傷手,故正確;
B、實驗室用剩的藥品不能亂丟,也不要放回原試劑瓶,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故錯誤;
C、加熱時,燒杯需放在石棉網上,故錯誤;
D、給試管中液體加熱時,要用酒精燈的外焰,且不時的移動試管,故錯誤.
答案:A
點評: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掌握正確的實驗操作是我們必須具備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用化學用語表示:
(1)3個鐵離子
 
         (2)空氣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3)2個二氧化碳分子
 
   (4)碘酒中的溶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同學在幫助老師整理實驗室時,發(fā)現了半瓶久置的氫氧化鈣粉末[Ca(OH)2],他們決定對這瓶氫氧化鈣粉末的組成進行實驗探究.
(1)提出問題:這瓶氫氧化鈣是否已經變質?
(2)猜想與假設:該氫氧化鈣粉末的成分為
①氫氧化鈣;
②氫氧化鈣、碳酸鈣;
 

(3)設計方案、進行實驗:請你參與探究,并填寫下表.
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①取樣品少量于小燒杯中,加入適量水,充分攪拌,過濾.
 
大量氣泡產生氫氧化鈣已經變質.
③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通入CO2白色沉淀產生氫氧化鈣沒有完全變質.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4)聯想與啟示:氫氧化鈣變質是由于Ca(OH)2與空氣中的CO2發(fā)生化學反應的緣故,因此氫氧化鈣應
 
保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同學衣服上不小心濺上了油污,請你提供一種除去油污的方法并說明原理:方法:
 
,原理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純堿(Na2CO3)屬于
 
類物質(填“酸”、“堿”或“鹽”).向純堿的水溶液中滴入酚酞試液,試液變
 
色,說明純堿溶液呈
 
性,其pH
 
7(填“=”、“<”或“>”).
我國科學家侯德榜創(chuàng)造了一種著名的純堿生產方法--“聯合制堿法”.
(1)“聯合制堿法”生產過程用化學方程式可簡要表示為:
①NH3+CO2+H2O=NH4HCO3
②NH4HCO3+NaCl=NaHCO3↓+NH4Cl         ③2NaHCO3
  △  
.
 
Na2CO3+H2O+CO2
該過程中沒有涉及到的基本反應類型是
 

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    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
(2)第②步中加入的是磨細食鹽粉.食鹽磨細的目的是:
 

(3)所得NH4Cl屬于化學肥料中的
 
肥.使用該化學應注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是與水有關的3個實驗.

請回答下列問題:
(1)A中燒瓶里的水只發(fā)生了
 
變化(填“物理”或“化學”).
(2)B中試管1內氣體的化學式為
 
;B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直飲水”的主要生產流程為:自來水→活性炭→超濾膜→紫外線→直飲水,其中超濾膜可以讓水分子通過,其它大分子污染物則被截留.從原理上說,此流程中超濾膜的作用與實驗C中的
 
等材料是相同的.
(4)廣州亞運會開幕式向世人展示了水與廣州城的歷史淵源.身在廣州的你,對于水的組成、結構、性質或變化還有什么疑問嗎?請寫出一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是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些裝置,據圖回答有關問題.

(1)儀器①的名稱是
 

(2)寫出一個用裝置C制取氣體的化學方程式
 
;收集這種氣體應選用裝置
 

(3)將甲酸(HCOOH)滴入濃硫酸中可生成一氧化碳和水,該反應為:HCOOH═H2O+CO↑.若要制取CO,并控制CO的生成速度和隨時終止反應,應選用上圖儀器中的(填字母)
 
制取氣體、用(填字母 )
 
收集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校課外活動小組在學習了“空氣”后,對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進行了如下改進:
在由兩個注射器組成的密閉系統(tǒng)內有20mL空氣,如圖.然后給裝有銅絲的玻璃管加熱,同時交替緩慢推動兩個注射器的活塞,加熱較長時間后停止加熱,冷卻至窒溫,將氣體全部推進一個注射器中.
(1)加熱時可觀察到銅絲由
 
變成
 
色.
(2)實驗結束后,注射器內空氣的體積約減少了:
 
,這是因為:
 

(3)在加熱過程中交替緩慢推動兩個注射器的目的是:
 

(4)改進后的實驗只是一種粗略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方法,你認為造成該實驗不夠精確的可能原因有:A
 
;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探究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進行發(fā)生中和反應的實驗時,測得反應過程中溶液的酸堿度變化如圖所示.
(1)該實驗操作是將
 
滴加到
 
中;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是
 

(2)當加入溶液的質量為a g時,溶液顯
 
性,pH
 
7(填<,=,>)
(3)當加入溶液質量為b g時,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試液,溶液呈
 
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