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與金屬相關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生鐵和鋼性能完全相同 B. 煉鐵過程只發(fā)生物理變化
C. 常溫下所有金屬均為固態(tài) D. 鐵在潮濕的空氣中易生銹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水是地球上最常見、最普通的物質之一。
下列是初中化學中的三個實驗裝置,請根據你所學的知識回答:
⑴ 實驗Ⅰ中缺少的玻璃儀器是___________。
⑵ 實驗Ⅱ所表示的凈水操作的名稱是___________,該法可將硬水軟化。A中的自來水經B進入C中,可用___________ (填試劑名稱)來鑒別A與C中水的硬度。
⑶ 實驗Ⅲ中D為電源的_________(填“正”或“負”)極;發(fā)生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_________。電解水實驗說明,水是由__________組成的。
⑷ 鎂在海水中主要以MgCl2的形式存在,MgCl2類似NaCl 由離子構成,則其中鎂離子的符號是__________。觀察下圖,從元素含量角度分析,我國海域中鎂位列第______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現有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請回答問題:
(1)反應容器a的儀器名稱是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和MnO2粉末制取氧氣,制取裝置應選用___________。(填字母序號)
(3)在加入藥品前,檢查氧氣制取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4)用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的反應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屬于(________)反應類型。
(5)檢驗一瓶氣體是氧氣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甲烷(CH4)是一種無色、無味、密度比空氣小且難溶于水的氣體。實驗室用加熱無水醋酸鈉和堿石灰的固體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應選擇的發(fā)生裝置是(填字母序號)_________,收集較為干燥的甲烷氣體的收集裝置是(填字母序號)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A、B、C、D、E、F、G、H八種物質,有如圖所示關系:其中A是一種紫色固體,B、G都是黑色固體,D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E、F都是無色液體,H是一種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在②的反應前后B的質量和化學性質都不改變。
請你根據上述信息,試推斷:
(1)物質A是_________,物質D是____________,物質G是____________。
(2)B在反應②中起_________作用。寫出反應的②表達式: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某兩種物質在光照條件下能發(fā)生化學反應,其微觀示意圖如下(一種小球代表一種原子):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化學反應前后各元素的化合價沒有改變 B. 該反應屬于分解反應
C. 該反應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D. 圖示中共有4種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有機合成材料的出現是材料發(fā)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塑料、纖維、橡膠均屬于有機合成材料
B.熱固性塑料可用作炒菜鍋的手柄
C.合成纖維的強度高、彈性好、耐磨、耐化學腐蝕
D.合成橡膠可用于生產汽車輪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A、B、C、D、E分別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其中A、D是常見的液體,C、E是常見的氣體,且C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它們之間能進行如下圖所示轉化,請仔細分析圖中的轉化關系,完成下列問題:
(1)寫出反應①的文字表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該反應中物質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反應的基本類型為__________。
(2)寫出物質E的一種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用適當化學用語表示:
(1)氖氣______; (2)2個氯氣分子______;
(3)3個銨根離子______; (4)2個鎂離子_____________;
(5) 氫氧化亞鐵中鐵元素的化合價_____________;
(6)人體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