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上通過碳﹣14原子測定文物年代碳﹣14和碳﹣12原子在原子結構上的不同之處是 ,它們的原子質量比是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小善同學查閱資料得知,防止木質文物變形的常用方法是:將明礬結晶在木質纖維間隙中。受資料啟發(fā),他在家里嘗試做明礬的結晶實驗,具體做法及現象如圖所示。
以上實驗可推斷:在一定量的水中,明礬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________(填“增大”或“減小”);明礬晶體析出后剩余的溶液是________(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湯姆森和盧瑟福都對現代原子結構理論做出了巨大貢獻下列關于原子結構的論述中,不屬于他們兩人共同觀點的是( )
A 原子很小,但可以分
B 原子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
C 原子的電子帶負電荷
D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鈦合金在生產、生活的多個領域應用廣泛有一種鈦原子核內有22個質子、26個中子,則該鈦原子的核外電子數是( )
A 22 B 26 C 58 D 4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如圖:
(1)上述結構圖中的X=
(2)硅原子的結構示意圖為:圖中與其化學性質相似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號)
(3)根據圖示信息,確定一個水分子中所含電子總數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規(guī)范書寫是我們學習中必須遵循的原則,小明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到如圖所示的一格后,明白了不能把一氧化碳寫成“Co”的原因.
(1)“Co”表示元素(填名稱);
(2)“CO”是由 兩種元素(填名稱)組成的 (填“單質”或“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經歷了湯姆生、盧瑟福和波爾等提出的模型的過程.
(1)盧瑟福核式結構模型是利用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的基礎上提出的.下列能正確反映他的實驗結果的示意圖是(選填序號).
(2)從原子結構模型建立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 (選填序號)
A.科學模型的建立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
B.模型在科學研究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C.波爾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們對原子結構的認識達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類借助模型的建立,對原子的認識逐漸接近本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