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證性實驗題)對“高低不同的燃著的蠟燭罩上茶杯后誰先熄滅?”這一問題,甲、乙兩同學有不同的認識:甲同學認為高的蠟燭先熄滅,乙同學認為低的蠟燭先熄滅,誰也說服不了誰,于是他們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

(提示:CO2密度比空氣大,但受熱后體積膨脹,密度變小)

(1)

實驗中將兩支燃著的蠟燭罩上茶杯,一會兒后,都熄滅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

甲同學認為高的蠟燭先熄滅,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乙同學認為低的蠟燭先熄滅,理由是________.

(3)

本實驗條件下,甲同學的猜想被證明是正確的,同時還觀察到茶杯內(nèi)壁變黑.由此我們可以得到啟發(fā):從著火燃燒的高樓房間中逃離,正確的方法是________.

A.

用毛巾捂住鼻子

B.

成站立姿勢跑出

C.

沿墻角迅速爬向門外

D.

打開窗戶跳出

答案:3.AC;
解析:

(1)

茶杯內(nèi)空氣中的氧氣被耗盡

(2)

  生成熱的CO2,上浮到茶杯底部,使高處蠟燭缺氧先熄滅

  生成CO2,沉到茶杯底部,使矮處的蠟燭缺氧先熄滅


提示:

此題的關鍵在于搞清CO2氣體的密度變化情況.雖然CO2密度大于空氣,但受熱體積膨脹后,密度會小于空氣而上�。�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9、將過量的Na2CO3溶液滴入到一定量CuSO4溶液中得到藍色固體.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對藍色固體的成分進行了如下探究,請完成下列各題:
(一)猜想與假設:
猜想一:固體為CuCO3,理由:
Na2CO3+CuSO4=CuCO3↓+Na2SO4
(用化學反應方程式表示).
猜想二:固體為Cu(OH)2,理由:Na2CO3溶液呈
(填“酸”或“堿”)性.
猜想三:固體為Cu(OH)2和CuCO3的混合物.
(二)資料查閱:
①Cu(OH)2和CuCO3晶體均不帶結(jié)晶水;
②Cu(OH)2、CuCO3受熱易分解,各生成對應的兩種氧化物.
③無水硫酸銅遇水會變藍色.
(三)設計與實驗:
Ⅰ.固體的獲�。�
(1)將反應后的固、液混合物經(jīng)
過濾
(填操作名稱)、洗滌、低溫烘干得藍色固體.
Ⅱ.用如圖所示裝置,定性探究固體的成分.

(2)若用裝置A、B組合進行實驗,B中無現(xiàn)象,則猜想
正確;
(3)若用裝置A、C組合進行實驗,C中無現(xiàn)象,則猜想
正確;
(4)為驗證出猜想三是正確的,小組同學應將裝置按 A→
C
B
(選填“B”、“C”)的順序組合進行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將過量的Na2CO3溶液滴入到一定量CuSO4溶液中得到藍色固體.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對藍色固體的成分進行了如下探究.請完成下列各題:
(一)猜想與假設:
猜想一:固體為CuCO3,理由:
 
(用化學反應方程式表示).
猜想二:固體為Cu(OH)2,理由:Na2CO3溶液呈
 
(填“酸”或“堿”)性.
猜想三:固體為Cu(OH)2和CuCO3的混合物.
(二)資料查閱:
①Cu(OH)2和CuCO3晶體均不帶結(jié)晶水;
②Cu(OH)2、CuCO3受熱易分解,各生成對應的兩種氧化物.
③無水硫酸銅遇水變藍色.
(三)設計與實驗:
Ⅰ.固體的獲�。�
(1)將反應后的固、液混合物經(jīng)過濾、洗滌、低溫烘干得藍色固體.
(2)判斷固體已洗凈的方法及現(xiàn)象
 

Ⅱ.用下圖所示裝置,定性探究固體的成分.
精英家教網(wǎng)
(3)若用裝置A、B組合進行實驗,B中無現(xiàn)象,則猜想
 
正確;
(4)若用裝置A、C組合進行實驗,C中無現(xiàn)象,則猜想
 
正確;
(5)小組同學將裝置按 A、
 
、
 
(填“B”、“C”)的順序組合進行實驗,驗證出猜想三是正確的.
結(jié)論:固體為Cu(OH)2和CuCO3的混合物.
Ⅲ.固體成分定量測定:
已知Cu(OH)2的分解溫度為66℃∽68℃,CuCO3的分解溫度為200℃∽220℃.設固體的組成為aCu(OH)2?bCuCO3.小組同學用熱
分析儀對固體進行熱分解,獲得相關數(shù)據(jù),
精英家教網(wǎng)繪成固體質(zhì)量變化與分解溫度的關系如圖,
請根據(jù)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6)寫出A B、C D段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AB段:
 
