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只燒杯分別盛有 ①稀鹽酸  ②飽和的石灰水 ③少量酚酞試液 ④少量石蕊試液中的兩種(如下圖所示),據(jù)實驗回答問題:

(1)B由            (填序號)混合而成。

(2)向A、D中加入碳酸鈣固體有氣泡產(chǎn)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欲使C中溶液渾濁,可采用的方法有            (填序號,下同),若采用上述方法

 中的           還可觀察到溶液紅色消失。

             ①升溫       ②降溫      ③通入CO2       ④加入CaO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公元二世紀我國煉丹專家魏殃著有《周易參同契》是世界上現(xiàn)在的最早的一部煉丹專著,書中描寫道“金入于猛火色不奪精光”。這句話是指黃金的性質在強熱條件下(  )

A.很穩(wěn)定      B.很活潑      C.易氧化     D.易還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檢查如右所示裝置的氣密性。當緩慢向左推動活塞時,如果裝置氣密性良好,則能觀察到(    )

  A.注射器內有液體

  B.長頸漏斗下端管口產(chǎn)生氣泡

  C.長頸漏斗內液面上升

D.瓶中液面明顯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小望從網(wǎng)上查到H2和CO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可燃性和還原性。他用右圖所示裝置驗證其還原性,下列關于該實驗說法錯誤的是                                   (    )         

A.實驗室可用鋅粒和稀硝酸制取氫氣  

 
B.玻璃管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2+CuO=====Cu+H2O

     C.實驗時,點燃酒精燈前應先通H2,實驗結束后應先滅酒精燈

D.實驗過程中能觀察到黑色固體變紅,硬質玻管內壁有小水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60℃時向飽和的硝酸鉀溶液中加入10g硝酸鉀,下列各項相關的變化圖像正確的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相同質量的水和二氧化碳中,所含分子個數(shù)之比為 (  )

A.1∶1   B.1∶2   C.9∶22   D.22∶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提出問題】電子帶負電,原子不帶電,說明原子內存在著帶正電荷的部分,它們是均勻分布還是集中分布的呢?

【進行實驗】1910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

實驗做法如圖:

(1)放射源——放射性物質放出α粒子(帶正電荷),質量是電子質量的7 000倍。

(2)金箔——作為靶子,厚度1μm,重疊了3 000層左右的原子。

(3)熒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發(fā)出閃光。

(4)顯微鏡——通過顯微鏡觀察閃光,且通過360度轉動可觀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達情況。

【收集證據(jù)】絕大多數(shù)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但是有少數(shù)α粒子卻發(fā)生了較大的偏轉,并且有極少數(shù)α粒子的偏轉超過90°,有的甚至幾乎達到180°,像是被金箔彈了回來。

【猜想與假設】α粒子遇到電子后,就像飛行的子彈碰到灰塵一樣運動方向不會發(fā)生明顯的改變,而結果卻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否則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釋與結論】

(1)若原子質量、正電荷在原子內均勻分布,則極少數(shù)α粒子就    (填“會”或“不會”)發(fā)生大角度散射。盧瑟福所說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中的“很小的結構”指的是    

(2)1μm金箔包含了3 000層金原子,絕大多數(shù)α粒子穿過后方向不變,說明

        (填序號)。

A.原子的質量是均勻分布的

B.原子內部絕大部分空間是空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物質屬于純凈物的是(    )

   A.潔凈的空氣              B.礦泉水               C.液氧                  D.可樂汽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有A、B、C、D四種物質,A是無色無味的氣體,黑色固體B在A中燃燒比在空氣中燃燒得更旺,生成無色無味的氣體C,C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D常坐燈泡的填充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將燃著的B放入D中很快熄滅。則:

(1)四種物質的名稱:A           ;B           ;C            ;D           。

(2)寫出上述過程中反應的符號表達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