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化學實驗室常常產生許多廢液,經無害化處理后可防止對環(huán)境的破壞;瘜W興趣小組同學設計了四組實驗對NaOH溶液和Ca(OH)2溶液進行鑒別,請你參與實驗,并對廢液的成分展開探究。
(1)上述四組實驗不能達到鑒別目的的是_____。
(2)實驗中產生白色沉淀H屬于復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
(3)將上述四組實驗的八支試管中的廢液倒入一個潔凈的大燒杯中 ,先有大量的氣泡,后沉淀消失,得到澄清無色透明溶液。那么,該廢液中含有哪些物質呢(酚酞除外) ?
(查閱資料) NaCl、 CaCl2溶液呈中性
(猜想)A: NaCl、CaCl2、NaOH B: NaCl、 CaCl2 C:______。
大家經認真思考后,認為猜想______一定是錯的。理由是______。
(設計實驗)
實驗方案 | 實驗操作 | 實驗現(xiàn)象 | 實驗結論 |
方案一 | 取廢物缸中少量試液于試管,滴入含有稀HNO3的AgNO3溶液 | _____。 | 猜想C正確 |
方案二 | 另取廢物缸中少量試液于另一試管中,加入少量_______固體。 | 固體溶解消失, 溶液變成藍色 |
(反思)大家交流后,認為實驗方案一 有問題,你認為原因是_____。
另外,大家共同決定在廢液中加入適量的碳酸鈉溶液,恰好完全反應后,過濾。再將廢液進行______(填實驗操作),就可以將廢液處理并回收得到NaCl。
【答案】實驗一和實驗四 Ca(OH)2+Na2CO3=CaCO3↓+2NaOH NaCl、CaCl2、HCl A 反應后澄清無色透明溶液,說明反應后溶液呈中性或酸性,氫氧化鈉呈堿性,所以反應后溶液中溶質一定不存在氫氧化鈉 產生白色沉淀 氫氧化銅或氧化銅 氯化鈣和鹽酸都能與硝酸銀產生白色沉淀 過濾
【解析】
(1)實驗一:NaOH溶液和Ca(OH)2溶液都呈堿性,加入酚酞后溶液都呈紅色,現(xiàn)象相同,不能鑒別;
實驗二:碳酸鈉溶液與氫氧化鈣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氫氧化鈉與碳酸鈉溶液不能反應,加入碳酸鈉溶液后產生白色沉淀的是氫氧化鈣,無明顯變化的是氫氧化鈉溶液,現(xiàn)象不同,可以鑒別;
實驗三: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能反應,沒有明顯的實驗現(xiàn)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現(xiàn)象不同,可以鑒別;
實驗四:NaOH溶液和Ca(OH)2溶液都以能與鹽酸反應,但沒有明顯的現(xiàn)象,現(xiàn)象相同,不能鑒別。四組實驗不能達到鑒別目的的是實驗一和實驗四;
(2)實驗中產生白色沉淀H的反應是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碳酸鈉溶液與氫氧化鈣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其中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由于沒有相互交換成分,不屬于復分解反應,碳酸鈉溶液與氫氧化鈣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該反應是由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反應的化學化學方程式是:Ca(OH)2+Na2CO3=CaCO3↓+2NaOH;
(3)猜想:
將上述四組實驗的八支試管中的廢液倒入一個潔凈的大燒杯中 ,先有大量的氣泡,后沉淀消失,得到澄清無色透明溶液,說明廢液中存在鹽酸,反應后溶液呈中性或酸性,鹽酸可能有剩余,反應過程中鈉離子、鈣離子、氯離子沒有形成沉淀、氣體,在溶液一定存在,所以猜想C可能是NaCl、CaCl2、HCl;猜想A一定是錯的。理由是反應后澄清無色透明溶液,說明反應后溶液呈中性或酸性,氫氧化鈉呈堿性,所以反應后溶液中溶質一定不存在氫氧化鈉;
設計實驗:
鹽酸與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鈉,氯化鈣與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和硝酸鈉,氫氧化銅與鹽酸反應生成藍色氯化銅溶液和水,氧化銅與鹽酸反應生成藍色氯化銅溶液和水。因此:
實驗方案 | 實驗操作 | 實驗現(xiàn)象 | 實驗結論 |
方案一 | 取廢物缸中少量試液于試管,滴入含有稀HNO3的AgNO3溶液 | 產生白色沉淀 | 猜想C正確 |
方案二 | 另取廢物缸中少量試液于另一試管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銅或氧化銅固體。 | 固體溶解消失, 溶液變成藍色 |
反思:實驗方案一有問題,原因是氯化鈣和鹽酸都能與硝酸銀產生白色沉淀;
碳酸鈉溶液與氯化鈣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碳酸鈉溶液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大家共同決定在廢液中加入適量的碳酸鈉溶液,恰好完全反應后,過濾。再將廢液進行過濾,就可以將廢液處理并回收得到NaCl。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對于一些沒有明顯現(xiàn)象的化學反應,在設計實驗時常常會利用轉換法,將現(xiàn)象變得直觀。根據(jù)如圖所示的實驗回答問題。
(1)實驗1中,燒杯內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當觀察到實驗1燒杯內液體的顏色剛好由________色變成無色時,說明NaOH與HCl發(fā)生了反應。
(2)實驗2中,試管內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試劑不能驗證反應是否發(fā)生的是___________(填序號,后同)。
A 稀鹽酸 B 無色酚酞溶液 C CaCl2溶液 D Ba(NO3)2溶液
(3)實驗3為了證明CO2能與水反應,可向右側燒杯內裝入________。
A 水 B 稀鹽酸 C 紫色石蕊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中國是最早發(fā)明火藥的國家。據(jù)史書記載,我國古代的煉丹家在長期煉制丹藥過程中,發(fā)現(xiàn)硝、硫磺和木炭的混合物點燃時會發(fā)生爆炸,其反應原理是:2KNO3+S+3CK2S+N2↑+3CO2↑,下列有關該反應說法正確的是( 。
A. 反應前后元素的化合價都發(fā)生了改變
B. 該反應中沒有氧氣參加,不屬于燃燒
C. 反應生成大量氣體,放熱,體積急劇膨脹,引起爆炸
