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7.下列過程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白糖溶于水B.冰融化C.礦石粉碎D.焚燒秸稈

分析 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qū)別是否有新物質生成;據(jù)此分析判斷.

解答 解:A、白糖溶于水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B、冰融化過程中只是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C、礦石粉碎過程中只是形狀發(fā)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D、焚燒秸稈過程中有新物質二氧化碳等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故選D.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解答時要分析變化過程中是否有新物質生成,若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若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下列有關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金剛石和石墨物理性質不同,是因為它們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葡萄糖都屬于有機物
C.木炭、一氧化碳在一定條件下都能與氧化銅反應
D.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徑主要是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如圖甲是實驗室常用部分儀器:

(1)指出圖中儀器的名稱:④長頸漏斗;
(2)小李同學選擇儀器制取并收集氧氣,已知他使用了儀器①③⑤⑥,那么他還需要使用上圖儀器中的⑧⑨(填序號);該發(fā)生裝置檢查氣密性的方法是:把導管的一端浸在水里,用手緊貼試管外壁,若導管口有氣泡冒出,松開手后水進入導管形成液柱,則說明該裝置不漏氣.如圖乙鐵絲的燃燒在集氣瓶底留有少量的水,其目的是防止濺落的高溫熔化物炸裂瓶底.
(3)小張同學正在收集一瓶CO2,不知是否收集滿了,其驗滿方法是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熄滅,則證明已收集滿,證明CO2已收滿.
(4)某興趣小組選用上述儀器,用鋅粒和稀硫酸制氫氣,鋅粒反應完后,發(fā)現(xiàn)還有較多的灰黑色固體物質,從反應后的混合物中分離得到該灰黑色固體的操作方法是過濾.
(5)工業(yè)常需分離H2、CO2的混合氣體.某同學采用如圖丙所示的裝置也能達到分離該混合氣體的目的.操作步驟如下:①關閉活塞B,打開活塞A,通入混合氣體,可收集到H2氣體.②然后,關閉活塞A,打開活塞B(填操作),又可收集到另一種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列關于化學中“一定”的說法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
A.分子一定由原子構成;原子核一定由質子和中子構成
B.堿中一定含有氫元素;有機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C.純凈物一定由同種分子構成;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
D.冷卻熱飽和溶液一定會有晶體析出;當可燃物的溫度達到其著火點就一定會燃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如圖是甲、乙、丙(均不含結晶水)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在40℃時,甲、乙、丙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關系是A>B>C(物質間用“>”連接);
(2)將30℃的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冷卻到20℃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由小到大的關系是:C<A<B(物質間用“<”連接);
(3)現(xiàn)有一定質量的B溶液,將該溶液在50℃下恒溫蒸發(fā)10克水后析出了2克B晶體,再恒溫蒸發(fā)5克水后,又析出了2克B晶體,則B物質在50℃時的溶解度是:4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吃出營養(yǎng),吃出健康”是人們普遍的飲食追求,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過多攝入微量元素不利于健康B.糖類是人體能量的重要來源
C.每天都應攝入一定量的蛋白質D.油脂會使人發(fā)胖,故禁食油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可以用硫粉代替紅磷
B.用燈帽可以蓋滅酒精燈,是因為隔開了氧氣
C.木炭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產生明亮的藍色火焰
D.電解水時加入少量稀硫酸是作催化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碳和碳的幾種化合物間的部分轉化關系如圖所示:
(1)圖示物質中,屬于氧化物的是CO和CO2;
(2)C和CO都能和CuO反應發(fā)生生成CO2,反應中具有氧化性的物質是CuO;
(3)久盛石灰水的試劑瓶壁附著的白色固體,可用轉化關系中的一個反應除去,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
(4)Na2CO3和CaCO3的陰離子都是CO32-,都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CO2和H2O;
(5)檢驗CO2時用Ca(OH)2溶液而不用NaOH溶液,是因為生成物CaCO3不溶于水,產生現(xiàn)象明顯,而Na2CO3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某實驗小組的同學用氫氧化鋇溶液和鹽酸進行酸堿中和反應的實驗時,向燒杯中的氫氧化鋇溶液加入一定量稀鹽酸后,發(fā)現(xiàn)忘記了滴加指示劑.因此,他們停止滴加稀鹽酸,并對燒杯內溶液中的溶質成分進行探究.
【提出問題】該燒杯內溶液中的溶質是什么?
【猜想】
猜想一:BaCl2、Ba( OH)2 和 HCl; 
猜想二:BaCl2 和 Ba( OH)2;
猜想三:BaCl2; 
猜想四:BaCl2 和 HCl.
根據(jù)所學知識判斷,一 一定不成立
【查閱資料】氯化鋇溶液呈中性,碳酸鈉溶液呈堿性
【進行實驗】
1.實驗步驟:取少量燒杯內溶液于試管中,滴入幾滴酚酞溶液,振蕩;實驗現(xiàn)象:溶液無明顯變化;
結論:猜想二不成立.
2.實驗步驟:取少量燒杯內溶液于另一支試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鈉溶液至過量實驗現(xiàn)象:先有氣體產生,后產生沉淀;
結論:猜想三不成立,猜想四成立.
3.請你再設計一種方案:證明猜想三不成立,猜想四成立.實驗方案:取少量燒杯內溶液于試管中,滴入幾滴石蕊溶液,振蕩;如果溶液變紅色;證明猜想三不成立,猜想四成立.
【反思與拓展】要處理燒杯內的溶液,使其溶質只含有 BaCl2,應向燒杯中加入過量的Ba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