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9.乙醇是一種有機物,俗稱酒精,在常溫、常壓下是一種易燃、易揮發(fā)的無色透明液體,它的水溶液具有酒香的氣味,并略帶刺激.乙醇的用途很廣,可用乙醇制造醋酸、飲料、香精、染料、燃料等.乙醇的分子結構模型如圖所示,下列有關乙醇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乙醇不屬于有機化合物
B.乙醇是由兩個碳原子、六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
C.乙醇的相對分子質量為46g
D.乙醇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

分析 A.根據有機化合物的概念來分析;
B.根據乙醇的結構來分析;
C.根據相對分子質量的單位來分析;
D.根據化合物中元素的質量比來分析.

解答 解:A.由乙醇的化學式可知,它是一種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屬于有機化合物,故錯誤;
B.乙醇是由乙醇分子構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故錯誤;
C.相對分子質量的單位不是“g”而是“1”,故錯誤;
D.由乙醇C2H6O中碳、氫、氧元素的質量比=(12×2):(1×6):16=12:3:8,可判斷乙醇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故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化學式的意義以及化學式的簡單計算,綜合性較強,進一步考查原子的構成,屬于簡單的信息給予題型,通過結構式獲得所需的信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發(fā)現金屬R不在初中學到的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該小組為了了解R與常見金屬鋁、銅的金屬活動性順序,進行如下探究活動:
【作出猜想】他們考慮到鋁的活動性比銅強,對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Al>Cu>R;猜想二:Al>R>Cu;猜想三:R>Al>Cu;
【查閱資料】R是一種銀白色的金屬,在R的鹽溶液中只有+2價R的鹽溶液呈藍色;常溫下R的表面會形成一層氧化膜;硫酸鋁、氯化鋁、硝酸鋁的溶液均為無色.
【實驗探究】為了探究哪一種猜想成立,甲、乙、丙三位同學分別針對猜想一、猜想二、猜想三設計實驗方案并展開實驗探究.
猜想主要操作主要現象實驗結論
猜想一打磨R絲,并將其插入到硫酸銅溶液中R絲表面覆蓋了一層紅色的物質猜想一不成立(填“成立”或“不成立”)


猜想二
打磨粗細相同的R絲、鋁絲、銅絲,分別將它們插入到體積相同、溶質質量分數也相同的稀硫酸中①R絲表面產生氣泡緩慢,溶液由無色逐漸變成藍色
②鋁絲表面產生氣泡較快
③銅絲表面沒有氣泡產生
猜想二成立.
R與稀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R+H2SO4=RSO4+H2
猜想三將打磨過的鋁絲,插入到RSO4溶液中無明顯現象猜想三成立
【交流反思】究竟哪種猜想成立?三位同學經討論交流,發(fā)現丙同學在實驗前對鋁絲打磨不夠徹底,這可能會導致實驗結論錯誤.于是他們把鋁絲反復打磨后,再將其插入到丙同學做實驗用過的溶液中,一段時間后,溶液的顏色變成無色,進而確認猜想三不成立,猜想二成立.
【歸納總結】探究結束后,他們總結得出:通過金屬與酸反應或金屬與鹽溶液反應可以比較金屬活動性強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下列是初中化學常見的儀器和裝置,請回答相關問題.

(1)B裝置中儀器X的名稱:X是長頸漏斗
(2)若將裝置A和D(藥品為高錳酸鉀)連接制取并收集氧氣,其中裝置A中的試管口略向下傾斜的目的是防止水倒流而炸裂試管;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3)實驗室要制取、檢驗、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則應選用的制氣裝置是B(填字母,下同),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為CaCO3+2HCl=CaCl2+H2O+CO2↑;然后將氣體通入G裝置檢驗,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Ca(OH)2=CaCO3↓+H2O;干燥裝置應選用F,收集氣體的裝置是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空氣中氧氣含量測量的研究.
圖1是某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利用該元素組成的單質可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實驗裝置如圖2所示.
(1)該元素原子的核電荷數為15,在化學反應中該原子易得電子;
(2)圖2所示裝置中發(fā)生反應的表達式(文字或化學式)為磷+氧氣$\stackrel{點燃}{→}$五氧化二磷,或4P+5O2$\frac{\underline{\;點燃\;}}{\;}$2P2O5
(3)實驗原理:由于紅磷燃燒消耗空氣中的氧氣,使瓶內壓強減小,燒杯中水倒吸到集氣瓶.
(4)為了達到該實驗的目的應該注意裝置不漏氣,紅磷足量(寫兩點即可)
(5)某同學分組進行了實驗.
[數據分析]實驗結束后,整理數據如下:(注:集氣瓶水面上方空間容積為100mL)
組別123456
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mL)202119202218
通過對實驗結果的交流,大多數同學都驗證出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如圖是甲、乙兩物溶解度曲線.
(1)N點表示的意義是t℃時,甲、乙兩物質溶解度相同;
(2)M點表示的意義是45℃時,甲的溶解度是60g;
(3)45℃時,在50g水中加入25g甲物質,形成的溶液為不飽和溶液(填“飽和溶液”或“不飽和溶液”),此時溶質、溶劑、溶液的質量比為1:2:3,溶質的質量分數為33.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銅錢:古代銅質輔幣,俗稱銅錢,黃銅在明清時期就用于鑄造銅錢了,小明對銅錢(主要成分為銅和鋅)中銅的質量分數產生了好奇,他稱取10g銅錢樣品放入燒杯中,然后往燒杯中加入稀硫酸93.5g,恰好完全反應,反應后稱得燒杯內物質共103.3g.
(1)反應產生氫氣0.2g.
(2)通過計算判斷該銅錢樣品中銅的質量分數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下列關于催化劑應用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釀酒用到的酒化酶是一種催化劑
B.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實驗中,需要用MnO2催化高錳酸鉀分解
C.催化劑既可以是有機物,也可以是無機物
D.催化劑的理化性質在反應前后不發(fā)生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實驗中操作,發(fā)生了物理變化的是( 。
A.將塊狀膽礬研磨成粉末狀B.電解水獲得氫氣和氧氣
C.鐵粉溶解于稀硫酸D.點燃酒精燈加熱試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為了更精準地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某同學根據鐵在空氣中生鎊的原理設計如圖實驗裝置.裝置中飽和食鹽水、活性炭會加速鐵生銹.
測得實驗數據如下表
測量項目實驗前實驗后
燒杯中水的體積燒杯中剩余水的體積集氣瓶(扣除內容物)和導管的容積
體積/mL80.054.5126.0
(1)鐵生銹過程發(fā)生復雜的化學反應,首先是鐵與氧氣、水反應生成氫氧化亞鐵[Fe(OH)2],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Fe+O2+2H2O=2Fe(OH)2
(2)根據表4數據計算,改進實驗后測得的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是20.2%(計算結果精確到0.1%).
(3)從實驗原理角度分析,改進后的實驗結果比前者準確度更髙的原因是:
①避免了燃燒的紅磷伸入集氣瓶中時導致的空氣外逸;
②避免了紅磷燃燒導致導致的熱脹冷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