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ing math: 50%
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某化學興趣小組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兩個實驗.
實驗1:研究燃燒條件
步驟1:在C中加入少量白磷并加入熱水,塞好膠塞使導管口進入熱水中,發(fā)現(xiàn)白磷不燃燒;
步驟2:打開K1,關閉K2,將A中的溶液滴入B中,C中有氣泡冒出,白磷燃燒,B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MnO2_2H2O+O2↑.實驗1通過對比實驗研究了燃燒的一個條件.它是燃燒需要氧氣.
實驗2:研究CO2與NaOH固體的反應
步驟1:A中盛有稀硫酸、B中盛有Na2CO3固體,C中盛有NaOH固體.打開K1,關閉K2,將A中溶液滴入B中,氣球變大,打開K2,關閉K1,一段時間后氣球沒有明顯變癟.
步驟2:依據(jù)以上實驗現(xiàn)象,改進后重新添加藥品,進行實驗2.
步驟3:打開K2,關閉K1,將A中液體滴入B中,用燃著的木條放在K2上,發(fā)現(xiàn)木條熄滅,問上述操作的目的排出B中的空氣.然后進行后續(xù)實驗,說明CO2與NaOH固體發(fā)生了反應,后續(xù)實驗的操作與現(xiàn)象為打開K1,關閉K2,氣球明顯鼓起.打開K2,關閉K1,一段時間后,氣球明顯變癟.

分析 實驗1:根據(jù)物質燃燒的條件可知,將A中的溶液滴入B中,C中有氣泡冒出,白磷燃燒,說明生成的氣體是氧氣,據(jù)此寫出化學反應式;
實驗2:根據(jù)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的特點分析操作目的;證明生成的氣體二氧化碳減少了,就說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了.

解答 解:(1)物質燃燒的條件是:具有可燃物、與氧氣接觸、達到著火點.C中的白磷是可燃物,加入熱水后也可以使白磷達到著火點,但這時C中的白磷不燃燒,因為沒有與氧氣接觸.當打開K1,關閉K2,將A中的溶液滴入B中,C中有氣泡冒出,白磷燃燒,說明這時滿足了白磷燃燒的條件,即達到著火點并與氧氣接觸,氧氣來自B中發(fā)生的反應.B裝置可以做固體和液體的不加熱反應,所以在B中生成氧氣,就要雙氧水和二氧化錳反應,所以B中發(fā)生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MnO2_2H2O+O2↑.通過這個實驗也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是與氧氣接觸.
故答案為:2H2O2MnO2_2H2O+O2↑;燃燒需要氧氣;
(2)實驗2:步驟1中打開K1,關閉K2,將A中溶液滴入B中,氣球變大,打開K2,關閉K1,一段時間后氣球沒有明顯變癟,說明氣球內還有氣體沒有與氫氧化鈉反應,不能說明CO2與NaOH固體的反應.
所以進行改進后,繼續(xù)實驗.實驗1中氣球沒有明顯變癟,應該是裝置中的空氣不與氫氧化鈉反應的結果.
所以進行實驗2時,打開K2,關閉K1,將A中液體滴入B中,用燃著的木條放在K2上,發(fā)現(xiàn)木條熄滅.這樣做的目的一則是排出裝置中的空氣,二則驗證生成的氣體是二氧化碳.然后進行后續(xù)實驗,打開K1,關閉K2,氣球變大,所以生成氣體二氧化碳,然后打開K2,關閉K1,一段時間后氣球變癟,氣球內的二氧化碳與C中的氫氧化鈉固體反應了.
故答案為:排出B中的空氣;打開K1,關閉K2,氣球明顯鼓起.打開K2,關閉K1,一段時間后,氣球明顯變癟.

點評 本題綜合考查了學生的基本實驗能力,涉及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氣體的驗證、實驗基本設計.要同學們具有綜合的化學知識方可做好此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下圖是表示氣體分子的示意圖,圖中“”和“”分別表示質子數(shù)不同的兩種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初中化學常見的6種物質A~G,由H、C、O、Na、S、Ca、Fe中的一種或幾種元素組成.
(1)A為固體單質,B為氣體單質,A在B中燃燒生成黑色固體,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Fe+2O2_Fe3O4
(2)固體C易潮解,常用作氣體干燥劑,但不能干燥CO2.CO2不能用固體C干燥的原因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2NaOH+CO2=Na2CO3+H2O.
(3)將固體A久置于空氣中,向其中滴加過量的E的溶液,得到黃色溶液,同時有氣泡冒出.所得溶液中的溶質有H2SO4、FeSO4、Fe2(SO43
(4)F和G均含三種元素,F(xiàn)的溶液可以跟G的溶液反應產生白色渾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Ca(OH)2=CaCO3↓+2NaOH.
(5)E的溶液與F的溶液反應有氣泡產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2SO4+Na2CO3=Na2SO4+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為了驗證鐵、銅、銀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小明同學將銅片放入硝酸銀溶液中,觀察到銅片表面析出黑色(銀白色)固體,(溶液由無色變成藍色),由此得出銅的活動性大于銀.為了最終得出鐵、銅、銀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小明還需要進行的實驗方案是將鐵片放入裝有CuSO4溶液的試管中,鐵片表面析出紅色固體,則鐵的活動性大于銅或者是將鐵片和銅片分別放入裝有稀鹽酸的試管中,鐵片表面產生氣泡而銅片表面無明顯現(xiàn)象,則鐵的活動性大于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某歌廳發(fā)生火災,事故的原因是電線起火,引燃了聚氨酯泡沫塑料天花板造成的.
(1)聚氨酯塑料泡沫屬于有機材料(填“有機”或“無機”).
(2)起火的電線在火災中起到的作用是B(填字母序號).
A.提供可燃物     B.使可燃物達到著火點    C.提供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某化學興趣小組如圖1模擬教材中的煉鐵實驗,再將所得的黑色粉末物質與足量的稀硫酸反應,發(fā)現(xiàn)黑色粉末消失,但始終沒有氣泡生成.