D. 反應物和生成物中均有單質和化合物,屬于置換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氫氧化鈉在空氣中不僅吸收水分,還會與二氧化碳反應。有一瓶因保存不當而部分變質的氫氧化鈉固體,為測定其成分,稱取10g樣品,向其中滴加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7.3%的稀鹽酸,只放出二氧化碳氣體,且二氧化碳質量與加入稀鹽酸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
(1)寫出氫氧化鈉在空氣中變質的化學方程式:_____。
(2)計算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_____________(寫出計算過程)。
(3)計算稀鹽酸和樣品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溶質質量分數(shù)______________(結果精確到0.1%,寫出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可燃物在不同條件下燃燒會產生不同的現(xiàn)象,如木炭在氧氣中燃燒沒有火焰產生,在空氣中燃燒卻有火焰產生;蠟燭在氧氣中燃燒無黑煙(主要成分為炭黑)生成,在空氣中卻有黑煙生成。同學們對此開展了以下探究:
(1)寫出木炭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_____。
(查閱資料)木炭在空氣中發(fā)生不完全燃燒會生成一氧化碳。
(2)木炭在空氣中燃燒產生火焰的原因是:_____;
(3)蠟獨在空氣中燃燒有黑煙生成,說明蠟燭中一定含有:_____;
(提出問題)導致蠟燭發(fā)生不完全燃燒的原因有哪些?
甲同學:可能與氧氣的接觸面積有關;
乙同學:可能與氧氣的含量有關;
你認為還可能與_____(寫出一種即可)有關。
(設計實驗)甲同學設計的實驗如下:收集體積分數(shù)為52%的氧氣于鐘罩中,再將蠟燭點燃立即罩上鐘罩;幾秒鐘后,用白瓷板壓住蠟燭火焰。發(fā)現(xiàn)剛開始時白瓷板上沒有明顯現(xiàn)象,過一會后有大量的炭黑出現(xiàn),證明甲同學的猜想正確。
(4)用白瓷板壓住蠟燭火焰的目的是_____;
乙同學直接將點燃的蠟燭放在鐘罩中,再利用數(shù)字化實驗測出氧氣和一氧化碳的含量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
(5)初始階段蠟燭發(fā)生的是完全燃燒,結合曲線說明理由:_____;后續(xù)階段氧化碳含量逐漸升高的原因是:_____;
(6)可燃物發(fā)生不完全燃燒,會造成極大的危害除浪費資源外,還會造成的危害是_____(寫一種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空氣和水是人類無法離開的物質。
(1)空氣中________含量升高會造成“溫室效應”。
(2)如圖1是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裝置:
①紅磷足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②燃燒產生的現(xiàn)象為發(fā)出白光,放出熱量,產生大量的________。
(3)生活中可用活性炭凈水,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性。生活中可用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t2 ℃時,將甲、乙各80 g分別放到盛有100 g水的兩個燒杯中,充分溶解后,恢復到t2℃,現(xiàn)象如圖2,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線如圖3。請結合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①固體甲對應的溶解度曲線是______(填“a”或“b”)。
②M點的含義_______。
③向燒杯A的溶液中繼續(xù)加入15 g甲物質,充分攪拌,發(fā)現(xiàn)固體先全部溶解,一段時間后又有部分固體析出,你認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④將t2℃等質量的甲、乙飽和溶液分別降溫到t1℃時,所得溶液的有關說法正確的是______(填字母)。
a.甲溶液仍為飽和溶液
b.兩溶液質量甲<乙
c.兩溶液中溶劑質量甲=乙
d.兩溶液溶質質量分數(shù)甲>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味精是常用的調味品,它的鮮味來自于其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鈉”(化學式是C5H8NO4Na,易溶于水,與AgNO3不反應),另外還含有NaCl,其它成分不考慮。請回答下列問題:
(1)味精中至少含有__________(填數(shù)字)種元素。
(2)稱取5.0g味精配制成50g溶液,量取蒸餾水的量筒規(guī)格是_________(填字母)。
A.5mL B. 10 mL C. 50 mL D. 100 mL
(3)下圖是配制過程,正確的操作順序為_______(填字母)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4)為測定NaCl在味精中的質量分數(shù),進行如下實驗:
①向所配制的50g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充分反應,檢驗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靜置后,在上層清液中加入______(填化學式)溶液,觀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②在其它操作均正確的情況下,若在配制溶液過程中,仰視刻度量取蒸餾水,則所配制溶液中,谷氨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____(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所測定的味精中NaCI的質量分數(shù)___(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③精確測定AgCl沉淀質量為2.87 g,則該味精中NaCl的質量分數(shù)為___。(計算結果精確到0.1%。有關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NaCl-58. 5 , AgCl-143. 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t1℃時,甲、乙兩種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相同
B. t1℃時,取少量甲的飽和溶液,加入少量乙,不能再溶解
C. t1℃時,取少量甲的飽和溶液升溫到t2℃,變成不飽和溶液
D. t2℃時,將等質量的甲、乙分別配成飽和溶液,所得溶液質量甲>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