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實驗室用鐵片或鐵粉、氧化銅、稀硫酸為原料制取銅,可選用的裝置如下圖所示。
科技小組同學設計了兩個實驗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請回答:
寫出上圖中儀器a、b的名稱。a (4) 、b (5) 。
②若用方案一實驗,應選用圖中的 (6) 裝置(填序號);該方法制取的銅中可能含有的雜質可加 (7) 除去。若用方案二,氫氣制取可以控制的實驗裝置,應選用圖中的 (8) 填序號)。方案一用鐵粉,方案二用鐵片的原因是 (9)
③若用上述兩個實驗方案,獲得相同質量的銅,則鐵、氧化銅、稀硫酸三種原料中,消耗量相同的是 (10) ,理由是 (11) 。
【答案】(4)酒精燈(5)長頸漏斗(6)E,F(7)稀硫酸(8)C(9)方案一用鐵粉有利于反應的進行,方案二用鐵片是為了適應簡易啟普發(fā)生器(10)氧化銅(1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氧化銅中的銅元素全部生成了單質銅,且反應中氧化銅無損失
【解析】
試題分析: 方案一: ,整個過程是先反應然后過濾。該方法中加入過量的稀硫酸和過量的鐵粉,故得的Cu中含有鐵粉,加稀硫酸可以除去鐵粉。氫氣制取可以控制發(fā)生的實驗裝置用C;方案一用鐵粉,方案二用鐵片的原因是方案一用鐵粉,是增大反應的接觸面積,有利于反應的進行;方案二用鐵片是為了適應簡易啟普發(fā)生器。根據質量守恒定律,氧化銅中的銅元素全部生成了單質銅,且反應中氧化銅無損失 。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發(fā)展之本。
①電解水可證明水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1) 。
②高鐵酸鉀(化學式K2FeO4)目前被廣泛應用于自來水凈化處理領域。高鐵酸鉀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 (2) ,該物質中鐵元素處于 (3) (填“游離態(tài)”或“化合態(tài)”)。
③水是重要的溶劑。配制6%的氯化鈉溶液50g,需要用到的儀器是 (4) 。
A.酒精燈 B.玻璃棒 C.燒杯 D.量筒
④水在化學實驗中的作用不可忽視。下列實驗中水起吸收熱量作用的是 (5) 。
⑤“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鈉(NaClO),制取的化學方程式為:
2NaOH + X → NaClO +NaCl+H2O,則X的化學式 (6) 。 次氯酸鈉(NaClO)的摩爾質量為 (7) , 1.5mol NaClO中約含氯原子 (8) 個,
其中氧元素的質量是 (9)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區(qū)分下列各組物質,所用的方法
選項 | 區(qū) 分 的 物 質 | 區(qū) 分 方 法 |
A | 氧氣、空氣、氮氣 | |
B | 白醋與白酒 | |
C | 銅塊和鐵塊 | |
D | 水和過氧化氫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將鋅、鐵、鎂、鋁的混合粉末3.6 g投入到一定質量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應后,得到200 g含水88.6%的溶液,則得到氫氣的質量是( )
A.0.1 g B.0.2 g C.0.3 g D.0.4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實驗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A.氫氣燃燒生成水
B.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白色煙霧
C.將少量硫酸銅固體溶于水可得到淺綠色溶液
D.電解水實驗中,正極產生的氣體體積比負極產生的氣體體積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各組物質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OH Na2CO3 H2SO4
B.NaCl Na2SO4 Na2CO3
C.NaCl Ba(OH)2 K2SO4
D.CuSO4 Na2SO4 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善于用化學的眼光看世界,能夠提高我們的科學素養(yǎng)。下列事實和相應的解釋正確的是
事實 | 解釋 | |
A | 切洋蔥時可聞到刺激性氣味 | 分子之間有一定的間隔 |
B | 金剛石堅硬而石墨很軟 |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
C | 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 水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 |
D | 黃銅片比銅片硬 |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純金屬的硬度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運用酸、堿、鹽的性質可以解決工業(yè)生產中的許多問題。
(1)工業(yè)上常選用 來除去鐵銹。(寫出一種具體物質)
(2)某工廠向含有AgNO3、Cu(NO3)2的廢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鋅粉(Zn)以回收金屬,充分反應后,得到的金屬組成可能有哪幾種情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