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制取氣體的裝置如下圖所示,根據(jù)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標有①②的儀器名稱: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2)寫出用裝置A制取氧氣的一個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A裝置中試管口略向下傾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學用C裝置集滿一瓶氧氣后,實驗時發(fā)現(xiàn)氧氣不純,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4)實驗室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時,應選用圖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來組裝一套實驗裝置,檢驗二氧化碳集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實驗室用鋅粒與稀硫酸在常溫下反應制取氫氣,需選用的發(fā)生裝置為__________,收集裝置為___________。


(1)①長頸漏斗;②集氣瓶(2)2KMnO4 K2MnO4 +MnO2 +O2↑;防止加熱時冷凝水回流到熱的試管底部,使試管炸裂。(3)集氣瓶口未蓋玻璃片或?qū)Ч芪瓷斓郊瘹馄康牡撞;?)B;C;把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觀察木條是否熄滅。(5)B;D或E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關于溶液和乳化的下列說法這種錯誤的是(      )

A.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種溶質(zhì)

B.溶液是均一、穩(wěn)定的混合物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現(xiàn)象

D.溶液不一定是無色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化學興趣小組為了探究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制備二氧化碳后的廢液中的溶質(zhì)成分,將廢液過濾,取濾液20克于一小燒杯中,在不斷振蕩的同時,向其中滴加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10.6%的碳酸鈉溶液直至過量,有關的變化如右圖所示:

根據(jù)題中有關信息和圖像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原廢液中的溶質(zhì)成分有 (用化學式回答)。

(2)計算A點處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空氣中含量高且化學性質(zhì)不活潑的氣體是( )

A、氮氣      B、氧氣     C、二氧化碳     D、稀有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能源與環(huán)境成為人們?nèi)找骊P注的問題。

(1)煤、________和__________常稱為化石燃料。

(2)煤發(fā)電時,將煤塊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石燃料燃燒都會產(chǎn)生二氧化碳,它是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溫室氣體,為減少它的排放,科學家致力研究將過多的二氧化碳和氫氣在催化劑和加熱的條件下反應,轉(zhuǎn)化為水和甲烷,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B、植樹造林,增大植被面積 

 C、將二氧化碳變廢為寶,循環(huán)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現(xiàn)象描述不正確的是(     )

A.硫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

B.硫酸銅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有藍色沉淀生成

C.蠟燭在空氣中燃燒產(chǎn)生大量白煙

D.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白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水是人類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質(zhì).下列有關水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化合物

B.氫氣燃燒生成水和電解水的基本反應類型相同

C.用肥皂水可以區(qū)分硬水和軟水

D.根據(jù)水的化學式可知,一個水分子中含有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生活與化學息息相關,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棉花、羊毛、蠶絲等屬于天然纖維

B.蠟燭燃燒后質(zhì)量減小,說明質(zhì)量不守恒

C.保持干燥,刷漆等是防止自行車生銹的有效方法

D.2B鉛筆在紙上畫過會留下黑色痕跡,是因為鉛筆芯含有石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將下列實驗所用儀器的名稱填在橫線上.

(1)能直接加熱的儀器是  

(2)用于收集或貯存少量氣體的儀器是  

(3)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時,需要用的儀器是  

(4)在攪拌、引流時,需要用到的儀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