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出下列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1)硫在空氣中燃燒
 
(2)實驗室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
 

(3)木炭在氧氣中燃燒
 
(4)加熱氯酸鉀制取氧氣
 
考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專題:化學用語和質量守恒定律
分析:(1)硫燃燒生成二氧化硫;
(2)通常情況下,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
(3)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
(4)氯酸鉀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受熱分解生成氯化鉀和氧氣.
解答:解:(1)硫在空氣中燃燒的文字表達式為:硫+氧氣
點燃
二氧化硫;
(2)實驗室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的文字表達式為:過氧化氫
二氧化錳
水+氧氣;
(3)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的文字表達式為:碳+氧氣
點燃
二氧化碳;
(4)加熱氯酸鉀制取氧氣的文字表達式為:氯酸鉀
二氧化錳
加熱
氯化鉀+氧氣.
故填:硫+氧氣
點燃
二氧化硫;過氧化氫
二氧化錳
水+氧氣;碳+氧氣
點燃
二氧化碳;氯酸鉀
二氧化錳
加熱
氯化鉀+氧氣.
點評:書寫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時,反應物、生成物、反應條件要正確,要注意不能出現(xiàn)錯別字.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研究小組對用H2O2分解生成H2O和O2的實驗條件進行探究.他們進行了以下實驗.
A.往盛有5mL 5%H2O2溶液的試管中,伸入帶火星的木條,木條不復燃.
B.往盛有5mL w%H2O2溶液的試管中,加入ag MnO2,伸入帶火星的木條,木條復燃.
C.往盛有5mL w%H2O2溶液的試管中,加入ag Fe2O3,伸入帶火星的木條,木條復燃.
D.經(jīng)檢驗,B、C中反應后試管中仍分別含有agMnO2和agFe2O3
問題:
a、MnO2、Fe2O3在上述反應中的作用是
 

b、實驗B、C中H2O2的濃度(w%)以
 
為宜.
研究小組還對溶液濃度、催化劑的種類等實驗條件進行了探究.下表選取了部分實驗數(shù)據(jù):
用足量等體積H2O2溶液制取相同體積O2所需的時間
30% H2O215% H2O25% H2O2
加入ag MnO20.20.82.0
加入ag Fe2O37.09.016.0
問題:
c、從表中能得出下列結論:相同條件下,MnO2的催化效果比Fe2O3
 
(填“好”或“差”);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
 
產生氧氣的速度越快.
(2)小雨閱讀課外資料得知:氯酸鉀的分解可用二氧化錳、氧化銅等物質作催化劑.于是,他對影響氯酸鉀分解的因素及催化劑的催化效果產生了探究興趣.
【提出問題】氧化銅是否比二氧化錳催化效果更好?影響氯酸鉀分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呢?
【設計實驗】小雨以生成等體積的氧氣為標準,設計了下列幾組實驗.
序號KClO3的質量其他物質的質量溫度氧氣的體積反應所需時間
2.0g330℃100mLt1
2.0gCuO 0.5g330℃100mLt2
2.0gMnO2 0.5g330℃100mLt3
2.0gMnO2 0.5g380℃100mLt4
①若t1
 
t2(填“>”、“=”、“<”),說明氧化銅能加快氯酸鉀的分解速率.若要確定氧化銅是此反應的催化劑,還需探究反應前后,氧化銅的
 
 
不變.
②你認為小雨設計實驗Ⅲ和實驗Ⅳ對比的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科學技術是把“雙刃劍”.人們在利用物質的某此性質時,可能有利也可能帶來危害.請仿照示例,選擇一種氣體填寫下表:
物質有利的一面(用途)不利的一面(危害)
示例:氫氣可用作火箭推進劑使用不當易引起爆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實驗中,發(fā)生酒精燈內酒精溢出失火,應采取的緊急措施是( 。
A、立即用水撲滅
B、立即找老師求救
C、立即用濕抹布撲蓋
D、趕緊逃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寫出下列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并寫出反應類型.
(1)硫在空氣中燃燒
文字表達式:
 
、(
 
);
(2)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固體混合物制取氧氣
文字表達式:
 
、(
 
);
(3)鐵在氧氣中燃燒
文字表達式: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分子是
 
.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
 
;能保持氧氣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
 
;能保持金屬鋁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做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
(1)鐵絲下端要系一根火柴,其作用是
 

(2)集氣瓶底鋪上一層細沙,其作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學科,某;瘜W興趣小組的同學進行了如下實驗探究:對蠟燭(主要成分是石蠟)及其燃燒進行了如下探究.

(1)取一支蠟燭,用小刀切下一小塊,把它放入水中,蠟燭浮在水面上.結論:石蠟的密度比水
 

(2)點燃蠟燭,觀察到火焰分為外焰、內焰、焰心三層.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圖1)約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a處最先變黑.結論:蠟燭火焰的
 
 溫度最高.
(3)下列不屬于蠟燭燃燒實驗現(xiàn)象的是
 

A.火焰分為三層,外層最亮
B.燃燒時有少量黑煙產生
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罩在火焰上的燒杯內壁出現(xiàn)白霧
(4)燃著的蠟燭在剛熄滅時,總會有一縷白煙冒出,白煙的成分是什么呢?同學們對此很感興趣,提出了如下猜想,并設計實驗進行探究
【猜想與假設】:a、白煙是蠟燭燃燒時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煙是蠟燭燃燒時生成的水蒸氣;
c、白煙是石蠟蒸氣凝結成的石蠟固體小顆粒;
【實驗驗證】:熄滅蠟燭,并立即用一個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罩住白煙,其目的是為了驗證假設
 
(填序號),此實驗能否得出正確結論
 
,(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5)蠟燭(足量)在如圖2密閉裝置內燃燒至熄滅,用儀器測出這一過程中瓶內氧氣含量的變化如圖3所示.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A.蠟燭燃燒前裝置內只有氧氣           B.氧氣濃度小于一定值時,蠟燭無法燃燒
C.蠟燭熄滅后瓶內含量最多的氣體一定是氮氣  D.蠟燭熄滅后瓶內只剩二氧化碳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用符號表示或寫出符號所表示的意義.
(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
 
 (2)空氣中最多的氣體
 

(3)2個氧分子
 
     (4)兩個銅原子
 

(5)人體中最多的元素
 
 (6)4P
 

(7)O
 
 (8)兩個鈉離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