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除去下列物質中的少量雜質,所選用的試劑正確的是( 。
選項物質雜質試劑
AFeCl2CuCl2鐵粉
BCO2HCl氫氧化鈉溶液
CNaClNa2CO3稀硫酸
DCuO粉Cu稀鹽酸
A.AB.BC.CD.D

分析 A、根據(jù)氯化銅和鐵反應會生成氯化亞鐵和銅進行分析;
B、根據(jù)二氧化碳和氯化氫都會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進行分析;
C、根據(jù)碳酸鈉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進行分析;
D、根據(jù)氧化銅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進行分析.

解答 解:A、氯化銅和鐵反應會生成氯化亞鐵和銅,可以實現(xiàn)除雜的目的,故A正確;
B、二氧化碳和氯化氫都會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除去了雜質和主要物質,故B錯誤;
C、碳酸鈉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硫酸鈉對于氯化鈉也是雜質,故C錯誤;
D、氧化銅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除去了主要物質,故D錯誤.
故選:A.

點評 在解此類題時,首先分析雜質和物質的性質,然后選擇適當?shù)脑噭┲慌c雜質反應,不與主要物質反應,不會生成新的雜質.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推理是化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
A.向某固體物質中加入稀鹽酸,生成無色無味氣體,證明該物質一定是碳酸鹽
B.向碳酸鈉溶液中滴加無色酚酞試劑,溶液變成紅色,說明碳酸鈉屬堿類
C.某有機物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證明該有機物一定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
D.某化肥與堿混合研磨,產(chǎn)生刺激性氣味的氣體,證明該化肥是銨態(tài)化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分析下面實驗內(nèi)容和結論,正確的一組是( 。
  實驗內(nèi)容 實驗結論
 A 帶有火星的木條置于氧氣瓶中,木條復燃 氧氣有可燃性
 B 二氧化碳氣體通入紫色石蕊試液中,石蕊試液變紅色 二氧化碳有酸性
 C 稀鹽酸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未觀察到明顯現(xiàn)象二者沒有發(fā)生化學反應 
 D 氯化鈣溶液滴入某溶液中,出現(xiàn)白色沉淀 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列圖示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
A.
點燃酒精燈
B.
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C.
讀出液體的體積
D.
液體的取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通過實驗探究可獲得較多的化學知識,對如圖所示的實驗分析錯誤的是( 。
A.兩支蠟燭自下而上依次熄滅B.二氧化碳不能燃燒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D.二氧化碳支持燃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2015年6月5日是世界環(huán)境日,今年中國主題是“踐行綠色生活”,該主題旨在提倡“生活方式綠色化”.請根據(jù)你學過的內(nèi)容回答下列問題.
(1)目前,人們使用的燃料大多來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氣等,消耗化石燃料增加了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請你寫出天然氣中甲烷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CH4+2O2$\frac{\underline{\;點燃\;}}{\;}$CO2+2H2O.
(2)吸煙對人體有害,我國規(guī)定在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燃著的香煙產(chǎn)生的煙氣中含有一種能與血液中血紅蛋白結合的有毒氣體,該氣體的化學式是CO.
(3)請你寫出一條“踐行綠色生活”的建議:出行以公交車代替私家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黃銅(銅鋅合金)是重要的金屬材料,常用來制造機械零件、儀表和日用品.為測定某黃銅材料中鋅的含量,化學研究小組進行了實驗:稱取15.0g此黃銅材料,向其中逐漸加入稀鹽酸,測定產(chǎn)生氣體的質量和加入稀鹽酸的質量,并根據(jù)實驗情況繪制了產(chǎn)生氣體質量與加入稀鹽酸質量的關系圖.
請你仔細分析此關系圖,并進行計算:
(1)15.0g黃銅材料中含鋅6.5g.
(2)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寫出計算過程),計算結果精確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向盛有100g稀硫酸的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鎂粉,固體完全溶解后,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所得沉淀質量與加入NaOH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
(1)計算氫氧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要求寫出計算過程)
(2)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所消耗硫酸溶質的質量為29.4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碲(Te)被譽為“現(xiàn)代工業(yè)、國防與尖端技術的維生素,創(chuàng)造人間奇跡的橋梁”.實驗室模擬提取碲的一個實驗是:取某含碲溶液于燒瓶中,加入適量NaC1,加熱到一定溫度,持續(xù)通入SO2,待反應一定時間,過濾得到粗碲.
(1)反應的總化學方程式為:TeOSO4+2SO2+3X$\frac{\underline{\;\;△\;\;}}{\;}$Te↓+3H2SO4,則X為H2O(填化學式).
(2)為探究獲得較高粗碲沉淀率的反應條件,某研究小組在控制NaC1濃度和SO2流量不變的條件下,進行下述對比試驗,數(shù)據(jù)如下:
實驗溫度/℃反應時間/h粗蹄沉淀率
a653.065.0
b803.098.9
c802.098.9
d902.097.0
①該小組研究的反應條件是溫度和反應時間.
②實驗a和b的目的是比較相同時間,不同的反應溫度對粗碲沉淀率的影響.
③在上述四組實驗中,最佳的反應條件是80℃和2.0h.
④為了提升設備利用效率和節(jié)約能源,可進一步優(yōu)化反應條件測定粗碲沉淀率.若再設計對比實驗,選擇的反應條件還可以是A(填選項).
A.80℃,1.5h   B.80℃,2.5h    C.70℃,2.0h    D.95℃,2.0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