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1)a是長頸漏斗;
(2)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是固體,發(fā)生裝置采用固固加熱裝置,排水法比排空氣法收集純凈,故選擇的組合是A G;反應的方程式為:2KClO
3 2KCl+3 O
2↑;
(3)D裝置適合固液常溫型的氣體制取,而氫氣用鋅粒和稀硫酸在常溫下反應,故能,并且該裝置還能控制反應的發(fā)生和停止;
(4)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步驟中要求先通氫氣,防止爆炸,而這部分氫氣沒有參加反應,故需要排出,因此不能選A裝置,而選擇B裝置;試管爆炸的原因可能有:試管口沒有向下傾斜,導致反應中生成的水沒有及時排出(或試管外壁有水、沒有用外焰加熱等);
(5)制取氧氣可以采用過氧化氫溶液和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經(jīng)比較共同點是:③沒有氣體參加反應 ⑤只生成一種氣體,這也是制取其他其他的共同點;
(6)因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故應該從長管(b)進,空氣從短管排出;
(7)甲中的水可以防止生成的四氧化三鐵濺落炸裂瓶底;因為二氧化硫有毒,乙中的液體是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鈉溶液能吸收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硫氣體,防止污染空氣.
故答案為:(1)長頸漏斗; (2)A、G;2KClO
3 2KCl+3 O
2↑; (3)能; (4)B;試管口沒有向下傾斜,導致反應中生成的水沒有及時排出(或試管外壁有水、沒有用外焰加熱等)
(5)③⑤; (6)b;(7)防止生成物熔化后濺落到集氣瓶底部使集氣瓶炸裂; 吸收燃燒產(chǎn)物,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氣
分析:(1)熟練掌握化學常見的儀器的名稱和用途;
(2)根據(jù)反應物狀態(tài)與反應條件選擇發(fā)生裝置,根據(jù)生成氣體的密度和溶解性選擇收集裝置.反應物為固體;
(3)D裝置適合固液常溫型的氣體制;
(4)根據(jù)氫氣的可燃性及實驗注意事項選擇裝置;試管破裂是由于試管局部冷熱不均勻造成的;
(5)根據(jù)信息比較氧氣、二氧化碳的共同點進行選擇;
(6)根據(jù)二氧化碳的密度分析;
(7)甲中的水可以防止生成的四氧化三鐵濺落炸裂瓶底;二氧化硫有毒,乙中的液體是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鈉溶液能吸收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硫氣體.
點評:本題考查了氣體的制取及有關(guān)的注意事項,考查的知識點較多,但只有根據(jù)已有的知識及克解決,因此要求學生要扎實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