(1)鐵元素的常見價態(tài)有+2、+3.將Fe3O4表示為兩種氧化物的結合形式FeO•Fe2O3
(2)根據(jù)現(xiàn)象“沒有氣泡生成”猜想,黑色粉末物質可能是:
①氧化亞鐵;②四氧化三鐵;③氧化亞鐵和四氧化三鐵的混合物.
(3)圖中裝置有明顯缺陷,從環(huán)保角度出發(fā),應采取的措施是將尾氣點燃.
(4)從實驗安全角度考慮,應在裝置A、B間增加一個安全瓶,可以有效防止B中的澄清石灰水倒吸入A中.
(5)某科技小組查閱CO與Fe2O3反應各產物開始生成的溫度情況:
Fe2O3\stackrel{300℃以上}{→}Fe3O4\stackrel{600℃以上}{→}FeO\stackrel{700℃以上}{→}Fe
由于酒精燈通常只能提供400-500℃的溫度,則黑色粉末的成分理論上可確定為Fe3O4
(6)設計實驗對黑色粉末進行探究.
操作步驟實驗現(xiàn)象解釋或反應方程式
1.取少量黑色物質加入
30%熱的鹽酸中
無氣泡、溶液顏
色變成黃綠色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Fe3O4+8HCl═FeCl2+2FeCl3+4H2O
2.用磁鐵吸引此粉末能夠被吸引說明該物質具有磁性
某同學選用X溶液與黑色粉末反應,也可以證明黑色粉末中不含有Fe,則X為A.
A.硫酸銅溶液  B.硫酸鈉溶液  C.氫氧化鈉溶液  D.氫氧化鈣溶液
(7)在一定溫度下,該科研小組將3.2克Fe2O3與足量的CO混合加熱,反應結束后冷卻,精確稱量黑色粉末質量為ag(計算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①若a=2.24g,黑色粉末是Fe;②若a=2.88g,黑色粉末是FeO;③若a=3.09g,黑色粉末是Fe3O4
④若黑色粉末是混合物則a的取值范圍是2.24g<a<3.09g.
(8)請你畫出以溫度為橫坐標,玻璃管中剩余固體的質量為縱坐標(如圖2),表示用CO還原Fe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如圖1是“XX牌貼身暖寶寶”使用說明書,小王等同學閱讀了使用說明后,對它的成分和發(fā)熱原理產生了興趣,和同學們一起進行了實驗探究.
(1)袋內物質中含有的金屬元素至少有2種,其外袋材料屬于合成(填“無機非金屬”、“合成”或“復合”)材料.
(2)初步探究成分及發(fā)熱原理
【提出問題】:“暖寶寶”為什么能發(fā)熱?
【做出猜想】:“暖寶寶”發(fā)出的熱量主要來自鐵粉氧化(即生銹)的過程.
【設計實驗】:
實驗操作實驗現(xiàn)象解釋或結論
步驟1取A、B兩袋“暖寶寶”,將A袋按使用說明打開外袋取出內袋;而B袋不打開外袋.并將兩袋樣品放置在同樣的環(huán)境中.A袋的“暖寶寶”溫度很快上升;B袋溫度無明顯變化.“暖寶寶”發(fā)熱是由于袋內物質與O2接觸.
步驟224小時后,分別剪開A、B兩袋,各取少量袋內物質于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適量稀鹽酸.A袋內物質部分溶解,產生黃色溶液;B袋內物質部分溶解,有氣泡產生,淺綠色溶液.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產生黃色溶液的反應:
Fe2O3+6HCl=2FeCl3+3H2O
得出結論:“暖寶寶”發(fā)出的熱量主要來自鐵粉發(fā)生氧化(生銹)的過程.
【繼續(xù)探究】:小王和同學們想繼續(xù)探究“暖寶寶”發(fā)熱后,剩余物質中是否還含有活性炭,他們取適量A袋內物質于燒杯內,加入過量稀鹽酸,充分反應后過濾,洗滌、烘干濾渣.為進一步驗證黑色濾渣的成分,小王和小李同學分別設計了甲、乙兩個如圖2所示的裝置,點燃濾渣,用澄清石灰水驗證產物,你認為甲圖的裝置結論更可靠,理由是乙方案酒精燃燒生成的CO2會干擾實驗.
同學們分析鐵生銹是一個緩慢氧化的過程,“暖寶寶”放熱現(xiàn)象之所以很明顯是因為:①鐵呈粉末狀,活性炭有吸附性,使鐵能與氧氣、水等接觸充分;②氯化鈉能加快鐵生銹;
(3)測定“暖寶寶”中的含鐵量
取一片包裝完好的“暖寶寶”,剪開包裝,利用袋內物質立即進行實驗.
【實驗方法】:取樣品m g,利用如圖丙所示裝置與藥品,測反應后生成氣體的體積.
