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6.寫出下列反應的符號表達式并注明基本反應類型.
(1)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分解反應
(2)鐵在氧氣中燃燒3Fe+2O2$\frac{\underline{\;點燃\;}}{\;}$Fe3O4;化合反應.

分析 首先根據反應原理找出反應物、生成物、反應條件,根據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方法、步驟(寫、配、注、等)進行書寫;再根據反應特征確定反應類型.

解答 解:(1)氯酸鉀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鉀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該反應符合“一變多”的特征,屬于分解反應.
(2)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Fe+2O2$\frac{\underline{\;點燃\;}}{\;}$Fe3O4;該反應符合“多變一”的特征,屬于化合反應.
故答案為:(1)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分解反應;(2)3Fe+2O2$\frac{\underline{\;點燃\;}}{\;}$Fe3O4;化合反應.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考查學生根據反應原理書寫化學方程式、判定反應類型的能力,掌握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方法(寫、配、注、等)、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的特征即可正確解答本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有關實驗現象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
A.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白光
B.細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一種黑色物質
C.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耀眼的白光并放出大量的熱
D.硫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淡藍色火焰,生成無色無味的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7.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對“二氧化錳在過氧化氫分解前后的質量和化學性質沒有改變”這一結論產生了興趣,決定進行親身驗證.

【查閱資料】
①過濾是將不溶于水的固體和液體分離開的操作,二氧化錳不溶于水.
②在一定范圍內,溫度升高,化學反應的速率會加快.
【初步驗證】小華提出先用電子天平稱量1.0g的二氧化錳,然后將其與過氧化氫溶液中,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H2O2 $\frac{\underline{\;MnO_2\;}}{\;}$2H2O+O2↑,反應類型是分解反應,待反應結束后,過濾,洗滌,再進行二次稱量,結果發(fā)現所得數據大于1.0g,原因可能是沒有干燥二氧化錳.
【實驗改進】
       小強針對上述原因,提出烘干后再稱量的方案,結果得到了準確的實驗結論,與此同時,老師引導同學們可以嘗試蒸發(fā)的方法,結果也得到了相同的結果.由此我們得出的實驗結論是二氧化錳在反應前后質量不變.
【深入探究】
       對于二氧化錳在反應前后化學性質沒有改變的驗證,小兵提出可以直接向剛蒸干的二氧化錳中滴入過氧化氫溶液,若能觀察到仍有產生大量氣泡的現象,就可以得出結論.但小芳對此產生了異議,她的理由是剛蒸干的二氧化錳溫度較高,能夠加快過氧化氫的分解速率.(已確認產生的氣體為氧氣)
【實驗反思】
        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的過程中,二氧化錳的確起到了加快過氧化氫分解的作用,那么有沒有別的方法也能起到這一效果呢?對此,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并最終設計出了如圖甲所示的裝置.
(1)此裝置能較快收集到氧氣的理論依據是在一定范圍內,溫度升高,化學反應的速率會加快.
(2)課堂上同學們利用如圖甲所示裝置做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的實驗時,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氧氣,卻發(fā)現帶火星的木條很難復燃,這又是為什么呢?此時氧氣中混有大量水蒸氣,很難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3)針對這一異,F象,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去請教了老師,老師在思考以后,決定對甲裝置進行改進,如乙圖所示,發(fā)現帶火星的木條較易復燃(圖中的加熱裝置已略去).
【交流與討論】
(4)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受到啟發(fā),在查閱了相關資料后,又共同設計處了圖丙所示的裝置,發(fā)現帶火星的木條也易復燃(圖中的加熱裝置已略去),根據圖乙裝置的啟示,請你分析濃硫酸的作用可能是吸收水蒸氣.
(5)再加熱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的過程中,加熱的溫度與集氣瓶中氧氣的體積分數之間存在聯系(如曲線圖所示),若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所需的氧氣的體積分數最低為49%(只考慮氧氣的體積分數對實驗結果的影響),現欲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應將加熱過氧化氫溶液的最高溫度控制在8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空氣中含量較多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是( 。
A.氧氣B.氮氣C.二氧化碳D.稀有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魚能在水中生存是因為( 。
A.水中含有氧元素B.水中溶解有氧分子
C.水中有氧原子D.水可以分解生成氧氣和氫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列現象不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的是( 。
A.蠟燭燃燒時慢慢變短B.澄清石灰水露置在空氣中變重
C.鎂帶燃燒時,生成物的質量會增加D.100g干冰完全汽化成100g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圖1為碘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關信息.

(1)碘的核電荷數=53;
(2)圖2表示的微粒中,屬于同種元素的是AD(填字母,下同),與Ⅰ化學性質相似的是C;
(3)寫出碘化鉀的化學式:KI.
(4)在元素周期表中,碘元素和氯元素位于C(選填序號).
A.同一周期   B.不同周期  C.同一族   D.不同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根據所學的化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小明在廚房外聞到了他媽媽炒菜的香味,這說明組成物質的分子永不停息的做無規(guī)則運動..
(2)炒菜時小明媽媽用到了加碘鹽,食鹽中加碘可以補充碘元素(選填元素或分子或原子);加碘食鹽中實際加入了碘酸鉀(KIO3),在KIO3中I元素的化合價是+5.
(3)小明媽媽炒菜時鍋內的油著火燃燒,小明媽媽立即加入青菜,她這樣做的原理是隔絕氧氣
(4)“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滅火.其實水有時也可以“生火”.比如鉀遇到水會立刻著火,因為鉀遇水生成氫氣和氫氧化鉀,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K+2H2O═2KOH+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在實驗室,若不慎把氫氧化鈉沾到皮膚上,可以用硼酸溶液處理,硼酸(化學式:H2BO3),為白色粉末狀結晶或三斜軸面鱗片狀光澤結晶,有滑膩手感,無臭味,溶于水、酒精、甘油、醚類及香精油中,水溶液呈弱酸性.下列關于硼酸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硼酸屬于化合物中的氧化物
B.硼酸分子中氫元素、硼元素、氧元素的質量比為3:11:48
C.硼酸分子由3個氫原子、1個硼原子和3個氧原子構成
D.硼酸溶液可以與氫氧化鈉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