;
CD段:
 

(7)通過計算可得: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3?紅橋區(qū)二模)將過量的Na2CO3溶液滴入到一定量CuSO4溶液中得到藍色固體.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對藍色固體的成分進行了如下探究.請完成下列各題:
經(jīng)查閱資料得知:
CuSO4白色粉末,遇水可生成藍色膽礬.
(一)猜想與假設:
  猜想一:固體為CuCO3,理由:
CuSO4+Na2CO3=CuCO3↓+Na2SO4
CuSO4+Na2CO3=CuCO3↓+Na2SO4
(用化學反應方程式表示).
  猜想二:固體為Cu(OH)2,理由:Na2CO3溶液呈
(填“酸”或“堿”)性.
  猜想三:固體為Cu(OH)2和CuCO3的混合物. 
(二)資料查閱:
 ①Cu(OH)2和CuCO3晶體均不帶結(jié)晶水;
 ②Cu(OH)2、CuCO3受熱易分解,各生成對應的兩種氧化物.
(三)設計與實驗:
Ⅰ.固體的獲�。�
(1)將反應后的固、液混合物經(jīng)
過濾
過濾
、洗滌、低溫烘干得藍色固體.
Ⅱ.用下圖所示裝置,定性探究固體的成分.

(2)若用裝置A、B組合進行實驗,B中無現(xiàn)象,則猜想
正確;
(3)若用裝置A、C組合進行實驗,C中無現(xiàn)象,則猜想
正確;
(4)小組同學將裝置按A、
C、B
C、B
(填“B”、“C”)的順序組合進行實驗,驗證出猜想三是正確的,實驗中:B中的現(xiàn)象為
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C中的現(xiàn)象
白色粉末變藍
白色粉末變藍

結(jié)論:固體為Cu(OH)2和CuCO3的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將過量的Na2CO3溶液滴入到一定量CuSO4溶液中得到藍色固體.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對藍色固體的成分進行了如下探究.請完成下列各題:
(一)猜想與假設:
猜想一:固體為CuCO3,理由:Na2CO3+CuSO4=CuCO3↓+Na2SO4
猜想二:固體為Cu(OH)2,理由:Na2CO3溶液呈
(填“酸”或“堿”或“中”)性.
猜想三:固體為Cu(OH)2和CuCO3的混合物.
(二)資料查閱:
①Cu(OH)2和CuCO3均不溶于水,其晶體均不帶結(jié)晶水;
②Cu(OH)2、CuCO3受熱均易分解,各生成對應的兩種氧化物.
③無水CuSO4為白色,它遇水變藍色生成CuSO4?5H2O
(三)設計與實驗:
Ⅰ.固體的獲�。�
(1)將反應后的固、液混合物經(jīng)
過濾
過濾
、洗滌、低溫烘干得藍色固體.
(2)判斷固體已洗凈的方法及現(xiàn)象
取最后洗滌液少量,滴加適量的稀鹽酸,無氣泡產(chǎn)生
取最后洗滌液少量,滴加適量的稀鹽酸,無氣泡產(chǎn)生

Ⅱ.用圖1所示裝置,定性探究固體的成分.

(3)若用裝置A、B組合進行實驗,B中無現(xiàn)象,則猜想
正確;
(4)小組同學將裝置按 A、
C
C
、
B
B
(填“B”、“C”)的順序組合進行實驗,驗證出猜想三是正確的,實驗中:B中的現(xiàn)象為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C中白色固體變藍色.
結(jié)論:固體為Cu(OH)2和CuCO3的混合物.
Ⅲ.固體成分定量測定:
已知Cu(OH)2的分解溫度為66℃∽68℃,CuCO3的分解溫度為200℃∽220℃.設固體的組成為aCu(OH)2?bCuCO3.小組同學用熱
分析儀對固體進行熱分解,獲得相關數(shù)據(jù),繪成固體質(zhì)量變化與分解溫度的關系如圖,請根據(jù)圖2示回答下列問題:
(5)寫出A B、CD段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AB段:
Cu(OH)2
  △  
.
 
CuO+H2O
Cu(OH)2
  △  
.
 
CuO+H2O
;CD段:
CuCO3
  △  
.
 
CuO+CO2
CuCO3
  △  
.
 
CuO+CO2
;
(6)通過計算可得:a:b=
2:1
2:1

(7)若將24.0g剩余固體繼續(xù)加熱到更高的溫度,發(fā)現(xiàn)固體質(zhì)量減少了2.4g后質(zhì)量不再改變,寫出此過程中可能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4CuO
  △  
.
 
2Cu2O+O2
4CuO
  △  
.
 
2Cu2O+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