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如圖,是一些常見物質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其中已知A是一種紅色金屬單質,C是一種黑色粉末,B、D是含有相同元素的兩種無色氣體,G是一種藍色沉淀,H是不溶酸的白色沉淀.請根據(jù)以上條件和圖中物質的轉化關系回答有關問題:

(1)寫出物質的化學式:A
Cu
,C
CuO
,D
CO
,R
H2SO4
,H
BaSO4

(2)通常在實驗室用于檢驗氣體B的方法是
通入澄清石灰水

(3)E、F兩種溶液相互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uSO4+Ba(OH)2═BaSO4↓+Cu(OH)2↓(化學式對給1分,漏↓扣1分)
分析:根據(jù)提示信息和物質間轉化關系圖,進行推斷.題中“紅色金屬”可判斷金屬A為銅;G是“藍色沉淀”可所經(jīng)驗判斷為氫氧化銅;“含有相同元素的兩種無色氣體”在初中化學中符合此特點的氣體為CO和CO2;“不溶酸的白色沉淀”有兩種:氯化銀和硫酸鋇.根據(jù)這些已確定的物質,結合轉化關系,一一推斷其他物質,并完成題中其他任務.
解答:解:(1)首先根據(jù)“紅色金屬”判斷A為金屬單質銅;然后由關系圖C+D→Cu+B,且C為黑色粉末、D和B為無色氣體CO或CO2,則推斷黑色粉末C為氧化銅,那么氣體D則為CO、氣體B則為CO2;又黑色粉末C即CuO和溶液R能發(fā)生反應,根據(jù)金屬氧化物的性質可推斷出R溶液為酸溶液,一般會是稀鹽酸或稀硫酸,E為可溶性銅鹽(即硫酸銅或氯化銅);再由,E+F→Cu(OH)2↓+H,其中H為不溶于酸的鹽,根據(jù)“鹽溶液+堿溶液→新鹽+新堿”則推斷F為可溶性堿,若H為氯化銀,依據(jù)復分解反應規(guī)律--交換成分,則F會為氫氧化銀(不溶或不存在),假設不成立,所以判斷H為硫酸鋇,則F為氫氧化鋇溶液、E為硫酸銅溶液;進一步可推知溶液R為稀硫酸.
故選A為Cu,C為CuO,D為CO,R為H2SO4,H為BaSO4;
(2)實驗室檢驗二氧化碳氣體的方法為: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則氣體為二氧化碳.
故答:通入澄清石灰水;
(3)可溶性鹽與可溶性堿發(fā)生復分解反應,交換成分,生成新鹽和新堿.
故選CuSO4+Ba(OH)2═BaSO4↓+Cu(OH)2↓.
點評:紅色金屬為銅,藍色沉淀通常是指氫氧化銅沉淀,含有相同元素的兩種無色氣體一般為CO和CO2;不溶酸的白色沉淀有兩種:氯化銀和硫酸鋇.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是一些常見物質間互相轉化的關系圖(有些反應條件已省略):已知高溫下CO能與多種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相應的金屬和CO2.下列關系圖中,A、B、X、Y均為無色氣體,E、F為常見金屬.
精英家教網(wǎng)
問:
(1)根據(jù)上圖判斷B的化學式為
 
;Y的化學式為
 

(2)寫出藍色溶液與E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X除了與黑色固體甲、乙反應外,請再舉一例說明X還能發(fā)生化合反應,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常州 題型:填空題

如圖,是一些常見物質間互相轉化的關系圖(有些反應條件已省略):已知高溫下CO能與多種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相應的金屬和CO2.下列關系圖中,A、B、X、Y均為無色氣體,E、F為常見金屬.

精英家教網(wǎng)

問:
(1)根據(jù)上圖判斷B的化學式為______;Y的化學式為______.
(2)寫出藍色溶液與E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
(3)X除了與黑色固體甲、乙反應外,請再舉一例說明X還能發(fā)生化合反應,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07-2008學年九年級(下)化學檢測試卷(一)(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2005?常州)如圖,是一些常見物質間互相轉化的關系圖(有些反應條件已省略):已知高溫下CO能與多種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相應的金屬和CO2.下列關系圖中,A、B、X、Y均為無色氣體,E、F為常見金屬.

問:
(1)根據(jù)上圖判斷B的化學式為;Y的化學式為.
(2)寫出藍色溶液與E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X除了與黑色固體甲、乙反應外,請再舉一例說明X還能發(fā)生化合反應,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1年江蘇省徐州市中考化學模擬試卷(四)(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2005?常州)如圖,是一些常見物質間互相轉化的關系圖(有些反應條件已省略):已知高溫下CO能與多種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相應的金屬和CO2.下列關系圖中,A、B、X、Y均為無色氣體,E、F為常見金屬.

問:
(1)根據(jù)上圖判斷B的化學式為;Y的化學式為.
(2)寫出藍色溶液與E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X除了與黑色固體甲、乙反應外,請再舉一例說明X還能發(fā)生化合反應,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