【實驗步驟】:
①連接儀器,檢查裝置氣密性;
②將實驗所用藥品裝入各儀器中,記錄量氣管(水準管中水不會溢出)初始刻度;
③打開分液漏斗活塞,加入足量稀硫酸至不再有氣泡冒出.在實驗過程中,若燒瓶和量氣管內氣體壓強過大,可將水準管下移(填“上提”或“下移”).
④等恢復至室溫,并調節(jié)量氣管與水準管兩邊液面相平后,再次記錄量氣管刻度;
【數(shù)據(jù)處理】:
若實驗條件下,氫氣的密度為d g/mL,測得氫氣體積為v mL.則該“暖寶寶”中鐵粉的質量分數(shù)的表達式為\frac{28dv}{m}×100%.
【交流討論】:利用丙裝置,即使操作無失誤,測量結果仍會偏大,原因是滴入燒瓶內的稀硫酸占一定體積,小王重新設計了一個如圖丁的實驗裝置,利用該裝置實驗時,在氣密性良好的前提下,如果往錐形瓶中注入的稀硫酸體積為V1mL,充分反應后,右側針筒中氣體的讀數(shù)為V2 mL,則反應生成的氫氣的體積為V2-V1 mL.
(4)測定“暖寶寶”中的鐵、碳質量比
小李取了一片外袋已有部分破損的“暖寶寶”,剪開包裝,利用袋內物質立即進行實驗.
【查閱資料】:
①2Fe(OH)3═Fe2O3+3H2O;②Fe+2FeCl3═3FeCl2;③在HCl和FeCl3的混合溶液中Fe先與FeCl3反應
【實驗記錄】:
【實驗結論】:經該實驗測定,新產品的配料中碳粉和鐵粉的質量比為1.9:7.28,該片已有破損的“暖寶寶”中的剩余鐵單質的質量為6.16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某工廠的原料Fe2O3(粉末狀)中混入了銅粉,現(xiàn)要測定混合物中的銅粉質量分數(shù)可用多種方法,請按照測定步驟依次選擇下列所示的實驗步驟(填編號字母),再列舉兩種不同的方法.提供可選擇的實驗操作步驟是:(可重復選用)
A.用天平稱取混合物W克                     
B.在空氣中充分加熱W克混合物
C.將混合物W克加到足量的氯化鋅溶液中     
D.將混合物W克加到足量的硝酸銀溶液中
E.小心過濾                         
F.在高溫加熱W克混合物的條件下通入充足的CO
G.根據(jù)混合物反應前后的質量變化進行計算    
H.用天平稱量加熱冷卻后的混合物質量
I.用天平稱量洗滌、干燥后的濾出物質量
方法實驗步驟依次編號方程式
例:A、B、H、GFe2O3+3H2SO4═Fe2(SO43+3H2O
方法一
方法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自從殲-20首次試飛被曝光以來,中國的新一代戰(zhàn)機便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人們首先發(fā)現(xiàn),不僅殲-20炫酷的外形讓人眼前一亮,而且其機身一改以往顏色,變成了灰黑色.這灰黑色就是其能隱形的關鍵,它能吸收雷達發(fā)出的雷達波,主要成分是有機物M(分子式:C6H4S4;M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C6H4S4+11O2→6CO2+4SO2+2H2O).某化學興趣小組為驗證其組成元素,并探究其分子結構進行了下列實驗:

將少量樣品放入A的燃燒管中,通入足量O2,用電爐加熱使其充分燃燒,并將燃燒產物依次通入余下裝置(夾持儀器的裝置已略去)
說明:1.A中CuO的作用是將有機物中的C元素全部氧化成CO2
2.品紅溶液用于檢驗SO2會褪色,KMnO4溶液用于吸收SO2并且不與CO2反應
(1)計算有機物M中碳的含量35.3%
(2)說明飛機能上升的原因機翼上方空氣流速大壓強小,下方空氣流速小壓強大,產生向上的升力
(3)裝置B的目的是驗證有機物中含氫元素,則B中盛裝的試劑可為:無水硫酸銅.
(4)D中盛放的試劑是:c(填序號).可供選擇的試劑:
a.NaOH溶液  b.品紅溶液  c.KMnO4溶液 d.飽和石灰水
(5)能證明有機物含碳元素的現(xiàn)象是:E中溶液不褪色,F(xiàn)中有白色沉淀.
(6)裝置Ⅰ、Ⅱ不能互換的理由是:生成物通過II時會帶出水蒸氣,干擾氫元素的驗證.
(7)指出裝置F的錯誤未與大氣相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