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2.現有C、H、O、N、Ca五種元素,請選用其中的元素寫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學式各一個:
①最簡單的有機物CH4②可作氮肥的鹽NH4HCO3;
③可樂中含有的酸H2CO3④改良酸性土壤的堿Ca(OH)2

分析 首先根據題意確定物質的化學名稱,然后根據題目所提供的元素、書寫化學式的方法和步驟寫出物質的化學式即可.

解答 解:①最簡單的有機物是甲烷,故填:CH4;
②由提供的元素可組成的可做氮肥的鹽有硝酸銨、碳酸氫銨、尿素等,故填:NH4HCO3(答案合理即可);
③可樂中含有的酸是碳酸,故填:H2CO3;
④氫氧化鈣是一種堿,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填:Ca(OH)2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熟練掌握常見物質的性質、用途、組成及化學式的書寫是正確解答此類題的關鍵所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化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蘊含著許多化學知識.
(1)醫(yī)用葡萄糖注射液中的溶劑是水.
(2)用加了洗滌劑的水清洗油膩的餐具,是利用洗滌劑的乳化(選填“乳化”或“溶解”)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這是小明同學在中考實驗加試中抽到的測試題.
(1)實驗室配制50g溶質質量分數為15%的氯化鈉溶液,需要量取水42.5mL.
(2)配制的操作示意圖如圖所示,該實驗的正確操作順序為CBDEA(填字母序號).

(3)配制后經檢測,溶液中的溶質質量分數偏小,其原因可能是①②③⑤(填序號)
①氯化鈉固體不純     ②稱量時,砝碼端忘墊質量相同的紙片
③量取水時,仰視讀數  ④裝瓶時,有少量溶液灑出
⑤溶解固體之前燒杯中有少量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下列有關空氣及其成分說法正確的是( �。�
A.鐵絲在空氣中劇烈燃燒,生成黑色固體
B.CO2是空氣污染物之一,是因為會引起溫室效應
C.酸雨的PH<5.6
D.空氣中的氮氣可以用做保護氣,因為它的化學性質不穩(wěn)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在2H2O中,H前面的“2”表示水分子的個數為2;H右下角的“2”表示1個水分子中含有2個氫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下列各項:①分子種類②原子種類③分子數目④原子數目⑤原子質量.在化學反應前后一定不變的是( �。�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金屬在生活中應用廣泛.
(1)最初輸水管用鑄鐵,目前多用塑料管和塑料金屬復合管,輸送熱水一般用銅管.下列管材中,屬于有機合成材料的是C(填字母序號,下同).

(2)鐵生銹的條件是與水和氧氣接觸.將生銹的鐵片放在硫酸和硫酸銅的混合溶液中,可能發(fā)生的置換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Fe+H2SO4=FeSO4+H2↑.
(3)金屬的回收和利用是保護金屬資源的一種有效途徑.現將一定量鐵粉和銅粉的混合物放入硝酸銀溶液中,反應結束后,對剩余固體成分的判斷正確的是AC.
A.肯定有銀     B.肯定有銅        C.可能有鐵       D.可能是銀和鐵兩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海洋資源的開發(fā)對人類社會進步起著重要的作用,請你回答問題:
(1)要檢驗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離子步驟、現象和結論是取少量海水于試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銀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淀,則證明含有Cl-
(2)人們在海底發(fā)現了一種新型礦產資源--天然氣水合物,也叫可燃冰,它被認為是一種清潔能源,原因是燃燒后幾乎不產生任何殘渣和廢氣.
(3)某廠采用下列技術進行海水淡化,過程如下:
步驟Ⅰ:利用風力發(fā)電機作為動力,將海水置入海水灌中,海水經過多介質過濾器、活性吸附塔等儀器.
步驟Ⅱ:將上步所得海水注入反滲透海水淡化機中,利用反滲透膜將海水淡化,同時得到的高鹽度的濃縮海水,將高鹽度的海水進一步曬制生產出海鹽.
請你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①步驟Ⅰ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吸附色素和異味.
②步驟Ⅱ中得到淡水的原理是利用海水中各成份的顆粒大小不同分離出淡水.
③從能源和資源的角度來看,你認為該技術的優(yōu)點分別體現在風力發(fā)電,節(jié)約能源(答兩點).
④淡化海水還可采用蒸餾法,它是利用海水中各成份的沸點不同分離出淡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除去雜質(括號內)的方法正確的是(  )
A.CO(CO2):通過灼熱的氧化銅B.NaCl溶液(鹽酸):加熱蒸發(fā)
C.NaOH溶液(Na2CO3):加適量稀鹽酸D.鐵粉(氧化銅粉末):加入足量稀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